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励志感人的落泪故事

励志感人的落泪故事

励志感人的落泪故事“此时,我想准备一份全世界只属于你的礼物/就是集满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的一千条祝福和一万个赞/送给你……”2021年8月,张杨在朋友圈发微信,想集齐1000条祝福和10000个赞,作为求婚礼物,送给他的“支教新娘”李海燕。

这条微信很快刷爆朋友圈,留言过千,点赞过万。

由此,他们在大山深处培育的爱情之花也绽放到世人眼前。

2021年9月,在他们举行婚礼的时刻,张杨应本刊之约,深情讲述了他动人的爱情故事——2021年8月8日,太阳从东面的大山山顶刚露头,我就起床了。

我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山村药铺小学当支教老师,这天,乡中心小学安排新来的支教老师到我们学校参观。

我不知道迎来的支教老师中,有没有人像我经历过那么多热烈而又伤痛的爱?1978年10月,我出生在哈尔滨一个干部家庭,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医药、纺织等行业。

2021年,我在网上认识了台湾女孩龚颖,与她深深相爱。

就在我们俩谈婚论嫁时,2021年9月,龚颖被诊断患上了恶性脑瘤,随后远赴澳大利亚治病。

每天,我通过微信和女友联系,鼓励她战胜病魔。

孰料三个月后,我接到噩耗:女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医院病逝。

痛失挚爱的人,我难以自拔。

让我没想到的是,龚颖留下遗嘱,将数百万元遗产赠与我,我这才知道龚颖的父亲是台湾渔业巨贾。

女友已不在人间,靠她的遗产过日子,我精神上只会更加痛苦。

我随后将遗产转赠给女友的哥哥。

我急需一种方式来拯救自己。

2021年春节,在经过一番网上搜索和联系后,我背起简单的行囊,选择来到四川大凉山深处的药铺小学支教。

药铺小学三面高山环绕,海拔2800米左右。

我从成都几次转车,辗转3天才来到这里。

当时的药铺小学一楼是土房,二楼是木房,窗户没玻璃,房间四处漏风,操场上到处是猪粪、狗粪。

除了缺水,学校还经常停电,来这里支教的几名老师先后都走了……我和其他四名来自各地的支教老师一起,开始对学校进行“改造”。

我们筹资买来小型发电机发电;手持锹镐清理操场;动手和泥,将木头房的缝隙抹死;粉刷教室,修理损坏的桌椅。

基础设施“完善”后,我们又挨家挨户走访,让适龄孩子来校读书。

一学期过去了,药铺小学终于有了欣欣向荣的气息。

面对一双双童稚和纯净的眼睛,我渐渐忘了伤痛,感悟到了生命新的意义……2021年8月8日,在迎接来观摩的支教老师时,我终于望见崎岖的山道上走来三人。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穿红衬衫、扎马尾辫、身背旅行包的女孩。

在苍翠的山峦映衬下,红衣女孩好似画中人,我一时看呆了。

到了近前,我发现女孩身高约在1。

61米左右,戴着一副近视镜,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女孩见我眼眸里布满疑惑,大方地伸出一只手来:“我叫李海燕,在呷咪坪小学支教。

