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现代临床研究】
1 治疗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lml含生药 2g)10—20ml加入50%葡萄糖液静注或5%葡萄糖 液250—500ml 静滴,每日1次,10次为l疗程,治 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 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 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 均有较好作用。 2 治疗高脂血症:用干柴胡和适量罗汉果调味, 混合水煎2次,每次煎2小时以上,煎出液过滤澄 清浓缩。口服,每次20m1(相当于干柴胡3g),每 日3次,3周为l疗程。治疗86例,有较好疗效。 3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l相当 于原生药lg),每次2ml(10岁以下首剂3m1),每日 2次,肌内注射。治疗28例,治愈27例。
南柴胡
柴 胡 根 横 切 简 图
木栓层 皮层 分泌道
韧皮部 木纤维 形成层 木质部 木射线
木栓层
分泌道
南 柴 胡 根 横 切 简 图
韧皮部 韧皮射线 形成层 木纤维 木射线 木质部
北柴胡粉末
1、木纤维较多, 成束或散在, 长棱形。
2、油管多碎 断,管道中含 黄棕色或绿黄 色条状分泌物。 3、主为网纹、 双螺纹导管。
【经典处方】 1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柴胡 二钱,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 一钱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钱半。 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治胁肋 疼痛、寒热往来。 2 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水煎。治寒热往来、胸 中苦满、慢性肝炎等。
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 薄层板: 硅胶G薄层板。 展开剂: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混合液。 检视: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 硫酸溶液,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日 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 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 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黄色
瞿麦根:为石竹科植物Dianthus sp.的根。 呈圆柱形,根头部膨大,残留有数 个长短不等的茎基和卷曲的粗毛,茎 基上有呈鞘状围抱于节的叶基。表面 浅棕色或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纵沟 纹和点状皮孔。质坚硬,木化,难折 断。断面不平坦,中空。味淡。
【复习题】
1 掌握柴胡的来源、主要性状 和显微鉴别特征。 2 熟悉柴胡的主要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 了解柴胡的品质评价标准、 资源状况和伪品情况。
传统认为:以身干,条粗 长,整齐,无残留茎叶及须根 者为佳。 2005年版药典规定:本品 总灰分不得过8.0%,醇溶性浸 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11.0 %。
【药理作用】
1 解热作用:柴胡煎剂有明显的解热作 用。 2、柴胡皂苷作用:有抗炎、镇静及抗惊 厥、镇痛、镇咳作用。 3、柴胡多糖:具抗辐射损伤的作用,是 通过肾上腺皮质实现的,并能明显提高小 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4、抗肝损伤:柴胡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四 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肝细胞变 性及坏死也明显减轻。 5、尚具有预防消化道溃疡、抗菌、抗病 毒及抗肿瘤作用作用。
1 根圆锥形或长 圆锥形,有分枝。
2 根头膨大,顶端 残留3-15个茎基或 短纤维状叶基。表 面棕褐色或浅棕色, 有支根痕及皮孔。
3 质硬而韧, 断 面片状纤维性。皮 部浅棕色,木部黄 白色。
北柴胡
4 气微香,味微苦。
1 根常弯曲,分枝 少。 2 表面黄棕色或红 棕色,根头稍膨大, 残留众多纤维状叶基 残余,有时带幼嫩地 上部分。 3 质较脆,断面木 部黄白色,裂片状, 具败油气,味淡。
【性味功效】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 归肝、胆经。 功效:和解表里,舒肝, 升阳。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寒 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 调,子宫脱垂,脱肛等。 用量:3-9g。
【应用配伍】 属于解表药中的辛凉解表药。
