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最新)
2016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最新)
22
仁而有礼,理性待人
——雅礼游鱼老魏
•
我们的主张是:理性看待孩子成绩的 进退,根据孩子的基础、试题的难易、要 达成的目标等,给一个客观的标准。孩子 将来是要考名校、做学者的,某些科目的 目标分高一点,自然可以理解,但也无需 搞成强迫症。孩子若愿意将来只做一个平 凡而幸福的人,也未尝不可,那么,‚堂 吉诃德的马叫什么名字‛这一类的题目, 答不出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提出自己 的见解,怎么办)
5
漫画素材的特点
• 1、取材于:
社会现实 热点新闻 时代感 现实性
• 2、强烈的:
6
漫画的寓意分类
• 1、讽刺、批判现实生活中的不良 行为。 • 2、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不良现 象,警醒人们。 • 3、以幽默、诙谐的画面,赞扬或 歌颂某类人和事。
7
8
【1983年全国高考卷】
寓意:批评现实生活 中做事缺乏恒心的人。
23
仁而有礼,理性待人
——雅礼游鱼老魏
• 【联】当然,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还是得告诉 孩子:到了社会上,无论干哪一行,一个至少中上的 成绩还是必须要的。开餐馆的,总不能说:我的菜由 煮不熟进步到只是咸淡不均了,食客该满堂了吧?卖 时装的,总不能夸口:我的衣服由怎么看都难看进步 到仔细看才难看了,女士们该蜂拥而至了吧?卖楼盘 的,也不会宣传:我的房子由到处漏水进步到只是偶 尔渗漏了;卖汽车的,也绝不会狡辩:我们造的车原 来是发动机底盘都出问题,现在只是偶尔漏机油、断 轴而已了……生活总会让孩子们知道:从55到61分的 ‚进步‛,没什么用。倒是从100分到98分的‚退 步‛,还可能让人暂时忍耐一二,比如苹果手机明显 没有了乔布斯时代的完美,但目前粉丝还算多。(联 系社会生活,继续讲进步与退步的问题)
9
【1996年全国高考卷】
寓意:批评现实生活中做事不负责任,粗心 大意的人。
“截错了‛
10
【2007年全国Ⅰ卷】
寓意:提醒人们思考——家庭、学校、社会, 该如何面对孩子学习独立的事情?
11
【2010年全国Ⅰ卷】
寓意:提醒人们思考——生活富裕了,是否 还需要居安思危的意识,是否还需要坚持创 业的精神?等等。
3
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
•
训练任务驱动型训练的是就事论事、 缘事析理的能力,对事件的敏感,对事 件的本质的挖掘,对事件的外延的想象 以及对事件本身分析和升华延伸两者比 例的把控能力。如果后者未能真正掌握, 那么不管分析那种材料,都会捉襟见肘, 拙态百出。
4
认识漫画材料作文
• • • • • • • 一、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漫画题: 1、描述画面 2、揭示寓意 3、拟写标题 4、拟公益广告 二、漫画材料作文: 整合了以上的题型1和题型2,即:作文首段 需简单描述画面,第二段开始结合漫画寓意行文 即可。
——2016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
1
原 题 回 顾
2
2016广东高考作文题背景
• 惠州教研员周瑞彬提到:‚对‘任务’ 的褊狭理解,使材料作文类比联想没了, 据事说理没了,因事证道没了,即事抒感 没了。生发、说理、悟道、兴感都没了, 只剩下就事论事一径,路似乎越来越窄。 在此背景之下,漫画作文突兀重现。使人 联想到岳飞‘还我河山’的誓言,八路军 ‘到敌人后方去’的战略战术。‛
“啥年月了!有鱼吃着还捉老鼠!‛
12
漫画材料作文与文字材料作文 有什么异同?
• 【不同点】 • 前者以漫画为材料,后者以文字为材 料。 • 【相同点】 • 1.同属于材料作文。 • 2.材料蕴含一定的寓意。 • 3.所写的作文不能脱离材料的寓意。
13
2016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 今年的漫画作文,它没有对事件的文字描述, 只是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一种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这个画面则 可以描述为:‚当考卷拿到100分的时候,被奖励 了一个亲吻;当考卷分数降低为98分的时候,被打 了一个巴掌;当考卷拿到55分的时候,被打了一个 巴掌,后来考卷分数升到61分的时候,被奖励了一 个亲吻。‛漫画只是比文字多了一个步骤,把图表 转换为文字而已,而剩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现 象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这不就是最简单的‚对于 这件事,你怎么看‛吗?
30
进奖退罚合情理?
广东茂名一中 吴彬丽
•
这种现象,在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都 颇为常见,在工作中以及社会发展中也并不罕 见。奖罚要讲究,要合情又合理,并不意味奖 罚要缩手缩脚,畏首畏尾,而是要深入了解具 体情况再来选择。或许,我们可以借鉴《精彩 极了和糟糕透了》中做法,有鼓励有奖赏,有 提醒有监督,各取其优,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 的效果。 • 一进则奖,一退则罚,为了省心偷懒而不 问原由,即使能带来暂时的进步,也为将来埋 下了祸根,实在是不合情理,而这种简单粗暴 的方式折射出来的意识问题,更不容忽视。 31
26
进奖退罚合情理?
