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2008年版笔记

自考 西方法律思想史2008年版笔记

0.1.在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历史分期中,属于成熟时期的是A.中世纪的法律思想B.近代的法律思想C.19世纪的法学流派D.20世纪的法律思想【C】0.2.在亚里士多德对正义所作的分类中,适用于契约、损害赔偿和司法审判等私法领域的是A.普遍正义B.特殊正义C.分配的正义D.平均的正义【D】0.3.将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介绍到古罗马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西塞罗D.苏格拉底【C】0.4.认为“自然法渊源于上帝的意志和人的社会本性”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B】0.5.提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一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马基雅维里B.阿奎那C.奥古斯丁D.布丹【A】0.6.被称为西方主权论鼻祖的思想家是A.洛克B.霍布斯C.布丹D.孟德斯鸠【C】0.7.奥斯丁严格区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认为法律不应包括道德的因素,后人称之为A.恶法亦法B.良法之治C.唯法而治D.上善之法【A】0.8.历史分析的倡导者是A.萨维尼B.艾希霍恩C.梅因D.胡果【D】0.9.亚里士多德主张实行A.贵族政体B.君主政体C.共和政体D.民主政体【C】0.10.阿奎那哲学思想的来源有基督教神学和A.柏拉图哲学B.苏格拉底哲学C.亚里士多德哲学D.马西利哲学【C】0.11.教父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丁B.阿奎那C.索尔兹伯里D.马西利【A】1.1.法律制度史的最终渊源是A.古罗马文明B.古希腊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埃及文明【A】1.2.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历史渊源是A.雅典法B.罗马法C.普通法D.印度法【B】1.3.罗马法学家集团产生于A.罗马奴隶制时期B.罗马共和国前期C.罗马帝国时期D.罗马共和国后期【C】9.12.传统上认为,过失侵权中的过失的标准是一个“理智之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最终决定于A.被告实施的侵权行为是否是其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行为B.被告对原告是否承担注意的义务C.被告行为的合法性D.被告行为的道德可谴责性【D】9.13.被波斯纳称为“过失的经济含义”的是A.科斯定律B.汉德公式C.帕累托最佳D.庇古主义分析【B】9.14.波斯纳认为,公害的标准是A.合法性B.合理性C.危害性D.效益性【B】9.15.波斯纳认为,普通法对于污染最重要的救济手段是A.污染防治法B.污染救济条例C.公害赔偿法D.公害的侵权行为法【D】9.16.将其经济分析的方法渗透到隐私权领域的思想家是A.科斯B.波斯纳C.卡拉布雷西D.贝克【B】9.17.犯罪成本中,为刑法经济学解释的核心所在的是A.准备犯罪工具的金钱支出B.犯罪时间的机会成本C.刑事处罚的预期成本D.实施具体犯罪行为的总体成本【C】0.1.按照时间顺序,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区分为哪几个时期?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律思想B.中世纪的法律思想C.近代的法律思想D.19世纪的法学流派E.20世纪的法律思想【ABCDE】0.2.19世纪的法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康德B.边沁C.洛克D.布丹E.卢梭【AB】0.3.20世纪的法学思想主要有A.社会法学B.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C.新自然法学D.分析法学E.经济分析法学【ABCE】0.4.在亚里士多德对政体所作的六种分类中,被其称为正宗政体的是A.君主制B.寡头制C.贵族制D.平民制E.共和制【ACE】0.5.奥古斯丁用以勾勒其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学说有A.创世说B.原罪说C.末日审判说D.三位一体说E.自然法说【ABCD】0.6.以下表述符合“古典自然法学”观点的是A.在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上,国家的利益是首要的B.自然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为人们普遍享有C.在自然状态下,人们没有国家和法律,但普遍遵循神法D.人类必定从自然状态过渡到文明社会E.政治的统治必须以君主为基础【BD】0.7.19世纪的法学流派有A.哲理法学派B.自然法学派C.功利主义法学派D.分析法学派E.历史法学派【ACDE】0.8.非神学的新自然法学的代表人物有A.马里旦B.富勒C.德沃金D.罗尔斯E.波斯纳【BCD】1.1.下列属于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是A.苏格拉底B.西塞罗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E.保罗【ACD】1.2.下列观点属于柏拉图思想的是A.正义就是理性支配欲望,精神支配肉体B.各司其事、各守本分C.正义就是欠债还债D.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E.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的最坏的折中【AB】1.3.下列关于《理想国》的表述正确的有A.一个完善的人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美德B.一个完善的国家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美德C.智慧、勇敢、节制分属国家中不同等级的人D.正义属于每一个人E.每个人都具有理性、志气、欲望三种品性【ABCDE】1.4.下列观点属于柏拉图的是A.追求“哲学王的统治”B.法治非善,人治唯善C.美德即知识D.实现国家的义务教育E.人治的社会是二等社会【ABCD】1.5.柏拉图崇尚贤人政治反民主制的理由是A.柏拉图出身贵族B.其崇拜的老师苏格拉底被雅典城市国家的民主派处死C.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政治家缺乏知识和美德D.雅典政治家没有权威和无所作为E.柏拉图认为专制胜于民主【AB】9.8.对于刑事处罚的预期成本,波斯纳归纳为A.机会成本B.查获几率C.惩罚的严厉性D.其他相关变量E.以上皆正确【ABCDE】9.9.对于刑法的经济分析,波斯纳提供的公式是D=L/P,以下关于该公式分析正确的是A.D是判定犯罪人所受到的刑事赔偿额B.L是判定犯罪人所受到的刑事赔偿额C.L 是受害人受到的损失D.P是受害人受到的损失E.P是犯罪人被查获和被惩罚的几率【ACE】1.1.简述柏拉图的政体理论。