”握手时,我感觉她手劲挺大的。

来观摩的三位支教老师一边喝水,一边听我介绍支教生活。

李海燕似乎被我的坚守感动了:“张老师,你很伟大,我为你点赞。

”交流中,我得知李海燕比我小8岁,老家在河南省济源市,大学毕业后,在珠海一家外企做秘书。

日复一日机械式的生活,让她感到迷茫。

经过抉择,她辞去报酬丰厚的工作,来到呷咪坪小学支教。

呷咪坪不通车,条件极差。

我听了李海燕的对未来教学的设想,由衷地说:“李老师,我也为你点赞。

”李海燕笑了。

我和她的距离感随着相互“点赞”,消失了。

在观摩学习过程中,李海燕每天和我一样劈柴、扫除,脏活、累活样样干,一点没有城市女孩的矫情。

7天后,她要走了,我心里突然觉得空荡荡的……临近新学期开学,我和几名支教老师到呷咪坪小学回访。

因不通车,我跟伙伴们从药铺小学走了3个小时山路,先是到达乡中心小学,又走了3小时,才到达呷咪坪小学。

见到李海燕时,发现她变黑了。

吃过晚饭,我和李海燕在大树下聊天。

我向她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情感遭遇娓娓道出……月光下,她听得落泪。

交谈中,李海燕发现我竟是她的校友,我俩一直聊到夜里。

风起时,我将外套轻披在她的身上,心头升腾起想要呵护她的冲动,此刻她像月光一样地静美。

第二天早晨,我和伙伴们顶着薄雾离开呷咪坪小学。

临走时,我和李海燕互留了手机号码。

新学期开学了。

10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想和李海燕通电话,可山区信号弱,必须先发短信,约定几点通话,再跑到外面搜寻信号才能通话。

早晨,我给她发了一条短信,约她中午11点通话。

两个小时后,我才收到她的回复“好……”,后面的字是乱码。

还没到11点,我就举着手机出了校门,我要到地势高的地方搜索信号。

李海燕比我还要辛苦,她要走半个多钟头,登上一座山顶捕捉信号。

通话时,还要使用耳机或免提,因为一碰手机,信号很可能消失。

11时20分,我俩终于接通电话,彼此的一声问候,让举目无亲的我们倍感温暖。

突然,我问李海燕:“你有男朋友吗?”“没有。

”我说:“我想见你。

”李海燕说:“我也想。

”随后,我和她都收起手机,各自往山下跑去。

我们将约会地点选在乡中心小学,同时朝一个方向走,只用一半时间就能赶到。

下午2时30分,我们终于见面了!没有拥抱,没像第一次那样握手,那一刻我们眼里都涌着激动的泪花,足以说明一切。

2021年春季,药铺小学六年级的15名学生面临一次机遇,他们有可能被输送到县中学励志班去。

在征得李海燕的同意后,我把教学过硬的她“挖”过来。

李海燕除负责六年级语文教学,还要教学前班的孩子。

然而,过度劳累也让李海燕吃不消了,她从96斤的体重下降到84斤。

2021年5月中旬的一天,李海燕上课时突然高烧晕倒,我将她背回了宿舍。

第二天,她仍高烧不退,睁不开眼。

我非常害怕,山区手机信号弱,学校又缺少药品,病情一旦凶险就会致命。

我赶紧出去请村民帮忙,用担架抬着她,走了近3个小时到白碉乡,又乘班车把她送到县人民医院。

李海燕患了呼吸道感染并引发急性支气管炎。

我一直守在她的病榻前,经过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出院返校路上,我苦笑着对她说:“我真不该把你弄来。

”她依偎着我说:“有你陪我,再苦的日子也如天堂。

”我紧搂着她,害怕一松手,她就会溜走。

李海燕身体没有恢复好,就走进了课堂。

即便我很想用心照顾,但她的体质还是越来越弱。

2021年6月,经过考试,药铺小学的15个孩子,有6人被录取到县中学宏志班,另有2人也考入县中学,其他7个学生全部进入白碉乡中学。

李海燕终于松了口气,可她经常发高烧,走路多了就会大汗淋漓。

2021年7月中旬,考虑到李海燕的身体确实需要休养和治疗,我们婉拒了校长、村民和孩子们含泪的挽留,一起回到了成都,和几个支教伙伴发起创办了“绿之叶”支教公益机构。

这年,她在我的敦促下调养身体,而我则四处筹措了20万元,通过“绿之叶”机构用于药铺小学扩建。

之后,“绿之叶”在三年的时间里,又募资开办了十余所山区小学。

由于每年有大半年时间在山区奔波,我的健康也严重透支。

2021年秋的一天夜里,我接完一个电话,突然眼前一黑,被送到了医院。

医生诊断我是因为体力透支引起的低血糖昏迷,需要静养。

住院的那些日子,李海燕衣不解带地守着我,我非常内疚:“我没照顾好你,现在却要你来照顾我。

”李海燕说:“你是个像山一样坚实的男人,放心做事业,有我在你身边!”我瞬间泪下。

2021年8月20日,我坐在电脑前,将我和李海燕在大山深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写成文字。

