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思想广泛地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认同,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体育课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任,但由于受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营的体育教学,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要求我们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评价机制
[正文]: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应该成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但由于受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营的体育教学,并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
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有待于提高,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在这里就谈几点看法:
一、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现象,以致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
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发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弹跳好、素质好、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
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跨越式跳高技术好的同学提高跨越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跨越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
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三、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
从目前实施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所安排的教学内容重复的比较多,针对性、特殊性不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
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
可多安排些场地越野跑、登山等内容;再则,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壁球、飞标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禅益。
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
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怠倦厌学行为。
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中,语言风趣而含蓄,形象而生动,精练而带有鼓励性,并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课堂实际,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就容易出现生活活泼的局面。
另外可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和兴奋容易转移的特点,可采用竞赛性、多样的教学手段。
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性不高。
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
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朗、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
总之,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有强的吸引力。
五、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大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
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成单调划一。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
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
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
三是学校组建体育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
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
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
六、构建起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积极性。
1、对学生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的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建立起学生的个人体育档案,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同时还可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学生互相评价中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认识水平,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在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师的评价也正在向着互动化、多元化、过程化发展。
而有的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只是以运动会的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这就使得体育教师只重视了对运动员所参加项目的培养,这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背道而驰的。
在我省体育考试已被正式列为中考内容,所以有的学校就依据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体育教师只重视了对九年级的体育教学,而且还容易造成对中考项目的突击强
化训练,这与体育教学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是不相符的。
学校应该建立起对体育教师的量化管理,从教师的备课、上课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掌据到学生的卫生健康状况全方面多角度的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建立起对体育教师的奖罚制度,从而调动起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七、为人师表、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跨跨,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课精神不振,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
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
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
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
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参考文献:
1.黄显忠、吕超《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继发与培养》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邱宝文《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展望》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