1 用于外感发热,邪入少阳之寒热往来、胸胁苦 满、口苦咽干证。本品长于疏解半表半里之邪。 治邪在少阳,可与黄芩、半夏等配伍,如小柴胡 汤;若治感冒发热,可与葛根、知母、黄芩等同 用,如柴葛解肌汤。 2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治 肝气郁结,胁肋账痛者,常与白芍、川芎、香附 等配伍,如柴胡疏肝散;若属肝郁血虚者,两胁 作痛,妇女月经不调,则宜与当归、白芍、白术 等配伍,如逍遥散。现代临床上常用于肝炎、胆 囊炎因湿热郁滞而见黄疸、胁痛者,常与茵陈、 栀子合用。 3 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脘腹 账坠,常与升麻、黄芪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茈胡,列入《神 农本草经》上品。至宋代《图经本草》才 开始称为柴胡。 李时珍曰: “北地所产者, 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 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 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 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自 古以来,柴胡入药的种类较多,来源也比 较复杂,多数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的根。 2005年版药典规定为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 曾发现以有毒的大叶柴胡充柴胡的现象, 应注意鉴别。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狭叶柴胡 B.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 燥根。前者习称“北柴胡”(硬柴 胡),后者习称“南柴胡”(红柴 胡)。
柴胡墨线图
柴 胡
狭 叶 柴 胡
狭 叶 柴 胡 墨 线 图
【产地】 北柴胡主产于东北、河北、河 南、陕西;南柴胡主产于东北、陕 西、内蒙、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采制】 春、秋采挖根,晒干。
柴胡的传说
胡庄主皱着眉头说::“你怎么回来了?”“老 爷.你不是说我病好后就回来吗?”“你全好了?好了就 下地干活去。”柴哥二话没说,扛着锹就下田干活了。 又过一年,胡庄主的独生子也得了寒热病,病情和柴哥 一样,请了多少郎中也没治好。庄主急得饭不思、茶不 想。忽然想起了柴哥来,派人找来后,连忙问道:“柴 哥去年你生病吃的什么药?准给你看的呀?”柴哥说: “老爷,我哪有钱请郎中”“没吃药怎样好的呢?”“它 自己好的。”胡庄主不信,要他讲离去的情况。柴哥就 把离去后怎样昏倒怎样吃草根的事讲了一遍。胡庄主听 后,就要柴哥去塘边挖回许多草根.煎汤给少爷喝。一 连服三天,病果然就好了。胡庄主大喜,想给这种草药 起个名字,想来想去因为这草药是柴哥发现。自己姓胡, 所以就取名叫“柴胡”。
大叶柴胡:为伞形科植 物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 的根茎及根。根茎呈长 圆柱形略弯曲,顶端有 残茎;外表面棕色至暗 棕色,密生环节;质坚 硬,断面黄色,中空; 具芹菜样气味。 气微, 味微有麻辣感。有毒, 可引起恶心、呕吐、抽 搐、角弓反张直至死亡, 不能药用。
3 治黄疸方:柴胡一两(去苗),甘草 一分。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 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 (孙尚药方) 4 柴胡散(圣惠方):柴胡一两(去 苗),甘草半两(炙微赤,挫),决明子 半两,车前子半两,羚羊角屑半两。 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治 肝黄,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 言语塞涩,爪甲青色。
柴胡
教学重点 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Radix
Bupleuri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 药理作用 应用配伍 现代临床 复习题 化学成分 品质评价 性味功效 经典处方 混伪品
教学重点
1、柴胡的来源和药材名称。 2、柴胡的鉴别特征。 3、柴胡的主要成分和品质评价标准。 4、柴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化学成分】
根含三萜皂苷约2%,主要有 柴胡皂苷abcd;并含福寿草 醇(Adonitol),α-菠菜甾醇, 挥发油等。 全草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 异槲皮素、异鼠李素、芸香苷等。
O H R glu O fuc O CH2OH
柴胡皂苷a R=B-OH glu O glu O rha O
柴胡的传说
从前,有个性胡的庄主,家里有个叫柴哥的 长工得了“寒热病”。胡庄主见他已不能干活, 又伯他的病传染给家里人,便想将柴哥赶出家门。 胡庄主故作亲热说:“柴哥呀!你先到外面住几 天,等病好了再回来。”柴哥一出门,就觉得浑 身发瘫,两腿酸痛,行走费力。他迷迷糊糊地昏 倒在一片杂草丛生的水塘边。 第二天醒来,柴哥觉得又渴又饿,可是连站起来 的力气都没有,只得用身边的草根充饥。这样— 这几天,他也没换过地方,饿了就吃草根。周围 的草根吃光后,柴哥就试着站起来,忽然觉得身 子有了劲,病也好了。就回到了胡庄主家。
OH
柴胡皂苷c
【理化鉴定】
1 泡沫反应:取本品粉末0.5g,
加水10ml,用力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
2
颜色反应:取根的横切片,滴
加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等量混合液, 置显微镜下观察,数分钟后产生黄绿 色,渐变为绿色、蓝色,持续1小时以 上(柴胡皂苷反应)。
3 薄层色谱: 供试品溶液:本品甲醇水浴回流液。 对照品溶液:取柴胡皂甙a、d对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