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神经生物学笔记: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华师大神经生物学笔记: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第一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神经元为例)一、神经元的形态人类神经系统约含有1011个神经元,数量巨大,形态各异,但大多数神经元具有某些结构上的共同特征。

胞体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胞体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其次也分布于神经节和感觉器官内;●突起除部分分布于脑和脊髓外,还组成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遍布全身各处。

(一)树突 (p23)1、树突形态:粗短,由主干发出若干分枝。

分枝表面细刺状突起为棘,参与构成突触,分枝与棘扩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面积。

2、树突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细胞体。

(二)轴突 (p23)1、轴突形态:单个,细长,分支较少。

轴突内有神经原纤维而无尼氏体。

细胞体发出轴突的圆锥形部分称轴丘。

2、 轴突功能:将兴奋传离细胞体。

3、终扣(突触小体) 轴突末端反复分支,称终树支,其末端膨大称为终扣,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接触,也可伸入器官组织内,形成效应器。

4、轴浆运输轴浆在胞体与轴突之间存在着双向流动,称为轴浆流动,顺向流在轴浆流动中占主要的。

轴浆运输起着物质运输作用,对于神经纤维实现其功能以及再生都有密切关系。

轴浆运输的可能机制囊泡滚动学说二、神经元的结构(一)胞体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1、细胞核神经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神经介质的功能转录翻译DNA mRNA 蛋白质以上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被称为中心法则。

2、细胞质细胞质除含有一般细胞器外,尚含有丰富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尼氏体(Nissl`s body)P23形态:块状或粒状的嗜碱性物质(为碱性苯胺类染料着色)。

构成: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分布:胞体与树突。

功能:蛋白质合成场所。

神经原纤维形态:镀银法显示为细丝状结构,交织成网。

构成:由集合成束的微丝和微管构成。

功能:尚不十分明确,除起支架作用外,可能与轴浆中蛋白质、神经递质和离子运输有关。

3、细胞膜(1)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脂质(p9)磷脂脂质胆固醇糖脂磷脂头部:由磷酸和碱基构成极性的亲水基团;磷脂尾部:两条脂肪酸链构成非极性的疏水基团。

疏水基团之间的互相吸引,亲水基团与膜两侧液体中水相亲合,使脂质分子自动地构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膜蛋白有两种存在形式:外在蛋白与嵌入蛋白。

膜蛋白主要功能:a:与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有关;b:与“辨认”和接受细胞环境中特异化学刺激有关;c:具有酶的作用;d: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糖类分子糖蛋白糖脂糖蛋白和糖脂的糖链部分都伸出于细胞外表面。

功能尚未完全弄清,但已证实与免疫作用和细胞的“识别”功能有关。

细胞膜的分子模型(p10图1-3)“流动镶嵌模型”学说:p9 :细胞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不同生理功能的球形蛋白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处于液态,载体、泵、受体等球形蛋白质分子,可以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作横向移动。

(2) 细胞膜的功能着重介绍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和受体作用①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概念:P10影响扩散的因素: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易化扩散(p10末第二段)概念:一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膜蛋白质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扩散的过程。

通过“载体”的易化扩散类型通过“通道”的易化扩散通过“载体”的易化扩散(P10)“载体”在膜一侧与高浓度某物质结合,然后在膜另一侧与被结合物质分离,以实现物质的转运。

葡萄糖、氨基酸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细胞。

通过“通道”的易化扩散通道蛋白“激活”与“失活”:指通道蛋白构型发生变化,允许或不允许某种Array离子顺浓度梯度移动。

目前证明控制通道蛋白质开放和关闭的机制有两种:●电压依从性通道:膜内Na+、K+通道蛋白的开放和关闭是由膜两侧的电位差所控制。

●化学依从性通道:突触后膜、肌细胞运动终板膜、某些腺细胞膜内离子通道开放和关闭,由递质、激素或药物等化学物质控制。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都是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统称被动转运。

特点:细胞不需要提供能量。

主动转运概念:p10特点:逆浓度梯度转运,需要细胞供给能量,与细胞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结构:“泵”(镶嵌蛋白质):钠钾泵、钙泵、氯泵、氢泵等。

钠-钾泵钠-钾泵= Na+- K+依赖式ATP酶。

钠-钾泵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膜上。

功能:从膜内向膜外转运Na+;从膜外向膜内转运K+。

特点:钠-钾泵在Na+、K+、Mg2+存在时,能被细胞内Na+和细胞外K+所激活,并在Mg2+调控下分解ATP获得能量,完成主动转运。

钠钾泵转运Na+、K+过程:p11。

入胞作用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分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胞吐作用指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②受体功能膜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能与环境中特定结构物质(信息)相结合,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和生理效应。