广东茂名一中 吴彬丽
•
漫画中一个孩子考卷拿了100分,被奖 励了一个亲吻,后来拿了98分,则被罚了一 个巴掌;另一个孩子考卷拿了55分,被罚了 一个巴掌,后来拿了61分,被奖励了一个亲 吻。这一奖一罚之间,看似是一进一退,可 是这个亲吻这个巴掌的背后还有什么呢?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中就有对奖罚公平而分明的描述,由此可见, 赏罚古而有之,这分数高低以及其变化带来 的奖励和惩罚正是其延续的一个小缩影。
• • • • 四、其他问题方面: 1、缺少题目或字数不足800字; 2、字体潦草或版面涂改痕迹太多; 3、把漫画材料作文当做语言文字运用题的 加长版对待,简单拼凑‚漫画要素‛和‚漫 画寓意‛; • 4、过于停留在漫画的表面意义,未能挖掘 深层含义,也未能联系社会现实。
19
20
仁而有礼,理性待人
28
进奖退罚合情理?
广东茂名一中 吴彬丽
•
然而,赏罚严明固然是好,但是赏罚也必须 建立在对事物本身的客观科学的认识之上。100分 被奖励当然合乎人情,98分被罚也许是出于‚严 师出高徒‛的心态吧,又难逃苛责的罪名。表面 上看来是退步,毕竟还是处于一个优秀的水平线 上,有所提醒可以,一个巴掌下去,罔顾他人感 受,反倒会事与愿违。‚恨铁不成钢‛,55分被 罚一巴掌似乎无可厚非,而一巴掌之后有了进步, 马上便得到了对前面一巴掌的补偿以及对以往努 力的肯定。可是,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这些巴 掌和这些亲吻真的能够让被教育者拥有积极良好 心态,让退步夭折,让进步可持续吗?无论是亲 吻还是巴掌,都是看不到分数背后的实质和根本 原因的。这就是它们不合情理之处。 29
进奖退罚合情理?
广东茂名一中 吴彬丽
•
与其说,看不到与能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还不如说,看不到的根本在于观念问题。 • 其实啊,这种简单粗暴的进奖退罚折射 出来的是一种唯结果至上的观念以及急功近 利的心态。一进步就赏,一退步就打,不问 过程不问原因只看结果,省了不少心思,却 暴露了分数至上、业绩至上、功绩至上的短 视眼。若不是奢望着‚一口吃个胖子‛,祈 求着立竿见影,哪里会那么心急火燎地一巴 掌一个吻呢?行为完全只是基于分数,急功 近利的丑陋也了窥见一斑了。
24
仁而有礼,理性待人
——雅礼游鱼老魏
•
历史上很多时候也是无视进退,只看最后成 绩的。比如尧出身高贵,本人又高大帅气,舜却 是典型的矮挫穷出身,但最后两人都是被人传诵 的帝王,没人会强调舜的进步更大;刘邦无赖出 身,项羽世代将门,但刘邦战胜项羽靠的是他的 仁政和用人之道,而不是他进步有多大……(略 举几个典故,提升一下文化品格) • 【结】结论是:学生时代,我们不苛求完美, 也不要被没有质变的‚进步‛所蒙蔽;但展望将 来的需要,我们务必要让自己达到一个相当的水 准,然后再力求完美。那时候,社会自然会给我 们一个客观的奖惩。父母们,仁而有礼,理性待 儿即可。你们真是太性急了,何苦呢?何必呢? (总括全文,回扣原材料,再次点明主旨) 25
——雅礼游鱼老魏
•
【引】有这样一副漫画:第一个孩子第一次 考100分,得一亲吻;第二次考98分,得一巴掌。 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55分,得一巴掌;第二次考 61分,得一亲吻。显而易见,这漫画讲的是一个 如何看待进步与退步的问题:有的人不管别人起 点如何基础如何,只是机械地看进步了还是退步 了,然后依此进行奖惩。(概述、解读原材料) • 【议】我的看法是:此等举动,实在是简单 粗暴,不合情又不合理。传统儒家文化告诉我们: 待人接物,无非‚仁、礼‛二字。对进步还是退 步的问题,我们也要从‚仁‛出发,以‚礼‛相 待,理性来看。(亮出观点,彰显文化品位)
21
仁而有礼,理性待人
——雅礼游鱼老魏
• ‚仁者,二人也。‛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在奖惩孩子之前,我们首先得看看他(她)这考分的背后, 实际上意味着什么,而不是让区区一个阿拉伯数字就主宰 了我们的想法。考试得100分,并不意味着孩子对知识就 百分之百掌握了,也许还有20分不会的,这次并没有考到 而已;考试得98分,也不意味着比原来退步了2分,经过 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可能只有15分不会了,只是这次偏 偏考到了其中不会的那2分。同理,从55分增加到61分, 也未必一定是进步了,也可能只是试题更简单了、考前正 好复习到了、多蒙对了两个选择题、阅卷老师这一回发慈 悲……。据此就判断考98分的退步了,考61分就进步了, 这种家长,其逻辑水平,本身就值得怀疑。 • 而且,自己满意就送一个吻,自己不满意就扇一巴掌, 随心所欲地走极端,本身也是思行毫无定数、毫不守礼的 表现,我们鄙视之。(分析原材料,就事论事)
仁而有礼,理性待人
——雅礼游鱼老魏
• 【作文评语】 • 优点方面:本文能紧扣题目材料中的漫画内容, 采用时评类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引——议—— 联——结‛,就事论事,能结合生活中教书育人 的道理和素材,突出中心论题‚仁而有礼,理性 待人‛,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 不足方面:本文有较为明显的套路化模式化痕迹; ‚我的看法是‛、‚我们的主张是‛、‚我们做 家长做老师的‛等处过于强调个人观点和存在感; ‚议‛和‚联‛两部分的视野角度显窄,还可进 一步提升深度和高度。 • 综合评分:基础分35+发展分15=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