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继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仍为新材料作文,总体衔接平稳。

从所给材料的形式看为多则观点型,这点与去年的形式也基本相同,这与考前老师学生的备考基本符合。

多则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先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观点),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后综合找出共同点,比如本次广东高考材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或帮助),这是求同。

另外我们还要追异,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绝,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

比如:帮助与面对帮助,捐助与面对捐助,理性面对捐助,捐助与施舍,爱心与信任,爱心与感激,获得与回报,热心的价值,不受嗟来之食等,但防止写成富裕与贫穷如何致富关于慈善事业贫困家庭的梦想
同情困难家庭处境等这样大而空或有离题嫌疑的文章。

总之选择提炼出自己认同好写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只抓材料中的一个词去写或另起炉灶。

从所选材料内容看,今年广东作文更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一次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陈少华),通过现实去的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从陈光标的高调捐款到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本则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又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更多的是开放考察一个社会人格在当下的价值观念(于丹),内容非常具体,直面现实,可以说如果平时学生不注意社会和生活是很难有作为的。

于是有考生也感叹切入点很小,因为作文必须要围绕捐助,似乎准备的一些素材很难插入进去。

其实这也正是给我们考生和老师提了个醒,那就是要不仅要学好课文,也要你生活的现实。

其实从全国各地作文题看,也都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思想,如全国卷同学间人际关系,浙江卷三句话看青春,四川卷过一个平衡的生活,山东卷
莫言被挑错别字等。

作文的命题与改革体现了命题者的立意,其实早在2012年阅卷后陈妙云教授就说感觉学生文章缺乏思想性。

然而要培养有思想的学生必须从现实开始,而不是去死记一些所谓的作文素材。

要有表达水平,还要有思想,特别是做个有思想的现代中学生,难怪有老师说,要通过思想的深浅拉开距离,我十分赞同这句话。

当然广东的作文自从常识以来,越来越贴近现实,这有其合理和现实主义的一面,能引导学生更现实生活,但由于我们的高考作文比较单一(每个省一次高考只有一个作文)这样很难让学生有所选择,对于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想主义思潮的学生,象雕刻心中的天使这样的作文也许越来越远,思想可能越来越扁平。

【参考作文】
故事改编
捐款
麦总搬到城中新居别墅三个月了,可街坊邻里没有一个与他来往。

每天他总是西装革履,开着豪华小轿车下班回来,看到邻居们很热闹地围坐在一起喝酒打牌聊天,他对这份和谐与融洽实在很羡慕。

有几次,他主动停车下来与邻居们打招呼,大家也都表面上与他客气地聊上几句,可一会儿又陆续地散开了。

他思来想去,自己没有什么对不住他们的地方,麦总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推想可能他如今毕竟是有点钱,成了大伙眼里的富翁,住别墅、开靓车,邻居们大都还住的是普通民房,甚至有人家里还很困难,隔阂的原因就在这里。

机会终于来了,汶川大地震,全国上下都在捐款献爱心,麦总心想这回我得多拿点出来表达我的心意,决定干脆街坊邻里的捐款他都包了,并也同样写上他们的名字,按每户800元,他估算了一下这个老小区街坊邻里约60多户人家,也就5万多。

这样他既为灾区捐了款,也替大家做了好事,这么想着他就印发了个通知,挨家挨户告知邻居们,晚上来他别墅,他请邻居们吃饭,顺便在捐款上签字。

可大部分街坊邻里都找籍口说有事,到场人员寥寥无几。

邻居们这样不领情,不给面子,他觉得很没趣。

他迫不及待地问到场的小李子,询问林福家,薛大嫂还有看大门的老王这么都没来?小李子说他听老王说麦总的做法好像施舍,看不起他们,剥夺了他的爱心。

麦总闻后怅然若失,不过他还是决定以小区的名义捐款5万。

几后天,街坊邻里大都对麦总为灾区捐款表示赞许,但他们每户也都各自捐了款。

周末的晚上,他脱下西装、领带和皮鞋,洗澡完,穿着便衣与拖鞋,拎着一扎啤酒,带上一次性的杯子,来到了邻居们喝酒打牌聊天的地方,麦总说:各位兄弟,以后别叫我麦总,还是叫我麦惠民吧,或者干脆叫我阿民就好了。

