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指标操作管理制度工艺指标操作规程生产工艺管理是公司管理基本构成某些,它是加强公司管理重要一环,为了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营,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严格各项工艺管理制度,杜绝违章操作,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化工岗位操作规程管理化工岗位操作规程是质量管理程序文献构成某些,属受控文献是化工岗位人员操作根据,操作工对操作规程掌握限度关系到生产系统安全、优质、低耗、必要严格管理。
(一)岗位操作规程编制岗位操作规程由设计人员或车间工艺技术人员编制草稿,报生产部修改汇编,生产厂长审核,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颁布执行。
(二)岗位操作规程发放由于岗位操作规程是受控性文献,发放时必要登记、签收,生产部发给车间时要登记、签收,车间发给个人也要签收,人员调离岗位时,车间要及时收回。
生产部依照化工岗位人员控制发放总数,车间必要保证每位人员手持一册。
(三)岗位操作规程贯彻执行1、由车间生产主任负责组织贯彻执行,调度室监督执行。
2、车间工艺技术员应组织操作工学习岗位操作规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3、对于学徒工或新来纯熟工更应当抓紧学习,学徒期满后,经考试合格、报生产部和综合办考核批准后,方可正式操作。
考试不合格者,补考两次仍不合格时,应由车间退回综合办。
4、车间对操作工学习状况定期进行考核。
半年组织一次安全、工艺操作技术全面考试,成绩报生产部和综合办。
(四)岗位操作规程修改和补充1、依照生产工艺变更,新设备、新技术采用,合理化建设等进行修改或补充。
2、由车间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生产部及关于部门修订、审核,生产厂长批准执行。
3、新操作规程未批准之前,仍按原规定执行。
二、工艺指标管理工艺指标是实现系统安全、平衡运营保证。
在生产过程中,必要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指标,使生产随时处在受控状态,保证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营。
(一)工艺指标分类工艺指标分为厂控和车间控制两类,凡属下列性质为厂控工艺指标;1、涉及工号(或车间)之间,影响较大;2、影响到安全生产或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量;3、影响重要消耗定额,对环境导致严重污染;属下列性质,属车间控制工艺指标:1、涉及到普通,并非要害;2、对质量和产量有影响,但不严重;3、对原料、材料、动力、消耗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二)工艺指标修订与更改1、厂控工艺指标及车间控制重要工艺指标,每年修订一次。
由车间依照工艺状况以书面形式l 1月底此前报生产部,由生产部组织关于人员评审后,报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年终前受控下发各单位。
2、在寻常生产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或季节变化,有些工艺指标也许不能适应生产需求或难以执行,如触媒热点变化等,由车间以书面形式报生产部,生产部组织有关人员评审后,经生产厂长批准受控下发有关单位执行。
(三)工艺指标贯彻执行1、工艺指标一经下发各单位必要严格执行,调度室和各级管理人员生产指令必要以工艺指标为准,不容许超越工艺指标指挥生产,更不容许违犯工艺指标进行操作。
2、各岗位操作工必要随时关注工艺参数变化,勤联系、勤调节,将工艺指标调节在最佳状态,对各种违犯工艺指标生产指令,有权回绝执行。
3、生产调度室随时监督,检查各生产岗位工艺指标执行状况,在指标范畴内有权调节工艺指标,有权制止各种违犯工艺指标操作现象,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4、当班工长负责辖区内工艺指标执行。
协助操作工解决工艺指标执行过程中浮现问题。
若某些工艺指标超过范畴而无法控制,应及时报告调度,并请示车间主任解决。
5、车间工艺员对本车间工艺指标全面负责。
经常检查工艺指标执行状况。
对原始操作记录要及时收集,做好台帐,妥善保管。
对达不到指标鄯要分析因素,及时解决,解决不了报告主任、生产部长直到生产厂长,构成事故,要召集关于人员召开事故分析会。
6、车间主任、工段长,每天至少要检查一次重要工艺指标执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生产过程中个别指标无法达标而指标又不能更改时,应积极组织人员攻关解决,不应容易放宽指标,保证生产安全。
7、生产部工艺员要经常进一步生产第一线,理解生产状况,检查工艺指标执行状况,协助车间解决关于问题。
(四)工艺指标记录与汇总l、各车间工艺技术员应及时、认真做好日、月、年工艺指标台帐记录,并于每月三日前将上月工艺指标执行状况分厂控和车间控制两某些上报生产部,对合格率未达到96,项目,要有因素分析及改进办法。
2、生产部工艺员每月五日前将厂控工艺指标进行汇总报综合办,由综合办在经济月报中向外报出。
三、技术基本工作管理技术基本工作重要负责人是工艺技术员。
做好技术基本工作是为此后技术改造、生产中遇到重大技术问题分析提供数据和依据。
(一)技术资料收集技术人员要收集并管理好本单位各种技术资料。
妥善保管好本单位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工艺配管设计图、计算书,重要设备图纸和使用阐明书及技术改造等历史技术资料。
(二)工艺技术员每天对收来报表进行记录分析,检查各参数与否在工艺指标范畴内,并对超过工艺指标参数进行分析,查找因素,提出纠正办法和考核意见,贯彻到岗位或个人,严重超标时要及时报告工艺主任及关于领导。
要经常进一步现场关注生产动态,把生产中重要状况如实记录下来,加大整顿。
