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文本南宁市旅游局二〇一二年九月修编说明《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于2006年开始编制,于2007年通过了由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评审,规划对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规划实施期间,南宁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旅游指标排名全区各市之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旅游形象深入人心。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许多变化,中国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广西和南宁旅游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对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背景下,需要站在更高层面、以更大的视野和全新的理念来研究南宁市旅游业发展。

一是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南宁市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广西和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二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标志着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这将促进南宁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交流不断深化,促进南宁国际性的商务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

国家将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南宁被定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南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商贸和加工制造“三基地”及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信息交流和金融“三中心”的建设,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五是北部湾旅游合作不断深化。

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制了《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并已在北部湾进行实施,南宁作为北部湾的旅游组织中心,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六是西江经济带的构建。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要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构建西江经济带,力争把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南宁市作为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中心城市,将会极大提升南宁市旅游业的竞争力。

七是广西建设旅游强区。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提出,广西将向建设旅游强区的目标迈进,将广西建设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将会进一步推动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

八是南宁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南宁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发〔2010〕37号)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和组织中心,把旅游业培育成南宁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求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要更上一个台阶。

九是南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8%,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6.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2.9%,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连续5年居全区第一位。

2011年南宁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398.35万人次,同比增长18.18%,旅游总收入312.40亿元,同比增长31.32%,相当于我市GDP的14.18%,再次稳居全区第一。

南宁市国家A级景区已达24家,其中4A级景区10家,3A级景区14家,还有6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家广西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广西星级农家乐,80家旅游星级饭店,91家旅行社,3071名在册各语种导游员。

基于这一背景,根据新形势对《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进行适当修编。

本次规划修编启动于2010年4月,经过两次征求县区和部门意见修改后,于2011年6月10日,通过了自治区旅游局组织的评审。

结合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后,委托南宁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环保影响说明、报市法制办进行合法性审查,采纳了环保、法制部门的意见,同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衔接。

2012年5月23日,南宁市政府在南宁市组织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对规划文本进行审查,根据南宁市各县区和各部门的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规划;2012年7月31日召开的第13届第20次南宁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对《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进行审议并原则通过,根据会议的修改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改,至此,我院完成了规划修编的全部工作。

2012年8月20日,南宁市旅游局向南宁市政府上报《关于审批<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请示》(南旅报【2012】66号)文件,2012年8月24日,南宁市政府办公厅以办文号K214-5呈市政府相关领导批示,杨民副市长、周红波市长分别在8月29日、8月30日批示同意印发《南宁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一、依据新形势和新变化,提出新的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从建设区域性国际旅游城市、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组织中心的战略高度对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战略设想。

二、根据南宁市面临的新情况,适时对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分区规划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南宁市旅游产品开发布局,明确规划期内要重点建设的旅游项目,以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整体带动南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南宁市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南宁市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南宁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五、根据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提炼新的、更具有时代感的旅游形象和宣传口号,制定富有鲜明特点、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旅游营销计划。

六、提出与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西江经济带、北部湾、珠三角、东盟等重点旅游发展区域的联动发展思路,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凝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南宁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

七、提出近期重点发展的行动计划,以指导下一阶段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

八、提出适应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新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九、对相关专题研究进行修编,使其更适合南宁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1)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 (2)第四章项目布局与旅游产品开发 (6)第五章旅游市场营销 (14)第六章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保护 (16)第七章旅游产业体系规划 (18)第八章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24)第九章区域旅游合作与联动发展规划 (25)第十章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25)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26)第十二章附则 (30)附表: (31)2011-2020年南宁重点旅游规划建设项目表 (3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南宁旅游业全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南宁市饮食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南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南宁市生态功能区划》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南宁市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区域内的旅游区或旅游景点的规划,必须在本规划指导下编制。

凡在本区域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各城区、县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应的旅游发展规划或年度计划。

第三条本规划一经批准,政府行政部门应组织实施。

因发展需要做局部修改或补充完善的,须报市人民政府备案;涉及到旅游区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项目调整等重大变更的,必须报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

第四条本规划区的范围为南宁市所属的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邕宁区、良庆区、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和隆安县等六区六县的区域,总面积为22112平方千米。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为10年(2011——2020年),近期为2011——2015年,为优化提升期;中远期为2016——2020年,为巩固完善期。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第六条南宁市旅游资源具有会展南宁、壮乡南宁、绿城南宁、水城南宁、文化南宁、名胜南宁、生态南宁的总体特征。

第七条南宁市旅游资源类型涵盖了全国8个主类的全部类型,28种亚类资源,占全部31种亚类的90%,120种基本类型,占全部155种基本类型的77%,资源丰度较高,在全国、全区属于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城市。

第八条南宁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品位高,形成人文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旅游资源格局;具有中国--东盟会展之城,壮乡首府,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中国绿城,生态南宁等特色;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为实现南宁旅游的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与周边城市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有利于形成区域资源整合。

第九条在所调查的541个旅游资源单体中,五级资源有4个,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秀山风景区;四级资源有昆仑关战役遗址、嘉和城温泉谷、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屯六水库、广西体育中心、李宁体育公园、孔庙、广西民族博物馆、灵水、龙虎山、金伦洞、三里洋渡、西津湖等27个;三级资源有103个,二级资源有267个,一级资源有140个,分别占总数的0.7%、5.0%、19.0%、49.3%、26.0%。

第三章旅游发展战略第十条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区的决定》、《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破解旅游难题;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兼顾,硬件建设与内涵挖掘相协调,以提升中国绿城、壮乡歌海品牌形象,打造中国水城新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大力培育具有南宁地域特色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转变发展方式,把旅游业建设成南宁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