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所观察到的数百
个细胞无一处在分裂期。
这是因为( )
A.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一般很难观察到其分裂期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分裂
C.洋葱表皮细胞原本就是死细胞,不会分裂
D.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2.最能说明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A.人类甲状腺细胞内碘离子的浓度比血液高20~30倍
B.人鼠细胞融合
C.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3.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 b到T 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4.下列有关细胞内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脂质
B. 豌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有8种
C. 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即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
D. 含量越多的物质具有的生理功能越多
5.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
6.(2015秋?南昌校级月考)根据下列概念图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丙图可表示糖类(a)和糖原(b)的关系
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物质(b)的关系
C.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内质网(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 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酵母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7.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画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 图中的②和⑤及两者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
B. 在用显微镜实际观察时,结构③不容易看到
C. 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
D. 该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失水
8.下图所示为某种酶对应的酶促反应相关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可发挥催化作用
B.图甲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
C.图乙中,曲线最高点对应的pH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温度和pH均会影响该酶的活性,且该酶不存在人体内环境中
9.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呈透明的胶质状态
B.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C.在活细胞内呈静止状态
D.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0.(2015?淮北一模)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C.蓝藻无叶绿体,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D.硝化细菌无核膜、核仁,能同时进行转录和翻译
11.在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肽键.下列各项正确表示肽键的是()
A. NH﹣CO
B. ﹣NO﹣CH﹣
C. ﹣NH2﹣COOH﹣
D. ﹣NH﹣CO﹣12.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A. 清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
B. KNO3溶液、清水、蔗糖溶液
C. 清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
D. 蔗糖溶液、KNO3溶液、清水
二、综合题
13.(10分)如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分析:
(1)比较该图A、B两部分,高等动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标号)。
若B 是衣藻细胞,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除图中所示外,还应有________。
若B是蓝藻细胞,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则只有________。
(2)若A是昆虫的肌细胞,则该细胞中的细胞器[ ]________较多,因为该细胞的生
理活动需要________多。
(3)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一部分,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________。
如果是植物的根毛细胞,则图中不应有的结构是[ ]________。
(4)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⑥需用________染液着色,用B作观察⑥的实验材料是否可以?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I下图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阶段栺所代表的过程是,其反应场所为。
阶段Ⅰ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2)图中过程①称为,过程②称为。
Ⅱ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
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若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则所得曲线变化如b所示。
丙图为某植物在不同条件下CO2释放量和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一昼夜中C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a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2)分析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3)观察丙图可知:
①在5℃时光合作用所制造有机物的量是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的倍。
②在环境温度为℃时,最适合该植物的生长。
15.(2015秋?成都校级期末)目前,加酶洗衣粉已得到广泛使用,取代含磷洗衣粉,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
组别布料污染物洗衣粉类型实验结果
A6×6cm蛋白膜蛋白酶洗衣粉污染物消失
B6×6cm蛋白膜脂肪酶洗衣粉污染物不消失
C6×6cm淀粉膜蛋白酶洗衣粉污染物不消失
(1)酶的单体是.图1体现酶具有性,酶具有此特性的原因是与无机催
化剂相比,酶降低的效果更显著.
(2)现用含不同种类酶的洗衣粉进行实验(见表),将污染物涂抹在布料上,然后用含
不同酶的洗衣粉溶液在适宜温度下处理一段时间.
①该实验可用作为酶活性大小的观察指标.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至少写出两点).
②该实验中、分别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酶具有性.(3)某同学为探究A组洗衣粉中蛋白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照表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图2中曲线图A、B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在0℃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蛋白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丝质及羊毛衣料,原因是.
参考答案
1.D2.B3.C 4.A 5.B6.C
7.D 8.C9.C10.B11.D 12.C 13.(1)⑨⑩中心体核糖体(2)⑥线粒体能量(3)⑨液泡⑩叶绿体
(4)健那绿不可以叶绿体的绿色影响了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的观察
14.(每空1分,共10分)
I.(1)光反应(阶段)类囊体(基粒囊状结构薄膜)
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
(2)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CO2的固定
Ⅱ.(1)等于
(2)温度适当增加CO2的浓度增加
(3)3 25
15.(1)氨基酸或核苷酸高效活化能
(2)①污染物消失时间的长短洗衣粉的用量、污染程度、水质、pH等;
②A与B、A与C 专一
(3)①45℃
②酶的结构已遭破坏(或酶的活性已丧失)
③丝质及羊毛衣料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