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编制说明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编制说明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编制说明标准修订课题组一.项目一般情况1.任务来源本项目來源于原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2014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编号为20140716c2.参与协作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

3.起草经过3. 1 2014年2月,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和原卫生部卫生政策法规司签订了“2014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

3.2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标准修订项目组收集国内外标准及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框架和修订方案。

3.32014年4月课题组启动了《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的修订工作,制订了标准修订的工作计划,并按照标准的研制安排进行分工协作。

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分析研讨,进一步明确了修订本标准要解决的技术关键点,经过研i寸达成共识,为完成标准的修订奠定了基础。

3.42014年5刀项日课题组负责人樊春刀、陈將斌以及江嘉欣到上海市肺科医1%与孙道远主任等讨论标准修订方案。

3.5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集了各协作单位的700多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并对1990年至2014年国内外公开报道的有关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3.62014年11月至12月,编写《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初稿),于2015年1 月组织部分编写组成员对初稿进行了研讨,并发送给标委会委员以及相应单位进行征求意见,编写组成员结合有关专家的意见对《职业性慢性正C烷中毒诊断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

4.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春月、陈嘉斌、夏丽华、何坚、孙道远、李来玉、王艳艳、江嘉欣、郎丽、程樱。

二、本标准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規和其它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GBZ084—2002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卜•:本次修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标准的基础上,修改了诊断原则的描述:删除观察对象: 着莹对诊断分级的内容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诊断标准中的临床指征,规范神经-肌电图的表达;细化治疗原则;完善“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的有关内容。

结合《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GBZ/T247-2013)及相关材料,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 1-2009)及《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GBZ/T218-2009)的有关规则,对原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处理,P 2015年4月草拟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说明止己烷属饱和脂肪族烧类,具高挥发性、高脂溶性的冇机溶剂,并具何枳畜作用,町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

其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粘合剂、汕漆、汽油的溶剂,用來除污、制鞋、制球、印刷、油漆、家具制造等。

因长期接触町致多发性周闱神经病变,我国多个省市经常发生慢性正己烷职业中毒事故。

正己烷引起多发性神经病可能由于其代谢产物-原发性神经毒2, 5-己二酮所致。

其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及进展缓慢,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鬧神经病,较重者出现运动型周閑神经病,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

神经-肌电图显示有神经源性损害。

近年职业性慢性正C烷中毒的诊断技术口益发展,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估上起到积极的意义。

目前国外如美国、口本等国家对正己烷中毒诊断关键的指标明确为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检查是慢性正己烷中毒所致周鬧神经病敲巫要的诊断手段,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且病情早期神经肌电图检查即可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并亍神经肌电图界常町早临床症状而原《职业性慢性止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81-2002) 中令关观察対象及诊断指标与目前我们的实际诊断病例令比较人的差异,首先是“观察对象”者,原定义是长期接触、无周用神经损害体征者,貝有主观症状或可疑的神经源性损害的神经■肌电图Z—即可诊断,而实际工作中,有主观症状者不一定神经■肌电图异常,无主观症状者町能神经■肌电图已经异常。

因此,近10年來,随着神经■肌电图检查水平的发展,己很少出现“可疑的神经源件损害”类型的报告。

另外,原诊断标准中,客观的神经-肌电图描述少,神经■肌电图在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分级中仅右定性作用,未能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校客观的评价。

因此,在标准中神经•肌电图的表达再进一步细化十分有必要。

同时,在治疗上,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肌注治疗,疗效肯定。

在原标准的治疗原则肖中并未提到。

因此,迫切需要对原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闱神经病的诊断》(GBZ/T 247-2013)己于2013年8月1「I 开始执行,该标准适介慢性化学物中毒所致周闱神经病的诊断,因此,《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应与此标准的规则及内容密切衔接。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荊神,为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保除职业病患者的权益。

鉴于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中观察对象的诊断、临床表现的描述、诊断指标、分级标准以及处理原则等方面与近10年所发生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冇一定的差异,应用原诊断标准,己经很人程度影响到对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估,很有必要对原诊断标准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保障作业工人的切身利益。

四、标准的制订与起草原则在符合健康要求的情况卜,结合我国经济技术口J行性,参考国内外何关职业性慢性止己烷中盘的文献以及近年我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病例资料,修订我国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

五、编制依据及说明(一)适用范围正己烷是一种工业溶剂,因具有高脂溶性,常作为皮鞋、箱包粘合剂及印刷、电子制造除污剂广泛应用于鞋厂、皮具厂、电子厂、印刷厂及电器制造厂等,所使用的溶剂的名称有正己烷、白电油、开油水、开胶水、天那水、胶水等,均含有不同程度浓度的正己烷。

