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防系统技术标准和要求

安防系统技术标准和要求

安防系统技术标准和要求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文件一、投标人资格要求1.1投标申请人具有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及以上。

1.2投标申请人须是同时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安全防范一级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

1.3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健全的组织机构,通过相关质量体系认证,且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经济、财务和相应的组织能力。

1.4近三年至少具有一项在800万元及以上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业绩(合同原件备查)。

1.5 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经理或注册建造师须是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专业)及以上。

1.6 拟派出的项目管理人员,应无在建工程,否则按废标处理;投标单位的项目经理或注册建造师中标后需到本项目招投标监督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1.7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1.8 外省施工企业还需到分公司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市(州)、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吉林省入吉建筑业企业投标备案证明书》后方可参加投标。

(详见吉建管[2007]17号、吉建管[2008]14号文件)9 拒绝列入政府不良行为记录期间的企业或个人投标。

1.二、招标内容和供货范围以设计院提供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智能与信息系统施工设计图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和施工(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以及考勤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系统集成、明敷管线、电缆等)。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主要含:视频监控子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门禁子系统(一卡通)、巡更管理子系统、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与联动,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确保与弱电系统整合、开放协议,预留与其它弱电系统接口,便于未来集成。

三、投标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应提供下列有关文件,否则视为非响应性投标。

3.1投标方应提供关键设备制造厂家授权书、厂家的通讯协议开放承诺书、厂家原厂授后服务承诺书、产品手册样本。

(包括监控设备、存储设备、拼接屏等)。

3.2投标人有能力履行合同设备维护、保养、修理及其他服务义务的文件。

3.3投标文件应包括如下内容。

3.4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总体配置。

3.5详细的功能实现方案。

3.6工程计划建议。

3.7工程验收计划、技术培训。

3.8售后服务的保证。

3.9工程造价(包括备品备件、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本工程为“交钥匙工程”,满足招标方所有要求,与设备、供应、运输、保险等有关的所有辅材和安装内容应全部包含在内,除招标方明确提出需要的变更外,不再增加任何费用。

投标方提供所有投标费用详细的报价清单和总报价(系统建设必须而未明确报价,视为赠送),报价风险由投标方自行承担。

3.10详细的分项硬件、软件报价投标方应提供各系统应用的所有软、硬件具体明细清单。

内容应包括软、硬件设备型号、产地、数量、单价、总价等。

3.11分析报告投标方应对设计、施工方案做出可行性分析,并对网络设备具体指标及性能提出建议和要求。

3.12对本投标文件的内容逐项确认的确认表。

3.13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四、技术标准和要求4.1施工设计原则本工程遵循下列设计原则:4.1.1先进性:具有国际先进性,要求应用当今世界上成熟先进的信息和电子技术,如:视频网络技术、数字化视频技术、视频存储技术等。

要求数字安防及工艺监控系统基于先进的综合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将不同的防范措施与手段和综合安防信息进行有效的联动和集成,有机的组成为一个统一的现代智能化综合安全管理和控制系统。

4.1.2实用性: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应完全立足于我方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防范电子化手段,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安全管理的需求,并考虑充分满足当前和未来生产一线的用户功能要求。

4.1.3开放性:本系统要求采用开放式的系统架构,构建统一的安防集成管理平台,提供通用标准的接口,使其易与其他系统实现接口连接,并支持第三方应用产品的开发和使用,真正实现多功能的安防集成管理系统应用。

4.1.4可靠性:数字安防系统能每天正常工作24小时,每年运转365天,所有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优良的性能。

4.1.5可扩展性:要求数字安防系统的所有硬件、软件和系统平台具有扩充和升级能力。

4.1.6安全性:系统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通过对系统分级保护、数据存储权限的控制,来防止各种形式的对系统的非法侵入;所有用户在可以对系统进行操作和访问之前都必须进行注册;每一个用户都将会获得一个系统内唯一的标识和一个加了密的密码;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对各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必须是可灵活分配的;每一层次的安全和控制工作还涉及有关用户角色和操作规程。

4.1.7实用性:应符合使用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实际需要,面向应用、注重实效;4.1.8可集成性:根据本工程特点及使用与管理的需要,应整体规划、深化设计,逐步集成,不断完善整体功能,并应综合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设置;4.1.9易管理性:系统软、硬件的设计、集成要充分考虑使整个系统运行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管理科学、便捷,易于维护;4.1.10经济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和长期运行效益。

