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号电除尘灰斗堵灰处理过程总结与分析 (1)

号电除尘灰斗堵灰处理过程总结与分析 (1)

5号电除尘灰斗堵灰处理过程总结与分析一、设备简介B厂2×1000MW燃煤发电机组静电除尘器采用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室四电场除尘器,每炉两台。

电除尘器保证效率≥99.4%。

5、6号机组每台炉为一单元,设一套英国克莱德贝尔格曼华通物料有限公司的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

每台炉设二台电除尘器,每台电除尘器下共设24个灰斗,12个相对独立的电场,每个电场对应2个灰斗,每个灰斗下对应一台MD仓泵。

每台电除尘器一、二电场共安装12台45/8/6大MD泵,分为两组;三、四电场共安装12台6/8/5小MD泵,分为两组;Clyde公司在输送方式上采用了“少量多次”原则。

因为采用了“少量多次”的运行方式,所以将灰斗的料位计安装得很低,使灰在灰斗内的停留时间很短,灰斗总是处于空的状态。

这样若系统发生故障,具备12小时的故障贮灰能力。

不仅为检修工作争取了时间,而且缓冲了下游故障对除尘器的直接影响。

另外,由于“少量多次”的运行特点,使得灰在灰斗内停留时间及其短暂。

灰斗气化风系统向灰斗内输入气化风确保灰始终处于一种流化状态。

气化风加热至150℃,以保证灰温。

气化风量按运行时最大用气量的110%设计,风机的风压满足系统计算风压的120%。

二、处理过程2009-10-26至2009-10-29,5号电除尘A侧5A4、5B4、5C1、5C2、5C4等电场分别出现电场跳闸,电气检查并进行硅整流变升压正常,初步判断为电场内部阴极线断,掉入电场造成电场短路;2009-11-05 5号锅炉水冷壁泄漏,准备30日停机处理。

流化专业上报停机检查电除尘等检修项目,并注明计划在电除尘内部温度低时进行检查;2009-11-08 专业安排维护人员办理工单,计划5号电除尘内部检查;工单下午5点办理完成,按照停机安排必须在晚上10点结束工作,时间紧张。

维护人员打开人孔门对内部进行断裂阴极丝清除工作,但同时发现一电场#6、二电场#6灰斗内积灰,灰位高度已经超过电场1.5米以上,所以只能对其他电场进行了检查,5C1、5C2电场无法清理阴极丝;2009-11-09 上午机组启动后投运电除尘,专业安排维护人员组织对一电场#6、二电场#6灰斗敲打下灰,并联系热控人员检查灰斗料位计;在敲打过程中从外部可以发现两个6号灰斗下灰正常,温度较高;此时电场5C1、5C2无法投运;2009-11-10 热控检查电除尘灰斗料位计;一电场#3灰斗高料位报警;下午17:10 电除尘5A3、5A2电场输出跳闸,电气人员晚上9:00开票进行空载升压,试验合格;2009-11-11 早会后安排维护人员加强人力对5A侧进行敲打输灰,安排点检现场跟踪,5A3电场在11日15:15处理合格投入运行,依据控制画面上的输灰曲线判断,一电场输灰不畅通,存在堵塞现象,决定对一电场管线进行拆管检查,18:00开始停运一、二电场输灰,进行管道拆卸;0:26投运一二电场输灰;一电场1、3、6号灰斗高料位,1号仓泵高料位,二电场6号灰斗高料位;管线疏通后,一电场1号灰斗高料位消失;专业编写5号电除尘灰斗放灰技术方案;2009-11-12 5C3、5B1电场输出欠压报警;5A2、5C1、5C2、5C3电场整流变故障;情况严重,汇报领导审批放灰技术方案后组织放灰,12点19分开始放灰工作,由于人员担心污染环境,放灰速度较慢,灰斗高料位较多。

联系长三角一期人员支援放灰输灰工作;下午大面积放灰,至晚上22点灰斗高料位报警基本消除,23:00恢复系统输灰;2009-11-13 一电场3号灰斗再次出现高料位;热控人员检查高料位准确情况以及画面对应情况;电除尘C通道3个电场无法投运;安排专人在控制室配合运行输灰工作(输灰人员24小时倒班配合),夜间发现一电场输灰系统仍然存在问题,管道清理不彻底。