另外, 从石油馆分、炼厂气、天然气中分离正己烷时及作为溶剂,特别在提取植物油和作为合成橡胶溶剂、化验试剂等也可接触到。

生产、应用正己烷的劳动者,常因职业接触引起中毒。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接触正己烷引起的慢性中毒。

(二)毒性正己烷属低毒类,且貝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希枳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慢性中毒, 其毒作用主要为女发性周用神经病变。

特点是隐匿性和进展缓慢。

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韦|神经病:较重若出现运动型周帼神经病:严重者町发生I、•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可伴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

大鼠每日吸入2.76g/m s, 143天,仅有夜间活动减少,但体巫、血象、血清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处死后组织学检查见网状内皮系统有轻度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性,腓肠肌纤维轻度菱缩。

18000 每周16h,共4周,周闌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卜降,肌力降低。

小鼠吸入360 mg/m\每周6 天,经1年,未引起神经病;900mg/m3,引起轻度神经病:1800mg/m‘,出现步态不稳、肌萎缩。

(三)发病机制目前认为轴索肿胀与轴索变性为止己烷中毒性周鬧神经病的特征性形态损伤,学者们主要提岀两类假说。

(1)轴浆转运异常假说:正己烷引起多发性神经病町能由于其代谢产物一—原发性神经毒2, 5-己(2, 5-hexanedione, 2, 5~HD)所致,而糖代谢障碍又是其毒作用的关键机制。

2, 5-HD抑制神经细胞幽活性,特别抑制神经纤维中糖酵解酶一一磷酸果糖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2■磷酸廿油脱氢厨的活性,使糖酵解受到抑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引起轴突全长的酶活性抑制,轴突运输障碍而导致神经纤维变性。

(2)毗咯假说:Graham 等认为是2, 5-HD 与神经微丝结合使正常功能受影响而致,其能在神经微丝的特定部位选择性地作用于轴索骨架蛋白赖氨酸的氨基,形成2, 5—二甲基毗咯加介物。

然后毗咯环自然氧化成亲电性的毗咯甲基中间产物,该屮间产物被未氧化的毗咯捕获后生成二聚体,在神经微幺纟蛋白中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的蛋白交联,引起轴索内神经微丝聚积或排列紊乱,远端轴索发生退行性样改变。

另外,也有学者Lopachin等人提岀“轴索萎缩”假说,认为2, 5-HD作用于骨架蛋白,如神经微(neurofilament, NF)等引起轴索萎缩,最终导致周闱神经受损。

也有研究发现,2, 5-HD 染毒人鼠坐骨神经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芮类受体表达水平显著卜•降,正己烷屮裤性周国神经病的发病机制町能与干扰NGF的信号转导通路右关。

(四)临床表现轻者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爬感、触电样、疼痛或乏力、下肢沉重感。

触、疝觉和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腱反射减退。

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琨者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卜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

雎反射减罚或消失,跟腿反射异常出现敲早及最明显,其次为膝反射,部分累及上肢反射。

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韦I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

严觅者出现卜•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五)治疗与转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促进神经修复为主中前医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给予神经生长因子、B族维生素等药营养神经,丹参、舒血宁等药活血化瘀及通络补肾的中药,辅以针灸、理疗、和四肢运动功能锻炼等。

(A)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1 •修改了诊断原则的描述原诊断原则为:根据长期接触正C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多发性周H;l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介实验室检査结果及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查,综介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其中“长期”改为“较长时间”,较长时间接触」E己烷是指至少接触3个月以上。

根据课题组收集的68篇文献累计病例1027例中,爱触工龄为1月〜5年,以3〜10月多见,部分患者接触较高浓度可1〜3个月发病,出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课题组对2012年在广东省' 职业病防治院住院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38例病例进行分析,接触2个月发病者3例,接触1个月〜1年发病者20例,接触1〜2年发病者10例,接触2〜5年者•发病5例。

因此,“长期”改为“较长时间”更准确,并在附录A中增加说明:A.2较长时间接触正己烷是指至少接触3 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接触校高浓度正C烷可1〜3个月发病,出现多发性周闱神经病,町参考此标准。

为突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诊治中的重要性,“实验室检査”改为“神经-肌电图检査”;参考目前新近修订的标准,“作业场所卫生学调査”改为“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査”更为准确。

即原诊断原则修改为:根据较长时间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出现以多发性周圉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杳结果及现场职业卫生学调資,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冈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