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

高中生物必修三讲义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3.1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B)1、达尔文的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①发现问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会向_______生长。

②提出假说——⑴向光性与胚芽鞘______有关;⑵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③设计实验——④验证假说——⑤得出结论——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且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达尔文推测: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信号,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______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命名为生长素。

3、郭葛的实验生长素——__________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A)产生:运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双重性顶端优势应用:摘除顶芽,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所受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

生产实践中,利用顶端优势的原理,对果树进行修剪,对棉花、番茄等农作物摘心,以达到改善株型,增产的目的。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B)(1)吲哚丁酸(IBA)和萘乙酸(NAA)促进扦插生根(2)2,4-D或NAA防止落花落果(3)2,4-D促进果实发育(无子番茄、黄瓜、辣椒)(4)NAA或2,4-D控制性别分化其他植物激素(A)名称合成部位主要作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幼叶和等幼嫩组织器官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诱导开花,促进果实生长细胞分裂素通常分布于幼嫩的根尖、萌发的种子和正在发育的果实等器官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诱导芽的分化脱落酸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在成熟和衰老的组织中较多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器官,正在成熟的果实钟汉良更多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传导过程(1)静息状态静息电位:这时细胞膜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2)刺激状态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形成动作电位。

如图所示:(3)传导状态由于兴奋部位与其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了电位差,于是就产生了局部电流,即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

如图所示:兴奋传导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静息电位。

如图所示:注意:兴奋地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传导特点:___________突触的结构特点(A)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突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B)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

传递特点: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_______________中,只能由_________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_上,所以这种传递是_________的。

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A)组成:功能: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A)位置:大脑皮层功能:书写性语言中枢:若受损伤,会引起“失写症”,即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若受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伤,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模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若受损伤,会引起“失读症”,即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动物激素的调节(B)昆虫激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外激素: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①在养殖四大家鱼时,人们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就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受精。

②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如在田间施放适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用来干扰雌、雄虫之间原有的信息联系,从而干扰它们之间的正常交配。

③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④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如利用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处理家蚕,可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⑤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许多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按时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稳态的生理意义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A)通过 __________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内环境(B)内环境:相对于人体赖以生活的外界环境,___________又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态的调节机制(B)反馈调节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B)稳态: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稳态使人体对多变的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Eg:酶体温调节、水盐调节(A)体温的测量:①直肠温度(36.9~37.9℃)②口腔温度(36.7~37.7℃)③腋窝温度(36.0~37.4℃)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

注: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也会增加。

水分的调节 摄入=排出来源:饮食和物质代谢排出途径: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肾小体肾单位无机盐的调节人体无机盐的主要来源:饮食人体无机盐排出体外的途径:尿液、汗液、粪便醛固酮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吸收和对K+的分泌Na+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K+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血糖调节(B)血糖:血浆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

3、调节: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糖尿病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免疫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A)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其存在部位(A)全称:病原体:病原体存在部位: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A)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A)传播途径:3.4 种群和群落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A)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的特征:①数量特征②空间特征③遗传特征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①种群密度②出生率和死亡率③年龄结构④性别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①②(标记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M m n N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和“S ”型曲线 (B )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J ”型曲线“J ”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 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 ”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

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 ②有害生物防治生态系统的结构(B):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特点:①全球性②循环性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为__________,在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通过:Ⅰ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Ⅱ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Ⅲ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以CO2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和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体现了直接价值;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是间接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场所是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②迁地保护:主要场所是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