20:00开始一电场管道拆卸清理,由于现场积灰影响开展工作,清理工作难度大,输灰管道清理时间较长,至凌晨3点多恢复系统输灰,灰斗高料位数量也在增加,对B通道一电场停运,加强二、三、四电场输灰;2009-11-14凌晨电除尘5C1、5C3、5B1、5A3电场停运,其中5B1属于正常停运;输灰系统正常,管路畅通。

中午一电场灰斗高料位消除;下午一电场4号仓泵堵灰,堵管,夜间三电场3号灰斗高料位报警;检修进行一电场4号仓泵清理,管路清理;2009-11-15 一电场1、2号灰斗高料位,三电场6号灰斗高料位,四电场5、6号灰斗高料位,电场有A、C通道各2个电场停运,组织人工排气输灰,一电场灰斗高料位消除;夜间出现一电场2个灰斗高料位,且发现一电场输灰不畅等,组织人员对一电场管道再次拆卸清理,输灰管线正常投入;目前一电场2号灰斗和4个电场存在问题,正在处理中。

三、技术分析本次5号电除尘灰斗堵灰、放灰工作量极大,且对现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但这也是无奈之举,电除尘灰斗高料位时间长时会造成电场短路跳闸,严重威胁电除尘灰斗的运行安全,也威胁机组的正常运行,在国内电厂中也出现过灰斗积灰过多塌陷的事故。

技术分析如下:1、造成本次大面积堵灰的主要原因是5A侧一电场输灰不畅,造成的原因在气源上存在问题,在曲线上可明显判断5A一电场输灰压力偏低,曲线峰值在0.30MPa;而5B侧一电场曲线峰值在0.40 MPa;就地压力表和B侧相比较也低,而且A侧的输送距离比B侧长,理论上应该压力稍高。

所以压力偏低,长期积累是原因之一;目前已经对供气安全阀进行了调整;2、根据系统设计的配气方案在输灰系统供气管路内安装有大小不一的节流孔板,如果节流孔板失效或者安装错误等也将造成系统配气不正常,输灰系统故障的可能增大,本次检修未进行大面积检查;3、灰斗高料位没及时发出报警是造成此次疏通时间长,灰斗在停机前就存在高料位,又未及时发现,造成灰斗内积灰温度低,再次启动后冷灰进入一电场管道造成管道输灰不畅;而灰斗无法下灰也可在运行曲线中发现出来,在负荷情况不变时,如有灰斗不下灰曲线峰值将会降低;4、在此次处理过程中暂时未发现造成灰斗堵塞的真正原因,可能的原因有:启停炉时,煤粉燃烧不完全,灰的黏度和颗粒度增加,进入电除尘灰斗,容易在灰斗内搭桥或者发生二次燃烧形成焦块无法下灰;但在清理地面积灰时未发现焦块等杂物;5、在本次检修中发现一电场1号灰斗浓度稳定器手动门关闭,逆止门积灰堵塞,这也时造成一电场输灰不畅的原因之一;正常输灰中,该管道压缩空气直接进入输灰管道进行扰动;拆卸管道后发现输灰管道内小管道堵塞比较严重;6、在检修中发现灰斗气化风系统有部分灰斗气化风门处于关闭状态,造成灰斗下灰不畅堵灰;7、电除尘灰斗放灰过程时间太长,给后继输灰增加压力,也时造成此次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8、一电场检修、二电场不能输灰或者一个仓泵检修,一、二电场不能输灰也是造成处理过程缓慢的原因;9、输灰曲线不正常,采取一定手段进行排堵或者调整落灰时间、循环周期等调整措施不及时也会扩大故障范围,在本次检修中,发现各级人员对输灰系统的认识不一致,存在很多误区。

