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评讲2020广州一模(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资料
评讲2020广州一模(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资料
【补充细则】 1.相同点 2 分:形象特征概括 1 分,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 1 分。形象 概括不正确,内容分析不给分。内容分析方面,假如只结合一首诗分析 或者没有分析,则内容分析不得分。 2.不同点 4 分:曾诗和郑诗各 2 分,其中概括形象特点 1 分,结合诗的 内容分析 1 分。形象分析,只要是结合诗句内容,扣紧形象特征,合理 分析均可得分。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 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清雅,耐人寻味)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 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 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 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应须”,“来看”虚写)
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
,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
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
C 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
B.丰满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祈盼
分析:D项,“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错误。根据原文“乃托 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可知,叛贼派遣 去诱降的使者因刘乃拒不投降而感到羞愧,而刘乃绝食而死是之后的 事情,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 (2 )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 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 首 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 形象的异同。(6 分)
郑诗:“不畏艰辛”“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刚
毅”“ 刚劲”“坚劲”“生命力强”等。
以下形象概括视为错误:刚直、高洁、正直、从容淡定、执着、 不随波逐流、气势恢弘等。
C项,“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错误。根据原文“其冬,泾师作乱,驾 幸奉天”可知,冬天,驻守在泾的军队叛乱,德宗逃到奉天,不是巡游 。选项解说不正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3 分) 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 捷,文笔清新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 官员的弊端,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 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 辅助刘晏征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 诱,最终为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评讲2020广州一模(古诗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作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 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 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B. 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 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 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 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 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 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 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到 位。
(1)句意为:崔祐甫让两省官员撰写册封文书,没有符合上 意的:于是召请刘乃到官署中起草册封文书,刘乃立刻就写好 了。称:符合。就:完成。 (2)句意为:刘乃卧病在家中,叛贼朱泚派人用好话诱降他 ,刘乃说自己病重(拒绝了)。卧疾:卧病。使:使节。笃: 严重。
16题默写题
细心审题,写对每一个字! 争取拿满分!
语言文字运用题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
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
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
又与南方雨水的
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
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
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
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
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
地缫丝。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
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
南轩竹
曾巩
,旱天潇洒有高情。
高洁、脱俗、清高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清新、清秀、明丽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有生机,生命力强,顽强 摇曳生姿、婀娜多姿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轩色转明。
明丽,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娟娟:姿态柔美样子
高情:高尚的品格或情趣;清高超逸的情致。 粉墙:涂刷成白色的墙,《红楼梦》第十七回:“雪白粉 墙,下面虎石,砌成纹理,不落富贵俗套”
曾诗:形象特点概括 1 分,内容分析 1 分。 其形象特点或概括为“优美、潇洒、清高清新、清秀、秀丽、有 生机、生命力顽强、不惧怕困难、摇曳生姿、婀娜多姿、明丽、
高洁、脱俗等。
以下概括视为错误:淡泊、清瘦、高大、直冲云霄等。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 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 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 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 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