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建立砷盐检查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等砷盐的检查。
3.责任人
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
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
4.2.1. 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4.2.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用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4.2.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
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4.3. 第一法(古蔡氏法)
4.3.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的
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并旋紧,即得。
4.3.2. 标准砷斑的制备
4.3.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密塞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上,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4.3.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
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3.3. 检查法
4.3.3.1. 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
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
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4.4.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4.4.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80mm),并于平底玻璃管
中精密加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5ml。
4.4.2. 标准砷对照液的制备
4.4.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导气管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密塞,使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平底玻璃管中,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平底玻璃管,添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混匀,即得。
4.4.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进行检砷,则应取砷标准溶液代替供试品,照各品种
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对照液。
4.4.3. 检查法
4.4.3.1. 取照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照标
准砷对照液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
将所得溶液与标准
砷对照液同置白色背景上,从平底玻璃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得溶液的颜色
不得比标准砷对照液更深。
必要时,可将所得溶液转移至1cm吸收池中,照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0nm波长处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作空白,测定吸
光度,与标准砷对照液按同法测得的吸光度比较,即得。
4.5. 注意事项
4.5.1. 所用仪器和试液等照本法检查,均不应生成砷斑,或经空白试验至多生成仅可辨认
的斑痕。
4.5.2. 新购置的仪器装置,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可将所使用的仪器装置依法制
备标准砷斑,所得砷斑应呈色一致;同一套仪器应能辩别出标准砷溶液1.5ml与2.0ml 所呈砷斑的深浅。
4.5.3. 制备标准砷斑或标准砷对照液,应与供试品检查同时进行。
因砷斑不稳定,反应中
应保持干燥及避光,并立即比较。
标准砷溶液应于实验当天配制,标准砷贮备液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年。
4.5.4. 第一法(古蔡氏法)反应灵敏度约为0.75μg(以As计),砷斑色泽的深度随砷化氢
的量而定,《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砷斑为2ml标准砷溶液(相当于2μg的As)所形成的色斑,此浓度得到的砷斑色度适中,清晰,便于分辨。
供试品规定含砷限量不同时,采用改变供试品取用量的方法来适应要求,而不采用改变标准砷溶液取量的办法。
4.5.5. 药品中存在的微量砷常以三价的亚砷酸盐或五价的砷酸盐存在,五价状态的砷生成
砷化氢比三价砷慢,故先加入碘化钾和氯化亚锡为还原剂,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
4.5.6. 如供试品中存在锑盐,将干扰砷盐检查,所以本法不适用供试品为锑盐的砷盐检查。
但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实验条件下,100μg的锑存在不致于干扰测定。
实验中加入氯化亚锡不仅有效地抑制锑的干扰,防止锑化氢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或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反应,干扰砷盐检查,还可与锌作用,在锌粒表面形成锌锡齐,起去极化作用,从而使氢能均匀连续地发生,有利于砷斑的形成。
4.5.7. 供试品和锌粒中可能含有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溶液中产生H2S气体,干扰实验,故
用醋酸铅棉花吸收除去H2S;因此,导气管中的醋酸铅棉花,要保持疏松、干燥,不要塞入近下端。
4.5.8. 制备溴化汞试纸所用滤纸的质量,对生成砷斑的色泽有影响,用定性滤纸,所显砷
斑色调较暗,深浅梯度无规律;用定量滤纸质地疏松者,所显砷斑色调鲜明,梯度规律,因此必须选用质量较好,组织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溴化汞试纸一般宜新鲜制备。
4.5.9. 锌粒大小影响反应速度,为使反应速度及产生砷化氢气体适宜,需选用粒径为2mm
左右的锌粒。
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冬季可置温水浴中。
如反应太快,宜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使砷化氢气体能被均匀吸收。
4.5.10. 如供试品为铁盐,需先加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将高铁离子还原为低价铁而除去干扰。
如枸橼酸铁铵的砷盐检查。
4.5.11. 有机药品中的砷盐检查:可溶于水的脂肪族有机酸如枸橼酸、乳酸及其盐类,氨基
已酸与葡萄糖酸钙等,一般可不经有机破坏而直接依法检查砷盐;多数环状结构的有机药物,因砷与杂环分子可能以共价键结合,需先行有机破坏,否则检出结果偏低或难以检出。
有机破坏时,所用试剂的含砷量如超过1μg,除另有规定外,应取同量的试剂加入砷标准液一定量,按供试品同样处理,制备标准砷斑,再与供试品所生成砷斑的颜色比较。
4.5.12. 如供试品为硫化物、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等,则在酸性溶液中可生成大量硫化氢
或二氧化硫气体,干扰检查;可加硝酸使氧化成硫酸盐以除去干扰,如硫代硫酸钠的砷盐检查。
4.5.13. 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碱以中和反应中的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USP配制成0.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吡啶溶液,其缺点是吡啶有恶臭;《中国药典》2012年版采用含1.8%三乙胺和0.25%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的三氯甲烷溶液,呈色稳定性及试剂稳定性均好,低毒,无臭,与砷化氢产生的颜色在51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如遇室温低,按法操作,标准砷对照液不显色,可将平底玻璃管置25~40℃水浴加温使显色。
4.5.1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在配制后两周内稳定。
当供试液中含砷(As)
0.75~7.5μg时显色反应的线性关系良好,2h内稳定,重现性好。
本法操作时由于砷
化氢气体导入盛有准确5ml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中,在25~40℃水浴中反应45min后,有部分三氯甲烷挥发,比色前应添加三氯甲烷至5.00ml,摇匀,因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带浅黄绿色,测吸光度时要用此试液作空白。
4.6. 标准砷溶液的制备
4.6.1.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
钠溶液5ml溶解后,用稀硫酸适量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4.6.2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µg的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