不一会,大家就干掉了六瓶啤酒。

酒量最大的林福喝得舌头有点发硬:阿民老弟,你千万别看不起咱们这帮人常在这里闲聊,咱们也很想做些正经事,大伙还段时间正商量计划办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咱们准备把沈大哥的旧空房子装修一下,再购置些桌椅,图书和活动器材,咱们几个发动社区的人每人都捐点钱,怎样?阿民听了这话心花怒放了:没问题,大伙说吧,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需要多少钱,我全包了!林福说:别,还是大家各尽所能吧。

不用你全包,你就捐这个数,怎样?麦总说:五万元,没问题!林福哈哈大笑:阿民老弟,我说的是五千元,咱们社区每人都要捐一点,总共有一万至二万元就行了。

阿民给大伙都满上酒,端起杯子说:这些年我开公司做生意,也赚了些钱,咱们社区建文化活动中心,我当然要捐款,行,就按大家的意见,建成了,咱们社区就有一个象样文化活动场所了。

大伙听了都举起杯齐声说:好!好!干!干!!
那晚,麦总喝得摇摇晃晃,哼着小曲回到家,面对妻子的质问与不解,他说:我们有几千万身价,五千元对我们来说,值得噢!值得噢!
爱心与尊严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既然捐助,捐助者应该有博大的胸怀,相信能够理解受捐者的心态,领者欣然,拒者敬然。

爱心不仅仅是财与物的施舍求助,也应该包括对人的尊严的爱护关怀。

曾几何时,慈善家陈光标高调捐款,抛洒钱财,可谓爱心无限,然而这种无视受捐者尊严的行为也令许多人唏嘘;还有我们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高调公开贫困户的名单和展现他们受捐的场面,真实令人呼吸困难。

有谁考虑过这些受捐者他们的感受呢?且不说古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美誉,至少拒绝了受捐的一家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这背后当然他认为是尊严的丧失。

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

如今假日扎堆献爱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记得五一节,某福利院老人们一天要接待四五拨志愿者,据说光洗脚一天就5、6次,反反复复聊天,反反复复被推出去晒太阳,令老人们不堪其扰。

这样的爱心成了一种幸福的负担,老人们俨然成了丧失尊严的道具。

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捐赠对象的想法和需求,把并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对方,以致造成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一些爱心捐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或是为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其结果会使得受赠人丝毫感受不到真挚的关心,而更像是一种道具任人摆布。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无论是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其地位都应是平等的。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就理所当然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从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苛求对方全盘接受,俯首帖耳。

别忘了,受捐者亦有自己的尊严,对于自己不需要和造成困扰的献爱心活动,也有说不的权利。

须知,献爱心是要真切让人感到被爱,而不是被迫接受爱。

在北京四惠地铁,许多路人都会把自己看过的报纸送给收报纸的70多岁李大爷,而李大爷给每位过往的路人发这张感激卡片,上面还写着再怎么急,也别忘了吃早饭。

表示在收报纸期间受到大家不少的帮助,一个老人质朴的感恩心情跃然纸上。

这是一个爱与尊严交织的温馨的画面。

很多时候人在接受别人帮助后都需要展现自己的尊严,无论是断然拒绝还是过后的偿还,正如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其中的志就包含了人的尊严。

于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唐山救援队的身影,在雅安地震中我们也看到了汶川救援队的存在。

社会需要爱心,就像天边的白云之于大地;人需要尊严,如同水之于生命。

虽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无论怎样的姿态,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