进行必要归纳和计算,使之系统化,以便掌握规律,预见性地采用办法,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三)建立健全各种艺台帐(详细内容见2(5工艺台帐管理) 规定:各类台帐必要书写整洁,尽量采用表格形式,数据真实、精确,台帐记录推迟不能超过三天,水封清理在月初第一周内进行,报表评比上、下半月各一次。
(四)工艺技术员要定期对生产过程中核心部位进行测定和监测,通过测定积累数据,掌握生产变化规律,为采用技术办法,改进生产装置提供根据。
1、每月对触媒活性状况进行一次判断,作出记录,绘成曲线掌握触媒活性变化动态。
2、每半月对各类换热设备进行一次调查,对进出口温度进行一次测量并详细记录,每半月对宅要设备或系统阻力进行一次监测,观看阻力变化状况,分析因素,制定办法等。
3、每年大检修后要认真做好种类工艺台帐,要对开、停车过程中工艺解决状况、开、停车进度,设备打开后内部状况进行记录或总结,对触媒升温、还原、降温钝化做出详细总结,找出存在局限性和改进办法。
(五) 对车间生产状况进行月小结,年总结,月小结每5日前上报年总结元月10日前上报。
l、总结内容:(1)总体生产状况,涉及系统运营状况、产量、质量完毕状况及及影响;(2)工艺指标执行状况,规定对未达标者讲明因素;(3)重要原材料消耗,规定对超标者讲明因素,节约幅度较大者总结经验,以便推广;(4)工艺事故状况,规定分类总结(即重大、普通、微小);(5)岗位纪律检查状况:规定按厂部及自查成果分类总结,并阐明惩罚及发布状况;(6)化工教诲状况;(7)技术改造及管理办法状况,规定总结出执行效果;(8)存在问题、隐患及防范办法;(9)触媒及溶液使用状况;(10)本单位生产工作中先进或落后事例典型;对本厂生产工作意见、建议及其他。
2、规定:(1)对以上总结内容。
规定论述简洁、明了、真实。
用事实及数据阐明问题,反对空洞文字论述,禁止隐瞒问题不报。
(2)倡导图表化;(3)对上述总结内容、本车间无总结可讲,要最后注明“略”;(4)总结最后必要有编制、审核、批准并签字。
(六)技术基本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理解、收集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经讨论,批准后用之于我厂生产。
四、工艺操作事故管理要想杜绝事故,一方面必要严格工艺纪律,杜绝违章操作并严肃对待和解决事故,狠抓事故是稳产、高产、长周期运转重要保证,是加强操作工责任心有力办法。
(一)工艺操作事故及管理范畴:1、工艺操作事故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在生产运营中违背工艺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发生指挥失误、操作不当、调节不及时、判断解决有误等问题,导致设备损坏、原材料或成品半成品损失、工艺指标破标,生产负荷波动、系统切气停车等后果,均称为工艺操作事故。
2、工艺操作事故管理范畴工艺操作事故由生产技术部门管理,并按其严重性由公司、生产部、车间分工负责。
(二)工艺操作事故分类、分析及报告:工艺操作事故分为重大、普通、微小和未遂四类。
各类事故发生后都必要组织关于人员及时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弄清事故发生因素,贯彻事故责任,吸取教训,受到教诲,采用有效办法,保证安全生产。
1、微小事故微小事故属车间管理。
事故发生24小时内由生产主任组织工艺技术员、当班操作人员进行分析,查清因素,两日内由工艺技术员写出事故报告,生产主任做出解决,在当月生产小结中报生产部,并在车间丁艺操作台帐登记。
凡切气、停车微小事故,应按普通事故程序进行分析上报。
2、普通事故普通事故属生产部管理。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生产调度室报告,调度室在解决事故同步向生产部长报告,并向安技部部长、机动部部长及各主管厂长、公司主管经理通报。
事故发生24小时内必要召开事故分析会,如发生事故范畴仅限于一种单位,由该单位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生产部及关于部门参加。
如发生事故牵扯到各种单位,由生产部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
事故发生三日内由事故单位工艺技术员填写好“事故报告表”一式两份,生产主任审批签字并提出本单位意见,主任审核签字后报生产部,生产部审核批复后一份返回事故单位,一份帮生产部存档,并填人生产操作事故台帐。
3、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属公司主管经理管理。
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单位应及时向生产调度室报告,如若需要可直接告知医院、气防站、消防队前来急救。
调度室在解决事故同步向生产部长、安技部长、主管生产、设备、安全厂长及公司经理报告,主管生产、安全经理应在24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由主管生产、安全厂长组织生产部、安技部等部门及事故发生单位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并在五日内召开事故分析会。
由发生事故单位生产主任写出事故报告,主任审核签字后报生产部、安技部,生产部、安技部十日内按“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书”格式写出书面报告,经公司主管经理审批,公司经理审核后报上级机关。
4、未遂事故由主管生产领导管理。
未遂事故应按普通事故程序进行分析、上报。
(三)工艺操作事故限度划分:1、重大事故1.1直接损失在5万元以上者;1.2间接损失在本系统停1 2小时或本系统日作业筹划50,以上;1.3因人为因素导致部控或厂控工艺指标在24小时以上不能恢复正常;1.4产品质量持续16小时以上不合格。
2、普通事故2.1直接损失在0.5,5元者;2.1间接损失在本系统停3一12小时或本系统日作业筹划15,,50,;2.3因人为因素导致部控或厂控工艺指标在12—24小时以内不能恢复正常:2.4产品质量4一16小时不合格。
2.5直接损失在500—5000元者;2.6间接损失在本系统停车或当班影响合成氨产量超过5吨,尿素产量超过10吨,但未达到普通事故;2.7虽未导致明显损失,但危及安全生产或影响工艺指标正常执行;2.8构成事故,但未达到普通事故限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