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统计学基础》课程
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总学时数学分开课单位适用专业先修课程课程类别主要教学参考书453授课35学时b04150111统计学基础Fundamentalstatistics实践3学时实验0学时习题课学7时设计0学时财经学科部财经学科部各专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通识课(1)陈平,甘小文主编,《统计学基础》,江西高校出版社,20XX.12.(2)陈仁恩.统计学基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3)李洁明,祁新娥.统计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本课任务目的掌握统计活动的一般过程: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程法和如何拟定调查表;掌握统计整理的基本程序、分组以及整理后资料的显示;掌握和综合指标、时间序列的水平和速度分析以及统计指数等分析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大纲制订单位
教学大纲制订时间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课程内容:
1、统计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4、常用统计软件简介
1
基本要求:
1、认识统计学,掌握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掌握统计学的特点以及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和变量等基本概念
3、了解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本章重点:统计的含义;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本章难点: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方案课程内容:
1、数据的分类与计量
2、统计数据的调查
3、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
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统计数据的分类和计量
2、掌握并区分常见的统计调查方法
3、掌握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以及问卷设计的基本要领
本章重点:常见的统计调查方法;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以及问卷设计的基本要领本章难点:统计调查方法的选择;问卷调查的设计第
三章数据的整理与显示课程内容:
1、统计整理概述
2、统计分组
3、分配数列
4、统计整理的显示
基本要求:
1、明白统计整理的定义和程序
2、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要领和程序
3、掌握分配数列的编制
4、运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显示出统计整理的资料
本章重点:统计整理的程序;统计分组的标志选择;分配数列的编制;统计整理的显示本章难点:统计分组的标志选择;统计整理的显示第四章综合指标课程内容: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
4、变异指标
基本要求:
1、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并区分相对指标中的比较相对数、比例相对数、结构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
2
3、理解并掌握平均指标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计算方法
4、掌握变异指标的概念、分类和计算
本章重点:总量指标的分类;相对指标的分类及区别;平均指标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计算方法;
变异指标的概念、分类和计算
本章难点: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比较相对数、比例相对数、结构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
的区别;强度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平均指标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计算方法;变异指标的计算
第五章抽样推断与假设检验课程内容:
1、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2、抽样误差
3、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及抽样方案设计
4、参数估计
5、假设检验
基本要求:
1、了解抽样推断及其相关概念
2、理解抽样平均误差的概念和分类并掌握简单随机抽样误差的计算
3、理解四种抽样方式以及各自的误差计算
4、掌握参数估计的要点以及区间估计的计算
5、掌握假设检验的步骤及其应用本章重点:抽样平均误差的理解;四种抽样方式抽样误差的计算;区间估计的计算;假设检验
的步骤
本章难点:抽样平均误差;简单随机抽样误差的计算;假设检验的应用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课程内容:
1、时间数列概述
2、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
3、时间数列速度分析指标
4、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分析
5、时间序列季节变动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时间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原则
2、理解并掌握时间数列的各种水平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时间数列的各种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了解时间数列长期变动趋势的含义和测定方法
5、了解时间数列季节变动趋势的含义和测定方法
本章重点:时间数列的各种水平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时间数列的各种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
方法
3
本章难点:时间数列水平指标与速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推算第七章统计指数课程内容:
1、统计指数概述
2、综合指数
3、平均指数
4、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5、指数体系
6、几种常见的经济指数
基本要求:
1、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平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4、掌握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5、掌握指数体系概念、计算和应用
6、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指数
本章重点:统计指数的概念和分类;综合、平均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指数
体系概念、计算和应用
本章难点:指数编制中的同度量因素的选择;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
分解和编制;指数体系的计算
三、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1:要求学生拟定出一份合规的调查方案和调查表
实践环节2:要求学生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整理并将这些整理好的资料显示出来实践环节3:根据统计指数中的消费者指数的情况,简单地计算一下当地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四、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绪论
讲课3实践4
习题课讨论课设计其他小计3
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方案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综合指标抽样推断与假设检验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合计24746632111322217136979845113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本课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师生互动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经济现象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
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课堂考勤10%,课堂讨论和课
后作业成绩占10%,案例分析和社会调查报告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5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