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技术规范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技术规范

MOV电流CT:ImovA、ImovB、ImovC
6.2.3间隙保护
间隙电流CT:IgapA、IgapB、IgapC
6.2.4平台闪络保护
平台闪络电流CT:IpfA、IpfB、IpfC
6.2.5旁路开关保护
旁路电流CT:IbyA、IbyB、IbyC
6.2.6线路电流监视
线路电流CT:IlineA、IlineB、IlineC
a)为防止间隙长时间导通造成电极损坏,配置间隙持续导通保护;
b)检测到间隙电流高于持续导通保护定值,经延时后保护动作;
c)保护动作后将联跳线路本侧开关、启动远跳、永久旁路。
7.3.3间隙延迟触发保护
a)间隙动作迅速,为防止因间隙触发回路或其他原因导致间隙延迟导通,配置间隙延迟触发保护;
b)保护发出间隙触发命令后,经延时仍检测到间隙电流,保护动作;
c)不平衡电流或不平衡度具有显示功能,并送至后台。
7.1.2电容器过负荷保护
a)通过检测流过电容器电流,判断是否发生过负荷故障,防止过负荷时间过长造成电容器组损坏;
b)电容器过负荷保护宜采用反时限特性曲线,反时限特性参照《GB/T6115.1 2008》标准10.3.1;
c)电容器过负荷保护分为告警段和动作段;
本技术规范由南方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归口。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西南电力设计院。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黄佳胤、朱韬析、丁晓兵、王德昌、周启文、田庆、李明、宋阳、李甲飞、吴向军、李倩、伦振坚。
b)平台闪络保护设置高定值段与低定值段,高定值段采用瞬时值进行判别,低定值段采用有效值进行判别;
c)保护动作后,永久旁路串补。
7.5旁路开关三相不一致保护
a)检测旁路开关三相位置不一致故障;
b)保护动作后,串补永久旁路。
7.6旁路开关失灵保护
a)检测旁路开关失灵故障;
b)旁路开关失灵保护包括开关合闸失灵保护与开关分闸失灵保护;
GB/T 6115.2-2002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第2部分:串联电容器组用保护设备(IEC 60143-2:2012)
GB/T 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98.3-2006电气继电器第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绝缘配合要求和试验
GB/T 14733.12-1993电信术语光纤通信
3.14
接地刀闸earth switch
用于将串补装置接地的机械式开关装置,接地刀闸一般与隔离刀闸组装在一起。
4
4.1
4.2
5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6
6.1配置要求
6.1.1电容器不平衡保护
6.1.2电容器过负荷保护
GB/T 2887-201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6115.1-2008电力系统用串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额定值安全要求安装导则(IEC 60143-1:1994 Series capacitors for power systems - Part1: General,IDT)
6.1.15开关刀闸位置异常告警
6.1.16线路联动串补保护
6.1.17分段串补联动保护
6.1.18SSR保护
6.1.19阻尼回路异常监视
6.2模拟量输入
6.2.1电容器组保护
a)电容器电流CT:IcapA、IcapB、IcapB
b)电容器不平衡电流CT:IunbA、IunbB、IunbC
6.2.2MOV保护
c)保护动作后,永久旁路串补。
7.3.4间隙拒触发保护
a)当保护发出间隙触发命令后,为防止间隙未能正常导通,配置间隙拒触发保护;
b)保护发出间隙触发命令后,经延时仍未检测到间隙电流,保护动作;
c)保护动作后,永久旁路串补。
7.4平台闪络保护
a)为防止安装在平台上的电容器、MOV等一次设备对平台发生闪络放电造成损坏,将平台上的设备单点接至到平台并穿过平台电流互感器,配置平台闪络保护,检测闪络放电故障;
a)MOV吸收能量后内部的温度将升高,为避免MOV损坏,配置MOV温度保护;
b)MOV温度保护动作后旁路串补、闭锁重投;
c)旁路开关合上后MOV电流消失,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低于高温重投闭锁定值后,闭锁返回,但不应自动重投。
7.2.4MOV不平衡保护
a)串补中MOV的安装容量较大,一般由多支MOV单元并联组成,配置MOV不平衡保护检测MOV单元损坏故障;
a)附录2 CT配置方案一、二:
MOV电流CT:ImovA、ImovB、ImovC
MOV分支电流CT:Imov1A、Imov1B、Imov1C
