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古代汉语第二讲文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② 善於用极少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细微动 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
③ 许多外交辞令很出色。
《左传》的注本
自东汉以来,为《左传》作注的 很多,现在最通行的是《十三经 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 (晋杜预注,唐孔颖达左传译 文》,相配使用。
编年体史书的开始于:共和元年(前841) (从范文澜说)。
东周许多诸侯国已经有史官记事,且对编年 史的称呼不同:晋国叫《乘》(sheng4), 楚国叫《檮杌》(tao2wu4),鲁国叫 《春秋》。
《春秋三传》
左丘明(春秋末鲁史)——《左传》 (196845字),文学价值,史料价值 最高。
公羊高(战国齐人,子夏弟子)—— 《公羊传》(44075字)
穀梁赤(战国鲁人,子夏弟子)—— 《穀梁传》(41512字)
传:阐释儒家经义的文字。“左丘明 一派解说《春秋》经义的文字”
《左传》所记载的历史年代
《左传》在文学上和语言上的成就很大。 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后代的一些伟大作家如司马迁等,都从 中吸取了营养。
① 善於突出事物的本质,用简括的语句写 出复杂纷繁的事物(特别是善於写战 争);
《左传》名称和性质
全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 著作。
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 但也有人认为是传(zhuàn)《春秋》的, 到了晋代,杜预才把它分年附在《春秋》 的后边。
《春秋》性质——编年体史书
过于简略,相当于大事年表。
鲁国史官所记,孔子修订。“正名”。春秋 笔法(春秋书法):寓褒贬之意于字里行间。 襄25:齐崔杼弑其君;襄31:莒人弑其君 密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