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眼中的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其实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大学校园的几年学习让他们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但相对纯净的校园却似乎与社会有所隔离,以至于他们对社会还缺乏真切的认识,因而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社会技能都有个熟悉适应的过程,应该给他们创造成长的环境,让他们早日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所以企业应该有一定的宽容心态。
不能因为个别大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评价。
大学生毕竟经过高等教育,具有相对比较高的专业素质,他们的个人才能是不容怀疑的。
培养、挖掘他们的才华从而成为企业的骨干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实大学生也就一般人了,人要吃饭,大学生会做的事你也会做,即使不会你稍微学学也就会了,读书真的那么有用,人人都当官的拉,请问主席儿子在干嘛,社会并不是那么公平公正的,也不是全部都很黑 ,同一个年龄的人, 一个整天在学校里学习 ,和一个整天在社会中体验 , 他的承受能力 ,实践能力不一
样 , 说白了, 学校只是社会中的一角 , 你在学校学,别人在社会学一样的, 关键哪个更贴近事实 , 真理都是从实践中得出的 , 没经历过哪些酸甜苦辣, 光靠书本, 你永远不可能达到那个境界.。
我国的大学生和西方相比,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学生有太多太多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人多呀,上大学的机会少啊.所以也不想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学什么,学的东西能干什么,只是高中毕业了就一定要上大学,因为上这么多年学就是为了考大学.有人为了父母,有人为了面子,决大部分是随大溜.只有少部分是为了实在的,比如理想,比如职业等,即便是这类人,也有很多是在完全不了解大学教育,不了解社会的情况下入校的,这样便很容易出现心理落差,所以每年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重新参加高考.我比较认同国外一些大学生的做法,先工作或旅行一年,接触一下社会,才会更了解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适合什么,这才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过目前这在中国很难实现.所有的大学生首先应该明白的就是,必需开始学会对自己负责,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与将来有关,必需想想,自己10年后会在哪儿,在做什么.要明白,从现在开始,人生全依赖自己,要勇敢坚定的为自己做选择。
首先我认为还是要肯定大学生对社会建设所作出的努力!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学生还是80年代的!他们虽然被冠以很多的不好的形象!但是始终在他们当中还是有一批非诚优秀的~!例如08年的奥运会和汶川地震还是大部分还是大学生主动地充当志愿者之类的!我认为他们不是社会所说的不负责任的!相反!我认为他们的努力使我们有目共睹的!我们应该相信他们!机遇更多的机会与历练!
近几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媒体的介入,更使这一现象受到了广大的关注。
作为社会骄子、时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
的道德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这是无庸置疑的。
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其道德状况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趋势,这值得整个社会认真的去对待。
其实,大学生成长过程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既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多种客观条件的配合。
有点“牛气”的人多数是理想主义者,对自己的期待比较高,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苛刻。
相对而言,大学生中理想主义的情怀相对要多一些,他们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但却欠缺对自己现状的正确估计,因而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逃避不是办法,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聪明的管理者会通过巧妙的办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迎头赶上。
一味地排斥不是办法,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造成企业人才的短缺。
企业管理者通常更怕的是遇到“老油条”一类的人物,“蒸不熟,煮不烂”,很难管理。
大学生观念新、有冲劲、有激情,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容易融入企业文化。
这也是很多大企业喜欢招聘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对中小企业而言,生存的压力大很多,没有足够的耐心等着大学生成材,这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市场竞争下毕竟企业的生存是第一位的!
以一个多年从事管理的老大学生的亲身体会来看,大学生进入企业,首先要正确评估自己、摆正心态、谦虚谨慎,从零开始。
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距离成为专业人才还有相当的距离,本身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虚心学习,吃苦肯干,那么就能比较快地成材。
对企业而言,能创造效益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的人只能是蠢材!是不是人才和学历没有必然关系。
要想获得企业的重视,要想有更好的工作环境,要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要想挣更多的钱,那么你就得证明给企业管理者看你到底有多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企业不会白养活谁,这就是企业里的生存规则。
其实大家争论的核心在于大学生的心态,解决的办法不是简单的斥责,而是用适当的方法去引导。
我曾经遇到一个下属,名牌大学毕业进入企业后,尾巴翘的很高,说话很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我就给他安排了一个项目,限期完成。
结果他遇到了很大困难,愁眉苦脸。
这时候我再去帮助他解决问题,趁势以自己的体会去点拨他,他人很聪明,很快就领悟到了这些道理。
从此就改变了很多,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其实一开始我就知道他无法完成,就是特意让他去体会自己的不足,从而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呵呵,初生牛犊不怕虎,回想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不也一样吗?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这是必然的历史规律!二十一世纪了,时代不同了!他们就是他们!不管是不是愿意,是不是习惯,他们必将成为社会的主流群体!祝愿他们一路走好!
李为 13114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