b)附录2 CT配置方案三:
MOV分支1电流CT:Imov1A、Imov1B、Imov1C
MOV分支2电流CT:Imov2A、Imov2B、Imov2C
c)附录2 CT配置方案四:
暂时闭锁temporary lockout
串补旁路的原因与系统故障有关,暂时闭锁串补重投功能,可自动复归。
3.13
次同步谐振振荡(SSR)Sub Synchrous Resonance
当高压远距离输电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时,电容C与电感L形成固有谐振频率fs,当发电机轴系的自然扭振频率fv与串补产生的电磁谐振频率fs相加等于电网频率时,将形成“机-电谐振”;由于fs低于电网频率,称为“次同步谐振”。
b)MOV单元一般分两组安装,MOV不平衡保护可通过检测MOV两个分支间的不平衡电流来实现;
c)如MOV并联单元数少,无法分组安装时,MOV不平衡保护可通过检测MOV电流和线路电流的比值来实现,如附录2方案四所示;
d)MOV不平衡保护动作后,永久旁路串补。
7.3间隙保护
7.3.1间隙自触发保护
a)为防止间隙自放电,配置间隙自触发保护;
3.7
阻尼功率振荡(POD)power oscillation damping
对发电机与系统间波动性功率交换导致的低频振荡进行抑制的功能。
3.8
事件顺序记录(SOE) sequence of event
在发生事故时,记录保护、开关动作的顺序,按时间先后显示。
3.9
暂时旁路temporary bypass
7
7.1电容器保护
7.1.1电容器不平衡保护
a)电容器采用H型接线时,通过测量电容器组分支中点间的电流,检测电容器单元故障;电容器采用π型接线时,通过测量两个分支电流间的差流,检测电容器单元故障;
b)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分为告警段、低定值旁路段和高定值旁路段,低定值旁路段和高定值旁路段动作后,三相旁路,永久闭锁;
7.8SSR保护
应提供次同步谐振接口,必要时配置次同步谐振保护。
7.9阻尼回路异常监视
宜配置阻尼回路异常监视功能,对阻尼回路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动作后发出告警信号。
8
8.1间隙触发的要求
8.1.1间隙触发采用光触发方式,从故障电流超过保护定值到整个间隙完全导通,所需时间不应大于1ms;
8.1.2间隙触发控制系统按双套冗余配置,与串补保护装置相对应,两套控制系统互为备用。
串补装置保护动作闭合旁路开关,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分断旁路开关,重新投入电容器组。
3.10
永久旁路permanent bypass
串补装置保护动作闭合旁路开关,并对分断旁路开关进行闭锁式保护,需人工解闭锁后才能分断旁路开关。
3.11
重投reinsertion
负荷电流从旁路支路恢复到串联电容器。
3.12
b)自触发保护通过检测间隙电流、有无本套保护间隙触发命令及其他保护间隙触发命令来实现;保护未发出触发命令,且检测到间隙电流高于自触发定值,经延时后保护动作;
c)保护动作后将暂时闭锁,经延时后自动重投;在设定的时间内,间隙自触发保护持续动作次数超过定值,将永久旁路串补,不自动重投。
7.3.2间隙持续导通保护
3.2
串补平台SC platform
对地具有足够绝缘水平的结构平台,用来支撑串补装置相关设备。
3.3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metal-oxide varistor
由电阻值与电压呈非线性关系的电阻组成的电容器过电压保护设备。
3.4
光纤柱optical fiber column
用于串补平台与地面的测量、控制、保护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送能光信号传输的设备,其绝缘水平和串补平台对地绝缘水平相同。
c)旁路开关三相不一致保护不启动失灵;
d)旁路开关分闸失灵后,如果永久旁路合闸再次失灵,则不再启动失灵保护;
e)开关合闸失灵动作后将联跳线路本侧开关、启动远跳,永久旁路;
f)开关分闸失灵动作永久旁路串补。
7.7分段串补联动保护
a)当串补采用分段设计时,配置分段串补联动保护;
b)当收到分段串补联动信号时,该保护动作并永久旁路串补。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技术规范
1
本规范规定了南方电网固定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的标准化技术原则和设计准则,适用于南方电网220kV-500kV电压等级固定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其他串联电容补偿装置保护可参照执行。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电容器过负荷保护动作后,暂时旁路,允许串补经整定延时后重投,但应避免在短时间内多次投入、退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