四、后继改进措施及建议本次检修在输灰系统中发现很多需要或者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在后继检修中将逐步检查和改进,具体如下:1、联系克莱德厂家,提供各个管路和区域的配气量,逐步检查供气节流孔板的情况;另外,针对本次抢修造成的故障请厂家派人到现场进行诊断,系统上的问题是否还有盲区需要改进;目前可对供气压力进行比较,必要时通过安全阀进行调整;2、灰斗料位计是灰斗积灰的最后一道防线,保证料位计的稳定性是尤为重要,本次检修热控专业已经对5号电除尘进行普查,建议对6号电除尘进行同样的普查,并在今后运行中定期检查料位计的情况;3、灰斗出现高料位处理复杂,污染严重,择机在灰斗下部,手动插板门上部增加放灰管道和阀门,同时预备临时管路,在系统不正常而负荷较高时可快速组织放灰,也不会对运行设备造成其他影响,污染也可得到控制;4、检查确认一电场检修影响二电场输灰或者一个仓泵检修影响其他管线输灰的连锁,尽量做到管线与管线之间可单独运行;5、检查5、6号电除尘仓泵,在仓泵上部增加排气阀,以便在出现堵灰时及时手动输灰;6、继续观察输灰系统能力和燃煤情况,特别需要经历机组长时间大负荷运行过程,必要时增加输灰管道和空压机等;7、维持系统原设计的运行方式,设计理念提到的“少量多次”以及灰斗内积灰时间不能过长,因此在监盘运行管理、检修的应急响应时间上都需要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加以解决,保证输灰系统顺畅。

五、暴露问题总结发生本次大面积堵灰,我认为在点检、维护、运行管理上都存在问题,在机组过168时对输灰系统进行核算和比较,压缩空气量、输灰曲线和压力都比较正常,但裕量不大。

机组负荷和煤种变化,灰分增加,输灰系统存在问题会不断暴露,需要运行、点检、维护等各方人员加强关注,特别是出现小问题后及时处理,避免堆积小的故障造成系统故障;在本次处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总结如下:1、运行管理上加强对输灰系统的调整,特别关注曲线、输灰压力、落灰时间和周期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者通知检修人员。

运行人员较少,目前运行人员监盘只有一人,包括脱硫和除灰除渣等,一个系统出现问题,输灰曲线不正常发现不及时的可能很大,而且运行人员对输灰的各种操作认识不一,存在一些误区;输灰系统出现问题需要认真仔细分析,作出判断后应快速处理,不能推后,否则将使灰积压,造成温度低给后继输灰增加难度;在机组启停时加强系统输灰,此时间段的灰特性不好,不能存留时间过长,存留后再进入系统中容易造成输灰系统堵塞或二次燃烧。

包括灰库的运行管理,启停机的灰进入灰库后也应该及时排掉,否则在灰库内也容易结焦或板结等;2、点检目前情况几乎在于抢险救火,人员少,工作量多,机组投产后整治渣系统后,正在集中力量整治脱硫石膏脱水和废水系统,对灰系统的关注较少造成严重后果。

在出现问题前点检层面对灰系统几乎失去管控,对参数、运行调整和输灰曲线等问题未进行正规点检。

点检、维护人员目前处于抢险中,投入精力滞后造成系统形成恶性循环。

在技术水平上也欠缺,有待进行技术培训;点检首先应该熟悉系统,在平时工作中需要对输灰曲线、输灰参数以及可以调整的输灰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技术管理方面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屡顺和加强;点检人员还需对分析比较结果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交底培训,让各级人员形成统一认识,出现问题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3、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在本次检修中维护班组人员几乎没有对输灰系统熟悉的成员,检修工作开展难度大,进度也很慢。

本次检修我联系长三角一期除灰班人员在控制室进行倒班,协助运行人员输灰,发现问题联系人员及时快速处理,对本次抢修起到了重要作用;4、电除尘设备及附属设备涉及到热控、电气等相关主专业,作为外围设备的问题主专业关注程度偏低,消缺有时要滞后,有待加强;5、6、画面关注程度从运行、点检、维护人员关注较少,出现问题后,有很多连锁逻辑各级人员认识不清,给判断缺陷和消除缺陷的及时性造成严重后果,也说明输灰系统管理上存在漏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