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前一课时的内容了解辛亥革命历史背景,通过自主学习简述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的进程;知道“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及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
2?通过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的关系,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所采取的措施和过程,从而认清袁世凯丑恶嘴脸。
3.查找有关材料,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
2.难点:辛亥革命的
三、教学策略
采用合作探究和史料教学法。
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
升历史认识。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走向共和》主题曲
色》,并出示歌词。
引导学生重
“风吹过雨打过,铁蹄践踏过;过刀
砍过,列强分割过。
” “走夜,走过
坎坷,走进曙色。
” 2.设问:(1)歌
词中“风吹过,雨过”是指中国哪段
历史?(
代中国是如何走过长夜,走过坎坷,
走进曙色?出示课题
《曙
复
火烧过
长
r 打
2)近
1?生欣赏歌曲,齐诵间
精彩片段
2?生思考回答:感受中
国近代屈辱的月。
面对
民族危机,多少仁人志
士,救国民,上下求索
中
岁
有
救
1. 创设情境,有利于激生
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了解
那个时代的历史
2. 问题设计有助于合理
入新课,提问能感怀历桑
感和脉络
发学
匚渴
望
导
史沧
1.出示图1-22 ,还记得“川汉铁路股 1 ?有识之士为了“收回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中学过票”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各地民权利”“振兴实业”的“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众要掀起保路运动?保护民族经济。
清政府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米取保
2.四川保路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以铁路国有的名义把铁护民族经济。
”
(为镇压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路修筑权出卖给列强
军队入川,使得湖北防御空虚,革命 2 .引起全国局势动荡,
形势十分有利)湖北的革命形势迅速进
3. 湖北有哪些革命团体?(出示资入高潮
讲解背景产阶级革命团体图
初识成因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要求学1?学生欣赏视频,并以 1 .运用视频能对武昌起义
生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教材内容为素材自主学有一个更生动直观的了解;
素概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最好列成习。
遵照时间、地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培养学
年代尺或列成表格),指导学生自主人物、事件等要素要求生自主阅读、收集信息和
学习教材内容,学习图册(武昌起义在教材中寻找辛亥革命整理信息的能
形势图)的过程力
2?请学生概述武昌起义的过程PPT展 2 ?回答武昌起义的过 2 .学生合作探究(同桌)
自主梳理示武昌起义的过程,与学生校对自主程,(1)打响第一枪共冋完成,以培养学生从历再识成因
性学习结果(2)成立军政府(3)史地图中获取信息,整合信
结果:各省纷纷响应! 息的能力。
并理解辛亥革命
的成功是大势所
3 ?资产阶级革命趋,人心所向,为下步学
叙述讲解比较约法进入第二个阶段一一创立民国
1.设问:“中华民国”是如何创建
的?
PPT展示“中华民国”创建的过程,
(1)孙中山回国(2)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解释临时大总统含义)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
成立!(4)颁布《临时约法》。
与学生校
对自主性学习结果
2?超链接:孙中山回国。
出示材料:
孙中山答记者问:“予不名一钱也,
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
无和议之可言也!”请一生朗读。
设问:
孙中山这句话可以
解读出哪些信息?
3. 超链接:临时大总统誓言。
出示
简体子版誓言。
请一生朗读。
设冋:临时大
总统誓言是如何体现孙中山的
革命主张的?
4. 超链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出示材
料:《临时大总统誓词》简体字版。
设问:
临时大总统誓言是如
何体现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的?
5南北议和。
设问:辛亥革命汹涌而
来,清政府甘愿退出历史舞台吗?它是
如何应对的?(补充)
6.出示材料:2月12日,清帝溥仪
卜诏退位,清朝覆火。
弟二大袁世
通电赞成共和。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
待袁时大总统。
设为:如何看辛亥
革命最终会出现这种结果?给我们
什么启示?
1.学生在前面已经自
学,回答问题
2.生阅读教材,分析孙
中山的话
3.生阅读材料,分析
临时大总统誓言。
思考
回答问题(从三民主义
的角度)
4.生阅读材料,分析孙
中山的建国思想
5.生阅读材料,分析临
时约法内容。
思考回
答问题:(1)人民主
&;
气2)天赋人权;(3)
三权分立;(4)启蒙运
动,资产阶级
6.学生阅读教材P16, 思
考回答:启用袁世
凯,寻求列强的支持。
反对中
1 .检查自主学习的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收集
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
力。
为下面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
能力。
为下面学习打下基
础
4. 分析临时大总统誓词,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孙
中山的革命主张
5. 分析临时约法的内容有
助于学生复习旧知识,
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
6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独
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
养成一定的历史思维
能力。
知道列强是不希望中国通
过革命走向资本主义道
1.课堂探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夺1?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取,疋不疋意味着辛亥革叩失败了?(各自说出理由)明确论从史出的方法了
说看法,讲理由?解、理解辛亥革命的意各抒己见
探索影响
2.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研读辛 2 ?结合史实分析辛亥义
亥革命的积极意义(P16最后一段)革命的积极意义提升小结。
前后呼应
3.以“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 3 .辛亥革命过去了一百
曙色。
”进行小结多年。
回首往昔,有许多借鉴
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1)成功补充了史料。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丰富史料,组织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波澜壮阔。
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临时约法》的内容和德驻华公使哈豪森的讲话等史料。
通
过史学资料(文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教学较为成功。
(2)媒体辅助,创设情境。
本课导入环节,在教授《武昌起义》时播放了视频,也是十分有效的。
最后总结同样以“走过长夜,走过坎坷,走进曙色。
”前后呼应。
2?不足之处
对辛亥革命的意义本想采用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讲话》,但视频内容较长
最终没有选择,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如能整合进教学,效果会不错。
3.改进思考
100 周年设计方案需要进一步改进。
如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对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
的讲话》进行处理,把视频整合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