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济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济源是我国北方地区水系较为发育的地区,黄 河、济河、沁河、蟒河、逢石河、铁山河等构 成丰富的水体景观,并形成独特、悠久的水文 化景观。
黄河景观带:黄河过境长58公里 济水文化景观带:济渎庙和济水之源 沁水景观带:深切曲流和秦渠古水利工程
3、人文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的中原地区 文物古迹数量在河南省居于突出地位 历代名人活动遗迹丰富 交通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
就生产总值而言,进入90年代以后,济源第二、第三 产业比重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性。但从总体上看,第二 产业增幅较大,为9.4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为7.7个百 分点。目前济源作为工业性城市,经济结构仍以制造 业为主。
¼Í 3--2 ¼Ã Ô´ ÊÐ GDPÈý ´Î ²ú Òµ ±ä »¯ £¨1990-1999£©
(1)工业技术水平偏低
济源现有工业主体主要是从70年代的“五小工业”发
展而来,先天技术基础较薄弱,近年来虽有一定的技 改投入,但总体工业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工业发 展仍表现为一种外延式的扩张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在5%左右。在以生产 为主导型的短缺经济时代,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一定 的生存空间,但在以消费为主导型的相对过剩经济的 环境中,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将面临重大危机。对传统 工业而言,其危机将更加严重,因为传统工业生产技 术的标准化和成熟化已使工业区位的选择变得更加多 样化和自由化,因而原来具有一定工业生产优势的地 区也同样会面临着被快速淘汰的可能。
熟阶段。
二、地理环境特征
地貌景观特征 水体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1.地貌景观特征
处于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景观变化丰富, 类型多样,分为4个景观区:
东北部太行山前断崖峭壁和深切河谷景 观区
西北部王屋山山岳与古文化景观区 南部黄河百里峡谷、滩洲景观 中东部平原景观区
2.水体特征:
¼Ã Ô´
ºÓ ÄÏ
È« ¹ú
2.近十年来经济结构调整有较大成效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济源的经济结构调整亦得到逐 步优化,表现为第一次产业比重的持续下降和第二、 三次产业比重的较快上升。1978年济源国内生产总值 三次产业结构为41:42:17,1999年相应结构变化为 13:56:31,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
(2)工业产品缺乏市场空间
由于工业经济结构的同构性,济源的工 业产品多为长线产品,有些甚至是被国 家限制或压缩的产品,如煤、钢铁、水 泥、玻璃等,因此其工业产品缺乏市场 拓展空间或有可能在未来市场竞争大潮 中被冲垮。
(3)传统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有限
无论从产值结构和就业人口结构方面看,济源的经济 结构均优于河南省的平均水平,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 当。但是,就产值和就业两方面衡量,济源的第三产 业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值,表明济源的第三产业亟待 加以发展。由于济源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济源发 展传统第三产业, 如交通邮电、商业服务业等的市场 空间相当有限,难以推动未来整个市区社会经济的持 续快速发展。因此如何选择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已 成为济源整个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
¼Í 3--1 ¹ú ÄÚ Éú ²ú ×Ü Öµ Ôö ³¤Ö¸ Êý ±È ½Ï £¨1988Äê =100£©
%
550
500
450
400
350300250Fra bibliotek200
150
100
Äê ·Ý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Äê ·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µÚ Ò» ²ú Òµ
µÚ ¶þ ²ú Òµ
µÚ Èý ²ú Òµ
3.未来发展面临重重挑战
济源近十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 济结构调整为其经济再创辉煌奠定了一 定的基础,但由于济源市目前经济发展 较倚重于传统工业经济,因此未来能否 持续快速发展仍将面临多重挑战。
三、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发展旅游业的产业背景与基础分析 旅游业产业地位分析 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战略 旅游业产业地位预测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旅游业的产业背景与基础分析
1.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和河南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济源 的总体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大大高于同期全国和 河南省的发展速度。1978—1999年济源市的国内生产 总值年平均递增率为13.9%, 分别高出同期河南省和全 国平均水平3.1个和4.3个百分点。按可比价格计算,20 世纪90年代期间,济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率 更 高 达 15.4%, 分 别 比 河 南 省 和 全 国的 12.2% 和 10.1% 高出3.2个和5.3个百分点。
2.规划性质
市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属宏观战略性规划,产业发展的整体规 划。
3.规划时段
• 近期:2002——2005年,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阶段。 • 中期:2006——2010年,旅游规模接待能力形成,旅游业开始
形成产业化阶段。 • 远期:2010——2020年,旅游接待服务建设完善,旅游产品成
河南省济源市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总纲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旅游市场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规划 近期启动项目与创意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时段和性质
1.规划范围
济源市所辖行政区,183.7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区域是小浪底、 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和市区五大景区。
(4)就业压力日益严重
随着传统工业技术构成和资本密集度的不断提高,济源工业对人 口就业的吸纳力将不断下降,就业压力因此会变得日益严重。 1985-1999年期间,济源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弹性系数(单位 产值增加对劳动力吸纳的增加能力)一直趋于快速下降之中。 1995-1999 年期间,第二产业产值的增加甚至伴随着就业人口的 下降。 1999年,济源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已出现增加 势头。2000年,济源市城镇在岗职工人数进一步下降,比上年减 少180人,这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相违背。这表明这样 一个事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