单体型受体受体聚合型受体②受体功能●受体概念:P72●激动剂与颉颃剂:P72●受体特点:P72●受体类型与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第二节基本组织●组织概念:P15●组织类型:P15一、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特征(p15)1、细胞间质极少2、细胞具极性3、具分裂能力4、一般无血管(二)上皮组织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上皮被覆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复层移行上皮腺上皮1、单层扁平上皮特点:P16内皮与间皮: P16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P163、单层柱状上皮分布:P16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P16 分布:P165、复层扁平上皮特点:P17 分布:P176、复层移行上皮特点:P17 分布:P177、腺上皮二、结缔组织(一)组织特征1、具大量间质胶原纤维纤维弹性纤维间质网状纤维基质具分子筛结构2、细胞种类繁多成纤维细胞(p18)巨噬细胞(p18)肥大细胞P18浆细胞(p18)(二)种类1、疏松结缔组织(p18))2、致密结缔组织(p19)3、脂肪组织(p19)单泡脂肪细胞多泡脂肪细胞4、软骨组织5、骨组织6、血液三、肌肉组织(一)组织特征肌纤维内含有大量肌原纤维(二)种类分为三类1、骨骼肌特点:多核细胞横纹肌随意肌2、心肌特点细胞有分支、连接成网、闰盘、横纹肌、不随意肌3、平滑肌特点:无横纹不随意肌四、神经组织主要细胞两类: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神经元既是神经组织的构造单位,又是功能单位。

神经元功能特征:感应刺激、传导信息和整合信息。

某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对神经元起支持、绝缘、营养和保护等作用。

(一)神经元的分类(p23)1、按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1)假单极神经元分布: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

(2)双极神经元分布:如视网膜上的双极神经元。

(3)多极神经元分布:此类神经元分布最为广泛,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2、按神经元的功能分类(1)感觉(传入)神经元:周围突终止于身体各部,末梢形成各种感受器。

感觉(传入)纤维(2)运动(传出)神经元:将神经冲动自中枢传出,支配效应器活动。

运动(传出)纤维(3)联络(中间)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联络纤维假单极神经元感觉(传入)神经元双极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多极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二)神经胶质细胞1、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特点p241、神经胶质细胞为多突起细胞,但不分树突和轴突2、胞浆内缺乏神经原纤维和尼氏小体2、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神经胶质细胞一般分为六种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被囊细胞(脊神经节内)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神经膜细胞)3、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p24)(三)神经纤维概念: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及包在其外表的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构成(p25)。

包在神经纤维中央长的突起称为轴索。

类型: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

1、有髓神经纤维髓鞘与神经膜:系同一神经胶质细胞的两个部分。

朗飞氏结与结间段:神经纤维愈粗,结间段愈长,传导速度也就愈快。

2、无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外面无髓鞘包绕,只有神经膜细胞包裹。

植物性神经的节后纤维、嗅神经和部分感觉神经纤维属无髓神经纤维。

(四)神经系统常用术语p481、灰质与白质灰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胞体及其树突聚集之处,新鲜组织标本切面上呈灰色,故称灰质。

(在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白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种不同功能神经纤维束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由磷脂类组成的髓鞘,新鲜标本切面上色泽亮白,故称白质。

2、纤维束与神经纤维束: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聚集在一个区域内穿行称为纤维束(传导束、神经束)。

神经:周围神经系中,神经纤维集中在一起,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称为神经。

一根神经内,其纤维的功能可能不同。

3、神经核与神经节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皮质以外的部位,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为神经核。

神经节:周围神经系中,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神经节。

第三节人类神经系统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p791、脊髓的位置和分节脊髓位于椎管内:颈髓8节 胸髓12节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每节段发出1对脊神经。

2、脊髓的内部结构:后角:主要聚集与感觉传导有关的联络神经元,接受由后根传入躯体和内脏感觉冲动。

侧角:第8颈节段到第3腰节段: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 灰质 骶髓第2-4节相当于侧角部位: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

轴突均加入前根。

脊髓 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其轴突组成前根,分布到四肢、躯干骨骼肌肉。

白质 由许多具有一定功能的神经纤维束(传导束)所组成(p82表3-2)。

(二)脊神经(二)脊神经p821、脊神经的对数 ●脊神经共有31对2、脊神经的组成前根:运动性●脊神经后根:感觉性●脊神经是混合神经3、脊髓的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位中枢1、反射功能2、传导功能二、脑与脑神经(一)脑1、脑干脑干分为:延髓、脑桥、中脑脑干下部通过延髓与脊髓相连,上端通过中脑与间脑相连,延髓和脑桥背侧有小脑。

(1)脑干各部结构特点①延髓(p83)腹侧面锥体:由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构成。

锥体交叉:在延髓和脊髓交界附近,锥体束的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称为锥体交叉。

薄束结节:深面含有薄束核;楔束结节:深面含有楔束核。

绳状体:由进入小脑的纤维束构成。

第四脑室:②脑桥腹侧面:以脑桥臂与小脑相通。

背侧面: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部;与延髓背面之间以横行的髓纹为分界。

③中脑腹侧面:大脑脚:一对纵行隆起,其中主要有锥体束通过。

背侧面:●上丘与下丘●中脑水管:与第三、四脑室相通。

(2)脑干内部结构特点内部结构与脊髓相似,也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但更为复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