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doc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doc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十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材分析:计算器(即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

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合理的运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不能把数学他视作一件实用工具,而要通过数学教育达到更广阔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获得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大发展,让学生在对数学文化的欣赏和再创造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以及对文化的敬仰和尊重。

教材在“认数”单元后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计算”这一教学内容,既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又可以用来探索数学规律,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计算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器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吻合。

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三是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时期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认识各种计算工具,经历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觉数学文化的神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意识,体验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操作,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难点:发现例题中的计算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一些特殊算式的计算规律。

四、教法与学法: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今天张老师让大家又带来了计算器,上一节课中我们也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可是你知道吗?最早的计算工具可是诞生在中国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快速了解一下计算器的历史吧!2、了解计算器的来源:课件出示:(1)在远古时代,人们是用石头计数或者结绳计数的。

(2)到了二千多年前,我国发明了一种计算工具是“算筹”。

(3)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被看作是最早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

(4)到1621 年,英国人冈特发明计算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模拟计算工具。

(5)1878 年瑞典发明家奥涅尔制造了手摇计算机,也是当时人类主要的一种计算装置。

(6)直到1946 年美国人才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5000 多次。

(7)1977 年的时候,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本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8)把计算机小型化,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便携式计算器。

3、复习操作: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来算一算吧!课件出示:计算下列各题:①478 ×163 = ②9100 ÷25 =学生直接报出结果,课件出示答案。

其实使用计算器不仅可以快速计算出得数,还可以帮助我们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吧!出示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计算器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二、用计算器计算:1、初试本领:师:下面就让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吧!师:请大家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999×1= 999 ×2= 999 ×3= 999 ×4=师:999×1=999, 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999×2= 999 ×3= 999 ×4=师:我发现有的同学已经把计算器放在一边直接说得数了,说说你的发现吧!生1:千位加个位上的数都是9生2:999×2,就是9×2=18,19 中间再加上 2 个9 就可以了生3:千位上的数依次加1,个位上的数依次减1⋯⋯⋯师:下面就用大家发现的这些规律说一说这几个题目的积是多少吧!(课件出示)999×6= 999 ×7= 999 ×8= 999 ×9=生一一汇报:5994,6993,7992,8991。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来小试一下身手,感受到计算器带给大家的方便与快捷)2、大显身手:师:刚才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大家发现了有趣的规律,帮助我们快速写出了得数,接下来让我们来挑战一个更有难度的题目吧!课件出示:师:这个题目的积是多少呢?请大家帮忙算一下吧!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并汇报:999999998000。

师点击超链接出示计算器屏幕的图片,问学生是这个得数吗?师:这个得数对吗?生:对。

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得数不对。

师:你怎么看出来是错的呢?生1:得数的数位太少了,应该比这个要多。

这时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得数的个位来判断,想一想9 个9 乘9 个9 的积的个位应该是几呢?生:是1。

师:非常好,这时我们也就判断出这个得数由于计算器屏幕的限制,不能全部显示正确的得数了,所以在屏幕上有Error这个英文单词, 它表示错误的意思,也就是提醒大家这个答案是不完整的! 师:现在我们无法用计算准确算出得数了,难道我们就这么放弃了吗?生:不放弃。

师:好样的,伟大的哲学家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课件显示老子的话)不着急,这个题比较难了,那就让我们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研究吧,你想先研究什么?生1:99×99,999 ×999⋯⋯师:你真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你的想法会给大家很多提示的。

生2:我想先研究999999999×9师:我觉得这个想法也不错,可以试试生3:我想把其中一个乘数9 个9 看成一个整数,然后再乘师:我觉得也可以试试。

师:那就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吧,生:9×9师:然后呢?生:99×99,999×999课件显示:我们的策略是:9×9= 99 ×99= 999 ×999=⋯⋯师:心动不如行动,接下来就让我们同位两人合作,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道题的得数,然后试着找到规律并接着往下写,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那就开始吧!(生生合作,操作记录)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得数是多少吧,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师:到9999×9999,说一说你的发现吧!(生边说师边指着大屏幕让学生看一看)生1:每个得数中都有9,8,0,1生2:每个得数中有几个9 就有几个0生3:乘数中一共有几个9,得数就是几位数。

(这时其它学生:哦!)生4: 每个得数中的9 都依次多一个,0 也是依次多一个。

师:按照大家发现的这些规律,你知道9 个9 乘9 个9 的得数了吗?生:8 个9,1 个8,8 个0 和1 个1。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师:看来计算器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依靠人类的智慧,为我们的智慧鼓掌吧!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大家算出的这些题的得数,它的排列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有规则、整齐、漂亮,在数学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规则的排列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3、欣赏神奇。

(1)神奇的“1”数字中的1,分别用不同个数的 1 相乘,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1× 1 = 111 ×11 = 121111 ×111 = 123211111 ×1111 = 123432111111 ×11111 = 123454321111111 ×111111 = 123456543211111111 ×1111111 = 123456765432111111111 ×11111111 = 123456787654321111111111 ×1111111111 = 123345678987654321小结:结果中的数字是对称出现的,中间的数字是其中一个因数中“1”的个数。

等式右边的数在数学上称为回文数。

就像四年级语文园地一中的一首回文诗一样: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2)数字金字塔:师:0—9 这十个数字,看似简单,它们团结起来魔力可大呢,不信你瞧瞧。

加法金字塔: 1 123 32456 6547891 198723456 65432789123 3219874567891 198765423456789 98765432123456789 987654321987654321 12345678987654321 123456786543219 9123456321987 78912387654 456783219 9123654 45687 78+ 9 + 91234567890 1234567890首先形成左边的美丽图案,师:你觉得神奇吗?把每一组数字的顺序颠倒一下,如:32 换成23,456 换成654,依次类推,又可以获得一座金字塔。

(右图)混合运算金字塔:1×9+2=1112×9+3=111123×9+4=11111224×9+5=1111112345×9+6=111111123456×9+7=11111111234567×9+8=1111111112345678×9+9=111111111123456789×9+10=11111111119×9+7=8898×9+6=888987×9+5=88889876×9+4=8888898765×9+3=888888987654×9+2=88888889876543×9+1=8888888898765432×9+0=888888888师:数学处处存在美,充满着意想不到的神秘,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数以安排,不仅能感受数学特有的美,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巧动脑筋:1、感悟理解:课件出示表格,打开按照灯。

师:下面就让我们在一场比赛中继续感受数学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出示下面的表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