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他是一位终结者,又是一位开拓者,在他这里,我国部落联盟局面结束,早期国家产生。

”他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2.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______,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横线上应填()A.洛阳B.长安C.殷D.咸阳3.历史学家樊树志先生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周王有权对诸侯国进行巡狩、赏罚,诸侯国有义务向周王述职,并向周王缴纳贡赋,而当诸侯国受到外来侵袭或发生内讧时,周王要给予保护或进行调解。

”与这段叙述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A.由周天子亲自实施B.为了兼制天下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奖励有功之臣5.小红同学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做了以下整理,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A.统治残暴B.外族进攻C.内部纷争D.天灾人祸6.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所示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8.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争霸的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9.下列诸侯国属于战国七雄又属于春秋五霸的是()①鲁②楚③燕④韩⑤秦A.①⑤B.②③C.①②D.②⑤10.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正确区分神话传说与史实,下面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B.大禹治水C.阪泉之战D.长平之战1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生产力水平提高12.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C.得到了君主秦孝公的支持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13.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A.鼓励农耕B.按军功授爵位C.确立县制D.抑制商业贸易14.下图是出土文物“商鞅铜方量”,它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A.奖励军功B.统一度量衡C.鼓励生产D.确立县制15.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流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B.水运C.防洪灌溉D.蓄水防旱16.七(1)班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订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A.逐鹿中原:化干戈千古绝唱炎黄联盟B.反抗暴政:临阵倒戈得民心者得天下C.诸侯争霸:乱纷纷你唱罢我又登场D.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17.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第75位名人是()A.老子B.墨子C.孟子D.庄子18.“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的核心主张是()A.“无为而治”B.“法不阿贵”C.“重农抑商”D.“施仁政于民”19.下面四幅图片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法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20.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制度确立二、非选择题(21题10分,22题22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60分)21.阅读以下西周的姬姓封国表,然后回答问题。

西周姬姓封国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周分封的主体力量是什么?(2分)这些封国主要分布在哪一大河流域?(2分)(2)为什么周王要分封诸侯?(2分)受封的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4分)22.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

【认识春秋争霸】材料一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但是,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治局面也由诸侯操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几位春秋争霸时出现的著名霸主。

(6分)【走近诸子百家】材料二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请你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诸子百家中的人物。

(8分)①无为而治——()②提倡法治——()③为政以德——()④兼爱非攻——()【理解经济与政治】材料三图一图二材料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3)根据图一、图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有哪些创新和改进。

(2分)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指出当时最著名的社会改革。

(2分)这场社会改革促进了哪种社会制度的确立?(2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2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4分)材料一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利益?(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的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

(4分)24.“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建立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分)(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写出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2分)(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重要水利工程是什么?(2分)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4)统治的不和谐:分别写出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3分)(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1分)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6)请你分别站在儒家和法家的立场,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4分)答案一、1.D 2.C3.C点拨:由题干中的信息“周王”“诸侯国”分析可知,相关制度是分封制。

4.C 5.A 6.B7.B8.A点拨:结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分析可知,争霸的目的不包括维护周天子的威信,排除②可得答案。

9.D10.D11.D12.B点拨: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13.B点拨: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商鞅变法后”“战”分析可知,这是考查商鞅变法在军事方面的措施,符合题意的是B。

14.B15.C16.D点拨: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分析可知,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社会剧烈变革,符合题意的是D。

17.A18.D点拨:根据题干中的“王如施仁政于民”可知,材料的核心主张是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A、B、C三项和题意不符,故选D。

19.C20.A二、21.(1)宗亲。

黄河流域。

(2)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需要定期朝见周王,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22.(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①老子②韩非③孔子④墨子(3)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商鞅变法。

封建社会(或封建制度)。

(4)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战争中孕育统一;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23.(1)商鞅和秦孝公。

新兴地主阶级。

(2)支持。

因为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4.(1)禅让制。

(2)齐桓公与管仲(或秦孝公与商鞅、商汤与伊尹等)。

(3)都江堰。

(4)桀、纣、周厉王。

(5)十分悲惨。

(6)儒家:以德治国,实行仁政。

法家:依法治国。

(写出大意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