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六大目标
种?摆摆看。
例 4
某小学六年级数学测验
加工一批零件,计划7天完成, 按计划工作2天后,又增加了生产 60个的任务,如果要在计划期限 内完成,功效必须提高15%,原计 划每天加工多少个?
例 6
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
思考题:
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
—— 课程内容繁多、重复
—— 把简单的命题人为复杂化,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 2004年秋季,海南、广东、山 东、宁夏参加新课程实验。 2005年拟共有8-10个省份参加 新课程实验。 2006年拟共有15-18个省份参 加新课程实验。 2007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 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1.国际背景:国际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的滚滚潮流
硬背、题海训练状况普遍存在;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 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 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基本上都 是必修课,选修课太少,课程 门类 过多;人文社会学科比 重过低。
4.新世纪以及加入WTO对人 才质量规格提出新要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 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
4.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合作的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和探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 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 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 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 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得知 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 习领域(学习活动)。
例 2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册
一个生产队买来53袋化肥,每袋 25kg,一共买来化肥多少千克?
例 3 高中《化学》教材
在化工生产如制造硫酸、炼 铁等仍在讲传统的生产工艺,应 在简单介绍传统生产后,更多地 向学生介绍现代生产工艺。
例 4
中学《生物》教材
现行教材中基本上是用传统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生物进 化,没有涉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群 体遗传学等内容;基因、克隆等涉 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在教材中基 本上没有反映。
要达到“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传递知识,教 给学生人类已有的知识精华, 今天是而且将来也仍将是学校 课程的主要功能;强调使学生 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基础的、 基本的。第一层面的目标是基 础和前提,是“人的下肢” 。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
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掌握方法 (包括学习方法)和方法论,体验 学习过程;方法和方法论有多种,一 是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具 有普遍意义的哲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另一是在某些学科运用的特殊学科 的方法和方法论。第二层面目标是 工具和武器,是“人的躯干” 。
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 人的态度;对待事物的态度。
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 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 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更强 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2.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 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 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 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 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 性和选择性。
2.国内背景:我国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新形势
3.我国原有课程教材存在 着诸多弊端
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代发展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 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繁、难、 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 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 代科技、社会发展新内容,脱离 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
两个初中第五册语文教科书的比较
中国大陆 • 字数: 22万
台湾 5万
• 页数: 344页
96页
• 篇目: 67篇
28篇
例 1
初二《语文》第三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 人民英雄纪念碑》练习:精读6-10 段,回答问题。
下面是碑身的横截面图,画出每面浮 雕位置,标出浮雕序号,并用标出 说明起点,用箭头标出说明顺序。
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2.实践体验阶段 3.表达和交流阶段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开放性
问题性 社会性 实践性
•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实 施 可 分 为 两 类 -------------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 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 要目的,具体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和文 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 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 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如一次环保活动的策 划)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如某一设备或设 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
例 8
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
理解:
列出简表,表示我国中央国家 机构的组织体系,说明中央国家机 关的相互关系?
——课程内容陈旧,不能 及时反映科技、经济、社会的新 知识和新进展
——与学生生活脱节。
例 1
高中一年级《语文》第二册
有些课文时代性差:
如《猎户》一文颂扬打豹英雄, 与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相违。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和过于注 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 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 时代的联系
例 3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
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
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样
例 5
初一《地理》第一册
在讲马来西亚时,仍然说马来西 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天然橡胶、 棕油生产国,其实现在马来西亚的 锡产量已相当少,自90年代初已不 是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国,至90年 代中期棕油产量少于印度尼西亚。
例 6 初一《地理》第一册
在说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石油、 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 木材、棉花)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时, 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89年的统计 结果。
课程资源举例
语文:教科书、教学挂图、工 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 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 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 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
数学:实践活动材料(实物材 料和设备,如记数器、立体模型、 校园设施);音像材料与信息技 术(光盘等音像资料和计算机、 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其他学科的资源----从其他学科中 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自然现 象、社会现象和人文遗产)来创 设情境。
第一次:1949—1952年 第二次:1953—1957年 第三次:1958—1965年 第四次:1966—1976年 第五次:1977—1985年 第六次:1986—1991年 第七次:1992—2000年 第八次:2001年--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改革实验工作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
2001年秋季,38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 2002年秋季,启动省级课改实验区。 2003年秋季,全国范围内起始年级使 用新教材的学生数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35%左右。 2004年秋季,进入全面推广阶段。起 始年级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数达到同年级 学生的65%-70%左右。 2005年秋季,各起始年级学生原则上 都将进入新课程。
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
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 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 识等。
狭义: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 源,典型的如教科书、学科知识
课程资源的分类: (1)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 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 (2)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素材 性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 动方式等)、条件性资源(如媒介、 场地、设施、环境等) (3)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 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艺术:社区课程资源----可以从事艺 术教育的人才资源(文艺团体演员、书 画家、少年宫的教师、离退休的专业艺 术工作者),社区文化艺术组织结构、 社区的文化艺术场馆、社区艺术环境 (小区的雕塑、建筑等),社区的文娱 演出活动、民族歌舞活动、农村民俗活 动等。家庭课程资源----有一定艺术特长 的家长和亲友、家居环境、文艺书籍杂 志、音像资料、电脑、艺术器材、家庭 文娱活动等。
校长
偏多
57%的教师和46%的校长认为教材内容偏多。 中小学相比,小学人士持内容偏多意见的人 更多。小学校长认为内容偏多的也超过50%。
——偏于知识传授 ——偏考试科目 ——出偏题、怪题,各学科缺乏联系
例 5 初三《语文》试题
《红楼梦》中:
贾母的丫环是谁? 宝玉的丫环是谁? 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
内容: 国家特别指定的领域:研究性 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 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 究性学习”是基础,渗透于综合实 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后几方面 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 容。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 定领域是配合的形态呈现的。
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 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 节、艺术节)、学生同伴之间 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 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国际上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
的战略措施;实行课程编制、实施、评 价一体化的整体改革;全面关注学生的 发展;注重道德、情感、态度、人性关 怀、价值观教育;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 均衡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强 调信息技术的教育;关注学习方式的转 变;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