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标题及导语制作一、标题制作好的新闻标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编辑的眼球,提高上稿率。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新闻写的好,也有可能被埋没。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
作为通讯员,我们在拟制一个好标题时,也需要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追求。
这就需要在写稿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出发,寻找它的新闻价值及表现它的意义,制作出风格各异的标题。
从标题的分类上,标题有引题、主题和副题之分。
1、给“白开水”加点“盐”,让标题再别致些。
标题要做得别致,就要忍痛割爱,把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做到“意则期多,字惟求少”。
因为平淡的标题加上平淡的正文,再好的新闻也会大打折扣。
1998年7月28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发表了我采写《桑坪舞起石材龙》,这个标题既有趣味性,又具有导向性,该报发表后又被多家媒体转发。
在《中国林业报》发表的《丹水尝到小流域治理甜头(主标)昔日水黄泥沙翻,今朝浪碧鱼虾游》,也是这样的例子。
2、巧妙运用动词,使标题由静态变为动态。
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于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便于吸引读者的视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经验的作者、编者都清楚,大多数具有感情色彩的好标题,都是将动词用得恰到好处。
如1997年8月,我根据西峡丹水派出所提供的案件素材,采写了《地头蛇三次敲诈,烟贩子气急告他》,标题中的“敲诈”、“气急”、“告”几个动词连成一串,说明了地头蛇的无赖,和烟贩子的无奈。
再如《两大学生被一“小分头”骗得苦--吃了喝了拿了跑了》,标题中“吃”、“喝”、“拿”、“跑”几个动词一气呵成,说明“小分头”骗术的老到和滑头,同时又配上了四个“了”字,形象地勾勒出受骗人满脸的无奈相。
又如《武穴脚盆在洛阳“摔”出威风》,标题中“摔”字用得形象且有气势。
湖北武穴市日用化工厂营销人员在河南洛阳参加展销会时,采用了一种推销塑料脚盆的奇特方法:摔!哪里人多就到那里去摔,现场说法。
由于这种脚盆摔不破,质量可靠,致使订货量锐增。
后来许多读者反映,这个“摔”字吸引着他们饶有兴致地去注意了一篇本来十分普通的关于产品营销方面的文章。
还有《大肠“跑”入胸妙手“推”回腹》,标题中的“跑”、“推”用得精练而生动。
《黄梅青虾“蹦”向全国“跳”向海外》,这“蹦”与“跳”准确地勾勒出了青虾的形态。
3、把老问题写出新意来,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新闻喜新,但许多事件或者工作并不是都有新意,如果对没有新意的事件或工作,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常常会出奇出新。
1998年,某省各地都在提加强信用站建设,一些地方甚至提出把信用站收编为正规机构。
当时西峡联社没有跟风,联社领导甚至提出来要把信用站撤掉,经过和领导沟通,马上深入采访,写出报道《斩断基层信用站干挖公黑手》。
稿子在当年5月25日的《人民日报市场版》后,马上没多家媒体转载,并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之后,农金系统开始大规模整顿基层信用站,并从高层逐步传出撤并信用站的消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运用逆向思维能给新闻稿件增色,同样变化思维角度,也能使新闻稿件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如一则社会新闻的标题:既没有南方山青青,也没有北方林森森“林交会”何以选定菏泽(主题)消息的内容是报道中国林业经贸会决定在菏泽举行,作者不从正面做题,而是改变角度,提出一个问题,留下悬念,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带着激情拟制标题,和读者的情感“同频共振”。
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对标题来说,应当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
但新闻标题又不可能不融入作者的情感、观点,只要把握好尺度,将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的感情,体现在标题中,不仅不会破坏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三万多人流汗找工作广场招聘会:热!热!热!泉城广场举行的这次大学生招聘会,有三万多人冒着骄阳涌入,场面火爆,记者用一个“热”字来反映这种火爆,不但真实,而且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5、追求与读者的贴近性,让标题像磁石。
目前,报纸都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
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这些标题被称为通俗标题。
例如《浙大教授培育坚韧西瓜叫小芳(主)每斤减少破瓜损失一毛六农户大大受益(副一)快报征集15个三口之家参观生态园(副二)环保篮子请你自备,篮子有多大,免费瓜果就给你装多少(副三)》。
《变资源优势为传统优势变传统产品为拳头产品(副标)科技为西峡农业产业化插上金翅膀(主标)》一套标题似一条简讯,读者看报看题,看了这样详尽的标题,一般的读者基本上了解到了新闻的全部内容,可以不再看内文(而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深入下去)。
