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在现代建筑学的应用
仿生学建筑
仿生建筑不仅能让人类回归自然,享受舒适生活,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将是21世纪和以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主流。
仿生建筑会促进建筑多元化和人类总体文明的发展,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最佳途径之一。
本文对建筑仿生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龟壳和薄壳建筑
乌龟是人们常见的动物,属爬行类。
它的样子很笨,行动极其缓慢,似乎没有什么值得研究和模仿的了,事实不然。
乌龟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鸟类和兽类都早得多,乌龟的生命力很强。
它有一付特殊的"铁甲",当遇到危险时,可以把头和四肢纳入"铁甲"内。
"铁甲"的结构特殊,十分坚硬。
龟壳分背甲和胺甲两部分。
背甲呈拱形,由角板和骨板组成。
角板的主要成分为角质,排列整齐,共有三行大的六角形角板,还有排列在边缘的一些小角板。
骨板位于角板的下面,是由一部分椎骨、肋骨和真皮愈合而成。
主要成分为钙质。
甲板的连接缝和骨板的连接缝交错排列,互相咬合得很紧。
腹甲也由角板和骨板组成,但结构比较简单一些。
龟壳虽然只有2毫米的厚度,可是一个成年人站在上面也压不碎,即使用铁锤猛敲,也不容易把它砸碎。
龟壳不仅薄而牢,它的跨度又很大,包含许多合理的力学原理,是设计薄壳结构建筑物的好样板。
这类建筑物有许多优点:所用材料少,比较节约;跨度大,中间无柱子遮挡人的视线;坚固,适用等。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已设计了各种类型的薄壳建筑物,如剧院、车站、会堂…,著名的如北京火车站,上海工业展览馆等。
悉尼歌剧院--仿生学建筑的杰作
(二)蜂巢式建筑
马克思曾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蜜蜂栖息繁殖的场所叫做蜂巢,蜂巢是由许多六角形的小巢构成,这种小巢就是蜂房。
小巢排列非常整齐,有人曾进行过仔细的测量,发现这种六角形的巢,每个角都是规则的锐角,体积几乎都是0.25立方厘米。
按照工程建筑原理来看,蜂巢的设计非常合理,如占面积最小,结构精巧、牢固,所用材料最经济等。
这是蜜蜂在自然条件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筑巢的特殊本领。
蜂巢的结构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加以研究。
已模仿它建成各种精巧牢固的设备或建筑物。
目前还被广泛用于飞机、火箭等有关的设计上去。
蜂巢式建筑
三蛋壳和防震屏
地层是地壳活动时常出现的现象,一场大地震不仅使地壳变形,还能使许多大的建筑物倒塌,遇到这种情况,人的生命安全常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因此在多震的地区工程师在设计房屋时,必须考虑房屋因地震倒塌而伤人的问题。
在生物界值得工程师模仿的防震房种类很多,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鸡蛋这一类的卵。
鸡蛋呈椭圆形,外面有一层薄薄的含钙质的蛋壳,在蛋壳里面还有一层带有弹性的壳膜。
这两种结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拱形预应力的结构。
所以蛋壳鸡蛋的纵剖面虽然薄,却有相当的负荷能力,用力压挤也不轻易破碎。
在蛋壳里的蛋黄,由于两端有系带和壳膜相连,不管鸡蛋如何转动,它始终保持一定的位置不变。
最近有人模仿鸡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防震房屋,它的外壳用钢铁造成,相当于蛋白那一层;用耐高温玻璃、石棉等制造。
人则位于相当蛋黄的部分。
这种房屋能抗强烈的地震,如果被震翻了也能自动复原。
屋内贮有氧气、水和食物,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七个人也能在里面生活一个星期。
还有人按鸡蛋的形状,建造了"气泡屋"作为校舍用,防止地震爆发。
鸡蛋式房屋
世界七大奇特建筑之鸡蛋卡在石缝里
(四)鳃和水下建筑
水是一种液体,氧溶解在水里而且含量比较低。
人类为了开发水下资源,对鱼类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和机能做了详细研究。
鳃图38)的形态虽各有不同,一般都由鳃瓣构成,鳃瓣又由许多鳃丝组成。
鳃丝壁很薄,和水直接接触,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把溶解在水里的氧吸进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供鱼体维持基本的生理活动。
已有人模仿鱼鳃,用硅橡胶制成厚l.27微米的薄膜,把这种薄膜两层迭在一起,它能让溶解于水中的氧气通过,而不让任何液体透过,同时又能把二氧化碳排出。
用这种薄膜-做成容器的壁,。
把一只老鼠放在这个容器里,然后将其浸入水中,结果老鼠仍能在其中正常生活。
在这个容器里生活的老鼠吸取的氧气是通过膜从水里吸收来的,而呼出来的二氧化碳也是通过膜排进水里的。
模仿鱼鳃,人们即将设计出一种水下建筑物,它的窗户不是用玻璃做的,而是用硅橡胶这类材料制成的。
这样就解决了人们由于不能直接利用水里的氧而难题。
五叶脉板和叶桥
在绿色植物中,大都生有茂盛的绿叶。
叶的功用多得很,这里只谈叶子的构造。
多数叶片很薄,有的面积比较大,可长到象蒲扇那样大。
叶片在狂风暴雨的侵袭下,不易折断,也不易破碎。
原来这和叶的结构有关。
不论哪种核物,薄薄的叶上都分布着许多叶脉,主叶脉上又分出许多小叶脉,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有人模仿叶子的结构,精确地按照叶脉构配置方法为一座大厅建造了一块厚只3厘米,跨度达100米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高粱叶、玉米叶和水稻叶等都是长形的,它们的长度常常是宽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如果把它们圈成筒形,能使其强度大大增加,抵抗得住很强的外力作用,不容易折断。
现在建筑的各种横跨江河的大型桥梁,不论怎样改进,都需要有桥墩支持。
象南京长江大桥正桥桥身长1577米,在江中需要九个桥墩来支持。
这不仅造价高,施工困难,还对江上的船只航行有妨碍。
如果模仿筒形的叶片设计桥梁,既轻巧,又牢固,造型新颖。
目前,有的国家已设计出跨度1200米长的筒形叶桥,横跨海峡,中间一个桥墩也没有。
仿生学-展望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作香山科学会议220次会议的主题评述报告时说:"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和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为人类的创新提供了天然的宝库~"随着科技发展,仿生学将显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人类进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学习生物之长将是人类永久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