1.2.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正义的观点。

1.3.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理论。

1.4.简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人治的原因。

1.5.法治(亚里士多德)1.6.自然法(西塞罗)1.7.柏拉图主张理想国应由哪些等级组成?2.1.简述“摩西十诫”的具体内容。

2.2.简述阿奎那对自然法的箴规。

2.3.简述阿奎那所论述的,除自然法和人法外,人们必须由神法来指导自己生活的理由。

2.4.简述阿奎那关于人法的分类。

2.5.简述布丹的国家起源论。

2.6.简述宗教改革的成果。

2.7.简述宗教改革的意义。

2.8.神法(阿奎那)2.9.永恒法(阿奎那)2.10.简述马基雅维里的两种斗争方法。

2.11.简述布丹关于主权的定义及其具体内容。

3.1.简述孟德斯鸠的自然法理论。

3.2.简述格老秀斯的社会契约理论。

3.3.简述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

3.4.简述卢梭在其社会契约理论中,要求结合者转让全部权利的理由。

3.5.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3.6.简述法治理论的历史地位。

3.7.简述卢梭的平等理论。

3.8.简述洛克的自由理论。

3.9·格老秀斯是如何看待自然法的内容和特点的?3.10·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

4.1.简述康德对法律的定义以及该定义所涉及的内容。

4.2.简述康德关于民族权利的原理及内容。

4.3.简述黑格尔对意志发展所划分的三个阶段。

4.4.简述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

4.5.简述黑格尔关于犯罪、报复、复仇之间关系的理论。

4.6.简述康德的三权分立思想。

5.1.简述萨莫斯于1966年提出的法律实证主义的十大含义。

5.2.简述奥斯丁所列举的作为一般法理学合适对象的基本的原则、观念和特征。

5.3.简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正义观。

5.4.简述法律的“效力”与“实效”的区别与联系。

5.5.简述哈特的第二性规则的内容。

5.6.简述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的结合必须具备的两个最低限度的必要条件。

5.7.纯粹法学5.8.简述奥斯丁关于法律的分类的思想。

6.1.简述历史法学的基本特点。

6.2.简述萨维尼反对立法和反对法典编纂的理由。

6.3.简述英国衡平法和罗马衡平法的共同之处。

6.4.简述梅因描述的原始犯罪法史的四个阶段。

6.5.简述历史法学的缺陷和发展。

6.6.法律的三个发展阶段(萨维尼)7.1.简述社会法学的一般特点。

7.2.依庞德的观点,法律这一概念具有哪几种意义?7.3.简述庞德在论述“理性的方法”时所提出的八个法律前提。

7.4.试论庞德社会法学的基本纲领。

8.1.简述马里旦认定的对社会财富的占有的几种情况。

8.2.简述马里旦对各种自然人权的不可让与性的观点。

8.3.简述哈特“自然法的最低限度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8.4.简述罗尔斯提出的法治原则。

8.5.简述罗尔斯所认为的制度正义要在社会中实现所经过的阶段。

8.6.简述德沃金对其权利论所设定的三个理论前提。

8.7.简述德沃金所归纳的法律实证主义的内容8.8.简述德沃金提出的原则和规则的具体区别。

8.9.自然法的认识论要素(马里旦)9.1.简述波斯纳对于“普通法国家在判定夫妻离婚时,要求丈夫向妻子支付扶养费”的经济学分析。

9.2.简述“科斯定律”的含义。

9.3.简述卡拉布雷西的事故成本的观点。

9.4.简述卡拉布雷西对权利设置所提出的原则。

9.5.简述“汉德公式”,特别是分析B、P、L三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1.1.简述柏拉图的政体理论。

答: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及了五种政体形式:贤人政体,军阀政体(军人统治的政体)、寡头政体(少数富有者的统治)、平民政体(多数平民执政或民主制)、专制政体(暴君政体,一人独裁)。

其中,他倾向于贤人政体。

在《政治家》中对于政体理论有重要发展和修正。

他首次提出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志:第一,根据执政人数的多少;第二,执政者权力的行使是否按法律办事。

政体分六种,即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暴君政体、寡头(财阀)政体和民主(暴民)政体。

这里,柏拉图倾向于贵族政体。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提出了“混合政体”的理论。

柏拉图倾向于君主制与民主制的混合政体,亦即君主制的智慧和民主制的自由相结合,混合制的目的是通过“力量的均衡”来表达和谐,或者是具有不同倾向的各种原则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和谐,从而达到政治力量稳定的局面,有人认为这是孟德斯鸠权力分立原则的原型。

当然,柏拉图这种混合制不是完善的。

另外,在其晚年,他主张恢复私有财产制度和个人家庭制,取消了共产共妻制。

1.2.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正义的观点。

答: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关于人的道德学说,它的中心内容是讲善、美德和正义。

“正义”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产生的一种美德。

而正义和不正义含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是否能服从法律,二是指一个人所取得的东西是否是他应当得到的。

正义可分为普遍正义和个别正义两类。

其中个别正义又分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两种,所谓“分配的正义”就是求得比例的相称,指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们按等比比例原则办事,至于“矫正的正义”就是人们之间的平等关系,它表现在对属于交换物品范围的东西进行平均分配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