我将这些文字连同照片,以《集一千条祝福一万个赞向我心爱的支教新娘去求婚》为题,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我想准备一份全世界只属于你的礼物,就是集满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们的一千条祝福和一万个赞送给你,在我心里你值得我为你这样做。

就在今天,我决定/我要娶你为妻/这是我迄今做的最幸福的一个决定/只要你愿意/希望你愿意/嫁给我,好吗?”微信发出第一天,就在朋友圈引起巨大反响,我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许多陌生人加我“好友”,当晚,点赞量就达2000个。

我本想集够10000个赞后,再告诉李海燕。

可是当晚,这条微信就传到了她的朋友圈。

下班后,我去看她,当她打开微信,看到我写的求婚帖和大家的祝福、点赞后,泪水像溪流一样流淌……到8月27日,点赞量终于超过10000个,祝福留言也过了1000条。

我的求婚成功了!9月20日谐音“就爱你”,我在成都以一场“感恩婚礼”,迎娶我的“支教新娘”。

我们约定,终生不放弃支教事业。

婚礼上,我重复着这句话:“我要娶你为妻,这是我迄今做的最幸福的一个决定!”初夏的桃花河畔景色迷人,傍晚,河东村的于肖军组织村民在村头燃起了篝火,欢迎从省城农业大学毕业回乡的何月英。

何月英是河东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乡打算办一个鲜花种植基地,带领全村老乡致富。

何月英站在人群中间激动地说:“我相信鲜花的市场前景会更好,而我们的河东村处于浙西山区,温和的气候非常适合鲜花种植……”她的一番话让大家信心满怀,好像鲜花基地已经落成了,并且给全村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就在大家窃窃私语时,何月英突然话锋一转:“乡亲们,我这次回来还要了却一桩心愿,我要报答——我的救命恩人。

”月英的话让人群再次沸腾起来。

十年前,村子里的人都看到于肖军背着浑身湿淋淋的月英步履匆匆地从桃花河边跑回来,后来人们才知道,月英不小心跌进河水暴涨的桃花河里,要不是于肖军及时把她送进医院,她早就没命了。

这时,人群里有人喊道:“月英,你要怎么报答他呢?干脆嫁给他当老婆算了!”“哈哈……”人们立刻哄笑起来,再看何月英,脸红得就像一朵含羞的桃花。

“哎哟,真是什么人就有什么命啊,想当初一个英雄救美,现如今美人许终身。

于肖军,你真是走了桃花运啊!”大家仔细一看,从远处走来一个年轻人,是河西村的王升汉。

王升汉是孤儿,小时候吃百家饭长大的,因为上不起学,就满村游闲打架,是这里有名的小混混,附近几个村的人都不敢招惹他。

王升汉长大后到上海打工,听说先是学厨师,紧接着开了个小饭馆,几年之后衣锦还乡,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了暴发户。

他回乡也是为了创业,不过,村里人对他没有好印象,所以他的“致富大计”一直没能行得通。

“你跑到我们河东村来干啥?”大家都冲他翻起了白眼。

可王升汉却不在乎,径直走到于肖军面前笑着说:“哎,早知道有今天这样的美事,想当初,我就第一个跳下河里去救人……”王升汉这句话一出,于肖军像被蜜蜂蜇了一下,浑身一颤,满脸通红。

站在一旁的何月英知道于肖军是个老实人,根本禁不起王升汉的这番抢白。

她赶紧走到于肖军的身边,紧紧拉住于肖军的手,示威似的看着王升汉。

王升汉一见月英这副模样,干笑了两声,就知趣地离开了。

何月英看着王升汉离去的背影,满脸愤怒,却没发现身旁于肖军的脸却由红转成了白。

第二天,何月英到县城贷款。

鲜花基地还有五十万元的现金缺口,能想的办法都想过了,但银行贷款也不是那么容易,这次又是无功而返。

回村的路上,她遇到了王升汉。

王升汉一把拉住她的手说:“美女,鲜花基地还差多少资金?不如咱们合作吧,怎么样?”何月英本来就对他充满敌意,此时天色昏暗,周围又没有什么人,她本能地一把甩开王升汉的手,义正词严地问:“你想干什么?”王升汉故作轻松地一笑,说:“你别怕,一我不会吃了你,二不会要你当老婆,我可配不上你这个美女大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