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_纸上谈兵/r/n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用兵。
后比喻不切实际的空谈。
/r/n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r/n
赵括是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
由于他从小熟读兵书,所以对用兵之道,会引经据典,说得有条有理,这样,使别人误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将才。
但是,他的父亲却始终不承认儿子精通兵法,善于用兵。
他甚至说:/r/n
“我的儿子将来要是不做赵国的将军,那倒是赵国的福气;万一不幸让他当上赵国的将军,那他一定是个败军之将。
因为他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问题!”/r/n
知子莫若父,赵奢对儿子的看法十分正确。
秦昭王四十六年,秦王派大将王癈攻打赵国的上党,赵国大将廉颇奉赵王之命率兵二十万救援上党。
他采取固守政策,坚守长平,和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军没能攻下长平。
/r/n
于是,秦王采用宰相范睢的离间计,到赵国去传布谣言说:“秦兵所惧怕的,只有赵括一个人。
廉颇是个无能之辈,再过些日子,他就要投降了。
”/r/n
赵王听信了谣言,便派赵括去代替廉颇领兵。
赵王召来赵括,问他说:/r/n
“你能击败秦军,为国争光吗?”/r/n
赵括大言不惭他说:“要是碰上秦国名将白起,那我还得考虑一下对付的办法,现在是王癈领兵,我一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r/n
于是,赵括在接掌廉颇兵权以后,立即改变固守的策略,不久就被秦兵围困。
这时,秦王悄悄改派白起为主将,而以王癈为副将。
结果,白起大败赵括,赵军四十万人马被俘后全被活埋,而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也在突围时中箭身亡。
/r/n
赵国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国家的有生力量,国家的元气大伤。
从此以后,赵国好长时间才恢复到战前国力。
/r/n
【相关文章】纸上谈兵的中文解释/r/n
【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r/n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r/n
【示例】: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r/n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r/n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r/n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r/n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
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
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r/n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
过了两年,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r/n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
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r/n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
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r/n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
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
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
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r/n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r/n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
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
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r/n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r/n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
”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r/n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
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r/n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
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
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r/n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
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
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
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
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r/n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
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
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
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