4.2执行标准本项目实施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含设计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和技术规范(但不限于所列者):《卷烟厂设计规范》(YC/T9-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50371-200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T/T75-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电磁兼容性标准》(IEC 801)《薄壁镀锌钢管(JDG、KBG)敷设工程施工工艺标准》(J604,2004)《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120:2000)《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图集》《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上/下)《建筑电气安装图集》《吉林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等地方颁布的相关规范以上所列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未能达到国际或国内最新标准时,投标人应使系统的施工及选用的设备和材料符合最新的国际、国内标准,并提供采用的国际、国内标准、规范和所应用的最新版本的有关技术依据资料,如提供图纸与本招标文件的技术部分有差异,应以招标文件技术部分为准。

4.3 设备选型4.3.1所选择的设备应完全符合本工程的使用、管理及环境要求。

4.3.2提供的系统应是先进的,应具有系统扩充和升级的能力,并能方便和其它相关系统兼容。

4.3.3供应的系统设备应该是成熟、可靠的,主要设备应有本行业实际应用的案例,对正在试验的产品或不成熟的系统不得使用。

4.3.4设备制造工艺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国和国际相关标准。

4.3.5在满足本技术标准所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投标人应仔细研究技术标准,结合土建结构特点,对本技术标准提出的安防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系统配置提出更详细、优化的系统方案,并用文字和图纸做详细说明,同时分别给出单项报价和总价。

4.4各子系统技术要求(带,条款不允许负偏离,投标方需积极响应)4.4.1 IP视频监控系统4.4.1.1总体要求,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监控系统的稳定、兼容及维护升级的方便,投标人在项目中采用的前后端主要设备(网络摄像机、平台管理软件、网络存储设备)应为同一品牌。

,视频系统设备性能要求稳定可靠,有成熟应用实例。

推荐:索尼(Sony)、松下(Panasonic)霍尼韦尔(Honeywell)。

,主要产品(摄像机)需提供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

,需提供所选用监控产品的原厂商授权证明。

,摄像机必须符合以下网络标准:IEEE 802.1X (认证)、IPv4 (RFC 791)、IPv6 (RFC 2460),摄像机必须支持视频流以下方式传输:HTTP (Unicast)、HTTPS (Unicast)、RTP(Unicast & Multicast)、RTP over RTSP (Unicast)、RTP over RTSP over HTTP (Unicast)。

,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专用交换网络设计。

前端采用网络摄像机,控制采用综合管理存储平台进行管理,分控间采用TCP/IP协议及分控客户端软件,所有功能皆可通过C/S和B/S实现,即可直接通过远程实现网络访问。

4.4.1.2系统描述,视频监控子系统由摄像、传输、显示、控制四部分组成,能通过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存储、流媒体转发的操作。

,系统可以24小时连续自动运行,无论室内、室外、或任何天气情况系统都能运行自如。

,任意管理主机可授权管理系统内的全部摄像机,通过切换对云台、镜头随意控制,控制监视画面在监视屏幕上进行循环显示。

,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对前端摄像机进行控制。

,本系统有完整的日志功能,并能长时间记录。

,系统支持堆叠和分层管理,具有字符显示功能,能在视频图像上叠加摄像机号、地址、时间。

,在出现火警、匪情、设备异常等意外情况时,视频监控子系统将按程序设计进入相应的联动控制状态,及时地监视和记录现场发生的情况,以备今后的进一步处理。

,操作员可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实时观察事件发展状况,通过鼠标在画面上直接操作进行画面的3D定位,本系统提供密码设置。

出于对系统保密性的要求,系统管理员可以设置密码,确定进入系统的许可优先级和使用权限,由系统管理员亲自管理,他人无权删改。

每一次操作,如:停止捕获、开始回放、改变参数、退出某一程序等,都需要键入操作人的密码。

提高了安全等级,有效的防止内部人员作案。

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报警文件,在正常的硬盘自动循环记录过程中不会被自动删除。

系统可根据将来的使用变化,通过增加或更改部分组件来达到增加或修改系统功能的,目的,并且单个部件的事故不会影响系统其他部分的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