这解决了厚报时代、新兴媒体新闻量大与人们生活快节奏快、没有很多时间读报的矛盾。
也可以把生活化的语言作为标题,贴近读者。
如一位农民把一条被尼龙网网住的野生动物蟒蛇救出来的新闻,通讯员用了《蛇啊,你别动,我是来救你的(主)德清上演新版“农夫与蛇”》这么一套标题,就非常亲切,也非常感人。
通俗标题中把民间的流行语用进去后,新闻的贴近性大大增加。
如《农信社营业厅内外20个探头不法者进去基本被盯死》,这里用了个“盯死”;《农信社金融创新结硕果 30个新产品大秀一把》,这里有“大秀一把”。
实践证明,在标题中多用百姓语言,这对争取读者阅读是大有裨益的。
做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①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②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处理方式是转放在副题中。
③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⑦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⑧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⑨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
如果你要传达一个巨大数字,就要使人们可以理解。
如克林顿1995年提交了一份1.6万亿的预算,《华尔街日报》这么描述,如果把1美元的钞票一张接一张一地连接起来,1.6万亿的钞票的总长度够不够到月球的距离?答案是:没问题,还会剩下几十亿的钞票呢。
二、导语写作导语的常见病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
目前在许多通讯员上报的消息中,时常发现导语与标题重复病、臃肿繁杂病、枯燥呆板病。
为此,我们来探讨一下消息导语容易出现的病症,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是导语与标题重复病导语与标题重复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主要表现是:导语中的内容全部是对标题所述内容的展开,像是对标题的解释。
如,这一条消息:(主题)我市“文明与我同行”“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副题)××××××××××××××××××××为开幕式剪彩(导语) 为了庆祝建国57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深入开展全国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9月20日,市文明委在英雄广场隆重举行“文明与我同行”、“十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仪式。
市委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文明委副主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市文明委副主任×××出席开幕式。
上例中标题和导语内容互相重复,标题中已点明主要领导名字,而导语中第一句话只不过是对标题没说全的,又补充了一下而已;第二句话又是一连串的领导的姓名,副题中已写到这7位参加剪彩的领导的名字。
这里显然也与标题重复,有点变化的,只不过是把领导的各自职务在这里作了说明。
这使原本立意深刻的新闻内容大打折扣。
其结果既浪费了版面,也使读者阅而无趣。
防治这种标题与导语重复病的发生,可以采取省略法。
把重复的内容在标题或导语中略掉。
如:前面所举的一例,若在标题中略,那么就只将主标题写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成果展开幕,可以不加副题,到会主要领导在导语中简说,读者读过主标题再读导语便无重复之感;如将到会领导做副题,强调领导及有关部门重视,那么,导语则应省略副标题所云,开篇便可直入主体。
因为,在主、副标题中已把导语中要讲的内容都交待清楚了,标题已履行了导语的职能,导语中还何必穿靴戴帽,非要以各位领导出席开幕式作导语去导入呢?二是导语肥胖病一些通讯员由于不掌握用精练语言写导语的要领,常常使导语出现肥胖病。
如,题为《先进技术为农业插上腾飞翅膀》这条消息的导语:新中国成立5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各地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农民、农村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变,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国庆前夕,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畅谈农村的变化,真切感受到党的政策带给农民的喜悦。
这个230多字肥大、拖泥带水的导语实在令人难以卒读。
防治导语肥胖病,可采取以下三种对策。
第一,提炼概括法。
写导语要善于提炼概括,避免肥胖臃肿。
上例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者缺少提炼的功夫则是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作者只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明主旨就完全可以了。
对其不妨可以改写为设问式导语:今天的中国农民与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9月16日,福建省建阳市梁布农场的“种粮大户”和“售粮状元”徐承云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开始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