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主要喹诺酮结构式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构效关系
? 革兰氏阴性菌
构效关系
? 革兰氏阳性菌
构效关系
? 厌氧菌
临床适应症
?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抗菌活性强的第三、四代喹诺酮类药物。
?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 性菌、厌氧菌均有抗菌活性,此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 体、嗜肺军团菌、伯氏柯克斯体也敏感。革兰阳性菌包括:金
? 肠道感染和伤寒 志贺菌引起的菌成疾人,患鼠者首伤选寒喹、诺猪酮霍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 胃肠炎 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
临床适应症
?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单纯性淋病奈瑟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
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
首选环丙沙星,加替沙星
前列腺炎 ? 呼吸系统感染
和左氧氟沙星,及β-内
首选环丙沙星
酰胺类
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余小于 50%)。
? 代谢与排泄:培氟-主要肝代谢、胆汁排泄;氧氟-、左氧氟-、洛美
- 70% 原形肾排;其他药物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 莫西沙星:抗肺炎链球菌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的64倍,对其他G+菌的活 性是环丙沙星的4--64 倍,对厌氧菌活性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肺炎衣原体 的活性是环丙沙星的17--33 倍.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活性,与利福平相 当或略强。
禁忌症及慎用
? 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 ? 孕妇及哺乳妇女 ? 18岁以下患者 ? 有癫痫史者
药理学特点
? 环丙沙星:对除大肠埃希菌以外的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 胞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亦具抗菌活性,首选 用于炭疽的一线预防。
? 左氧氟沙星: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抗菌活性通常是环丙沙星的2-4倍, 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为环丙沙星的4倍,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与环 丙沙星相当。
?
G-
? 1983年—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
? 抗
? 1985年—喹诺酮构效关系
厌 菌
效
? 1985-1995年—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
果 增
? 1999年莫西沙星德国上市
强
前20位药品用药金额及DDDs排名
喹诺酮分类
分代
代表药物
Ⅰ(1962-1969) 萘啶酸,吡咯酸
Ⅱ(1969-1979) 西诺沙星、吡哌酸
黄色葡萄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菌)、肺炎球菌(包括青霉素和大环
内酯类耐药菌株)、A组化脓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包括:嗜血流感
杆菌(包括产生和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嗜血副流感杆菌、肺炎 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氏菌(包括产生和不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 大肠杆菌、阴沟杆菌、结核杆菌。
临床适应症
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感染,肺炎,腹腔感染,肠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骨及关节感染等
Ⅲ(1980-1996)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 星,左氧氟沙星
Ⅳ(1997-)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作用机制
? 抑制细菌DNA 回旋酶(gyrase) 和拓扑异构酶IV, 从而
影响DNA 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达到抗菌的目的。
DNA 回旋酶:主要影响 DNA合成过程中切口封闭功 能,而阻碍细菌DNA合成。 在G-菌中喹诺酮主要抑制 DNA回旋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唐榕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喹诺酮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专家共识及其他
发展历程
? 60年代最早的喹诺酮—萘啶酸(G-)
G+
? 70-80年代—吡哌酸(假单胞菌)
喹诺酮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专家共识及其他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发展趋势
分代
抗菌谱
抗菌活性
应用
第一代 窄(G-,除铜绿)
中等 泌尿系感染
第二代 扩大(G-,铜绿,部分G+)
第三代 广谱(G-,G+,支,衣,军, 分枝,部分厌氧菌)
第四代 广谱(G-,G+,支,衣,军, 分枝,厌氧菌)
中等 较强
强
泌尿系、肠道感染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嗜首肺选军左团氧氟菌沙星, 由于对结核杆菌有较替好代的大莫抗环西内菌沙酯活星类和性加,替亦沙可星用于耐链霉素、异烟肼的
结核杆菌, 用作第二线药物治疗结核病。
药理学特点
? 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 ? 革兰阳性球菌:在目前临床常用的氟哇诺酮类药物中,对肺炎链球菌
拓扑异构酶Ⅳ:负责将子代的 DNA解环连,喹诺酮类抑制此 酶,影响子代DNA解环连而干 扰DNA复制。在G+菌中喹诺酮 类主要影响拓扑异构酶Ⅳ。
? 一般治疗浓度的喹诺酮对人体细胞此酶影响小,不影响人体细胞生长代谢
作用机制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 避免用于 QT 间期延长的病人、患有低钾血症病人及接受 Ia类(如奎尼丁、普 鲁卡因胺 )或Ⅲ类 (如胺碘酮、索托洛尔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病人
? 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如脑动脉硬化 ) ? 肝、肾功能不全,老龄患者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
目录
概述(发展历程及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药代动力学(分布,吸收,代谢,排泄及PK/PD) 临床监护(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注意事项)
的体外抗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吉米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左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 厌氧菌:克林沙星和西他沙星的抗厌氧菌活性最强。但在氟喹诺酮类 药物中,只有曲伐沙星和莫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 非典型致病原:在早期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和氧氟沙 星对非典型致病原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对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属 的抗菌活性弱于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
喹诺酮在呼吸系统感染中专家共识及其他
药代动力学
? 吸收:口服吸收良好,但可螯合多价阳离子如 Fe2+、Ca2+、Mg2+
、Zn2+等,使F↓。
?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穿透性好,分布广泛:肺、肾、尿、胆
汁(环丙沙星) 、前列腺组织中浓度>血浓,脑脊液、骨组织、前列腺 液中浓度<血浓,除莫西沙星(脑膜炎时:脑脊液 /血药浓度 =750%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