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思维教案

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二年级上册)本册教学内容1.测量计算 (2)2.少走弯路 (4)3.找规律 (7)4.巧算连加、连减 (10)5.巧算加减混合 (13)6.巧算加减应用 (16)7.有趣的角 (19)8.摆摆、移移、变变 (21)9.切西瓜 (23)10.一笔画问题 (26)11.巧算乘加乘减 (29)12.巧安排 (32)13.巧解倍数应用题 (35)14.图解和倍、差倍应用题 (38)1. 测量计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能用不同的直尺、卷尺(尤其是有残缺的尺)等以厘米、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进而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过程:1.在生活中经常用赤字来测量,巧用直尺、卷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⑴一般测量方法:“0”刻度线对着所量物体的一端,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是在什么刻度上,它的长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⑵残缺尺量方法:最后的刻度数减去“0”刻度线那端的刻度数就等于实际长度。

2. 例1.小明与小青拿了一个开头断了一截的卷尺量一根木材的长度,木材的一端在2米的刻度上,另一端在6米80厘米的刻度上,这根木材长多少?解:6米80厘米-2米= 4米80厘米答:这根木材长4米80厘米。

3. 思考:如何计算有关接头的问题?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常常把两条绳子,两根铁条连(焊)接为一条,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称作接头问题。

算法:⑴ 把“两端”接头的长度都减去;⑵ 只减去“一端”接头的长度。

4. 例2.把两根长都是45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接头(如图)都用去5厘米。

焊接后铁条长多少厘米?解:45 + 45- 5 = 85(厘米)答:焊接后铁条长85厘米。

5. 例3.把三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如图),拉紧后长是多少?解:12+12+12-1-1 = 34(厘米)答:拉紧后长是32厘米。

三、拓展练习:1.填空题:① 3米 + 2厘米 =( )米( )厘米3米 - 2厘米 =( )米( )厘米② 用卷尺量一根钢管的长度,钢管的一端在1米刻度上,另一端在10米的刻度上,这根钢管长是( )米。

2.解答题:① 把长都是85厘米的两条布线接为一条,每条的接头都用去5厘米,连接后布线长多少厘米?② 有两根铁条,一根长3米50厘米,另一根为2米40厘米,焊为一根,焊接部分长20厘米,焊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3.探究题:① 把两根铁条焊接为一根后长是4米50厘米,接头部分是10厘米,原来的一根铁条长是2米10厘米,另一根铁条长是多少?② 小张把两条一样长的绳子打结连接为一条后长是20米,接头部分都是20厘米,每条绳子原来长多少米?③ 把五个大小相同的铁环连在一起(如图),拉紧后长是多少?④画出长与宽的和是1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边长是整厘米数),想一想共有几种画法?2. 少走弯路一、教学目标:1.在初步理解线段的意义上,学习探索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培养有序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

2.能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

3.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情感,激发学习内动力。

二、教学过程:(一)探索画线段并数线段条数的问题:1.思考:每两个点之间可以画一条线段。

三点间最多可画几条线段?四点、五点呢?画画看!以四点为例探索每两点间画线段的方法:先从一点与其它三点画三条线段,再另选一点其余两点画两条,最后的两点画一条线段。

2.发现规律:点数减1,然后倒数自然数,最后把这些自然数加起来就是线段的总条数。

3.例1.不在同一线上的六点,每两点画一条线,可以画几条?解:5+4+3+2+1 = 15(条)答:可以画15条。

(二)数同一线上线段条数的方法:1.发现规律:先数出“单一条”线段的条数,然后倒数自然数,最后把这些自然数连加起来就是线段的总条数。

2.例2.数一数,下图有几条线段?解:6+5+4+3+2+1 = 21(条)答:有21条线段。

(三)如何少走弯路?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可以采用观察与计算的方法来进行。

例3.叶青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叶青①②④③⑤学校解:叶青上学可以走的路线有:①-⑤;①-④;②-⑤;②-④;③-⑤;③-④共6条。

走②-⑤这条路最近。

三、拓展练习:1. 选择题: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出()条线段。

A.1 B.2 C.3 D.4②左图中有()条线段。

A.4 B.5 C.10③①从A到B走()号路近。

A ② B③④把3米长的木条,每1米锯一段,一共锯()次。

A.3 B.2 C.52. 填空题:①用剪刀剪一条绳子,每次都单条剪,剪一次断2段,剪4次断()段。

②李明家公园孙敏家从李明家到孙敏家有()条路可以走,把最近的一条打“√”。

③数一数,有()条线段。

3. 探究题:①有座教学楼的走廊如下图(单位:米),小芬走了一圈,走了多少米?24②小英家想接自来水,自来水管请你设计出合理的最近线路图。

小英家3. 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和圆形变化的规律,按规律填数,画图。

2. 培养观察,分析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一)找规律填数:1. 例1.①1、2、3、()、()、6、7、()。

②90、80、70、( )、50、()、()、20、()。

学习指导:①这是一组从小到大排列的数,后面一项总比前面一项多1。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4、5、8。

②这是一组从大到小排列的数,后面一项总比前面一项少10。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60、40、30、10。

2. 例2.① 1、2、4、8、16、()、()。

② 7、11、19、35、( )。

学习指导:① 每相邻的两项,后一项都是前面一项的2倍,因此括号里应填16×2 = 32, 32×2 = 64。

② 第二项比第一项多4,第三项比第二项多4×2 = 8,第四项比第三项多8×2 = 16,因此括号里应填35+16×2 = 67。

3. 例3.① 27、1、24、1、21、1、( )、( )。

② 13、9、11、6、9、3、( )、( )。

学习指导:① 第一、三、五项在变化,而第二、四、六项都是1,因此括号里应填18、1。

② 第一、三、五项在变化,依次减去2,第二、四、六项在变化,依次减去3,因此括号里应填7、0。

4. 例4:① 1、1、2、3、5、8、( )、( )。

② 2、8、5、20、7、28、11、44、( )、12。

学习指导:① 第一、二项的和是第三项,第二、三项的和是第四项,第三、四项的和是第五项,……因此答案为5+8 = 13、8+13 = 21。

② 把每两个数当作一组,每一组中的后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4倍,因此答案为12 ÷ 4 = 3。

(二)找规律填图:1. 例1.根据前面几幅图的规律,接着画:学习指导:后一幅图总比前一幅图少1个“○”,多1个“△”。

因此答案应画为:2. 例2.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变化规律,想一想第三组的右框空白格填什么样的图?学习指导:把左边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右边是把左边含有阴影部分的图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放置的。

因此第三组的空白格应填 “ ”。

3. 例3.观察图的变化,想一想第四幅图应画上怎样的图形?学习指导:所有图形都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第4幅图应画的图形是:三、拓展练习:1. 找出规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⑴ 4、5、6( )、8、9 ⑸ 2、5、8、( )、( )、17 ⑵ 19、17、15、13、( )、( ) ⑹ 20、( )、( )、8、4、0 ⑶ 80、70、( )、( )、40、30 ⑺ 1、2、4、8、( ) ⑷ 5、9、13、( )、21、( ) ⑻ 27、9、3、( )2. 按规律填数:⑴ 20、6、17、6、14、6、( )、( )。

⑵ 8、8、10、6、12、4、( )、( )。

⑶ 2、5、6、9、10、13、14、( )、( )。

⑷ 11、6、13、9、15、12、( )、( )。

⑸ 1、2、2、4、3、6、( )、( )。

⑹ 3、4、7、12、19、28、( )、( )。

⑺ 1、6、16、31、( )、( )。

⑻ 16、3、8、9、4、( )、( )。

3. 填一填:1、2、3、2、3、4、3、4、5、( )、( )、( )。

4.仔细观察图,根据规律,接着画:①②③④⑵ ●○○○○○●●○○○○●●●○○○⑶⑷⑸第十幅图中应画怎样的图形?4. 巧算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 能合理灵活地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2. 学会用迁移、类推、观察、“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解题。

3. 养成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初步感知数学知识中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过程:(一) 连加的巧算:1. 明确算理:观察加数的数字特征,采用“凑十法”可以使计算简便。

还可以利用加法中的规律(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也可以先把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二个数,它们的和也不变。

2. 例1.计算 39 + 27 + 23 。

解: 3 92 7 先算 7 +3 = 10+2 3 再算10 +9 = 198 93. 例2.计算1+2+3+4+5+6+7+8+9 。

解:=(1+9)+(2+8)+(3+7)+(4+6)+5= 45(二)连减的巧算:1. 发现规律: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2. 例3:计算81-36-14 。

解:= 81-(36+14)= 81-50= 31(三)巧填数字:1. 明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弄清题目要求,认真观察数字特点。

简单的可以采用抓中间数或首尾数配成对进行填数字的方法,稍复杂的应具体题目具体分析。

2. 例4.把5、6、7、8、9这五个数字填在下面的格子里,使每一横行,解:抓中间数7,余下的5与9,6与8配对;抓首数5,余下的6与9,7与8,余下的5三、拓展练习:1. 计算直接写得数:28+46+4= 9+8+7+6+5+4+3+2+1=29+44+1= 2+4+6+8+10+8+6+4+2=2. 巧算(要写出巧算过程):45+17+15 26+19+31 24+29+3693-27-33 81-22-18 73-39-113. 在○里填上1~9各数,使每边4个数的和都等于21。

○○○○○○○○○4. 把25、26、27、28、29、30、31、32、33填入方框里,使等式成立。

□+□+□ = □+□+□ = □+□+□5. 探究题:①在每一个等式中的□里填上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5 +□7 = 5□□6 -4□= 3□5□+3□=□8□2 -3□ =2□②把11、12、13、14、15、16、17、18、19填入方框里,使每一横行,每一竖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的和等于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