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1、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GB5031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两个中国国家标准。
2、综合布线概念:综合布线系统是指用数据和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应用系统。
在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中宜将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3种常用形式。
(1)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大多数能支持话音/数据,其特点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话音和数据的应用,应用于语音、话音/数据或高速数据,便于技术人员管理,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
它支持话音和数据应用,并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特点是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信息插座。
(3)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智能大楼,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相同。
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各个子系统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将综合布线系统按照以下7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服务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是指从信息插座延伸到终端设备的整个区域,即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的区域划分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域可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监视器以及传感器等终端。
它包括信息插座、信息模块、网卡和连接所需的跳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O)之间搭接。
它是由跳线与信息插座所连接的设备组成。
在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从RJ-45插座到计算机等终端设备间的连线宜用双绞线,且不要超过5m。
<2>RJ-45插座宜将首先考虑安装在墙壁上或不易被触碰到的地方。
<3>RJ-45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等应尽量保持20cm的距离。
<4>对于墙面型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其底边距离地面一般应为30cm。
设计要点:<1>工作区内线槽的敷设要合理、美观。
<2>信息插座设计在距离地面30cm以上的距离。
<3>信息插座与计算机设备的距离保持在5m范围内。
<4>网卡接口类型要与线缆接口类型保持一致。
<5>作区所需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面板的数量要准确。
信息插座与连接器的接法:对于RJ-45连接器与RJ-45信息插座,与4对双绞线的接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568A标准,另一种是568B的标准。
设计步骤:需求分析——技术交流——阅读建筑物图纸——初步设计方案——概算——方案确认——正式设计——预算。
工程概算的计算公式:工程造价概算=信息点数量*信息点的价格每个信息点的造价概算中应该包括材料费、工程费、运输费、管理费、税金等全部费用。
材料中应包括机柜、配线架、配线模块、跳线架、理线环、网线、模块、底盒、面板、桥架、线槽、线管等全部材料及配件。
新建建筑物的信息点底盒必须暗埋在建筑物的墙里,一般使用金属底盒,很少使用塑料底盒。
(旧楼增加信息插座一般多为明装86系列插座。
)信息点安装位置:信息点安装位置宜以工作台中心进行设计。
如果工作台靠墙布置,信息点插座一般设计工作台侧面的墙面。
如果工作台布置在房间的中间位置或者没有靠墙,信息点插座一般设计在工作台下面的地面。
如果是集中或者开放办公区域,信息点的设计应该以每个工位的工作台和隔断为中心,将信息插座安装在地面或者隔断上。
(2)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应由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模块到楼层管理间连接缆线、配线架、跳线等组成。
实现工作区信息插座和管理间子系统的连接,包括工作区与楼层管理间之间的所有电缆、连接硬件(信息插座、插头、端接水平传输介质和配线架、跳线架等)。
设计要点如下:1、确定介质布线方法和线缆的走向。
2、双绞线的长度一般不超过90m。
3、尽量避免水平线路长距离与供电线路平行走线,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非屏蔽线缆一般为30cm,屏蔽线缆一般为7cm)4、.缆线必须走线槽或在天花板吊顶内,尽量不走地面线。
5、配线电缆宜采用8芯非屏蔽双绞线,数据接口宜采用超5类或6类双绞线,以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对高速率应用场合,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纤,每个信息点的光纤宜为4芯。
6、信息点应为标准的RJ-45型插座,并与线缆类别相对应,多模光纤插座宜采用SC接插形式,单模光纤插座宜采用FC插接形式。
水平子系统与垂直子系统的区别是:水平子系统总是在一个楼层上,仅与信息插座、管理间子系统连接。
水平子系统缆线的布线距离规定:1、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其中水平缆线长度不大于90m,一端工作区设备连接跳线不大于5m,另一端设备间(电信间)的跳线不大于5m.如果两端的跳线之和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保证配线子系统信道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2、信道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信道总长度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和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3部分缆线之和。
同一个水平电缆上只允许有一个CP集合点,而且CP集合点与FD配线架之间水平线缆的长度应大于15m.在水平布线系统中,缆线必须安装在线槽或者线管内。
明装布线时用线槽,很少使用线管;暗装布线时用线管,建议宽高之比为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8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25mm。
5)光缆容许的最小曲率半径在施工时应当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施工完毕应当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水平子系统缆线的路径,在新建筑物设计时宜采取暗埋管线。
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新建公共建筑物墙面暗埋管的路径一般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从墙面插座向上垂直埋管到横梁,然后在横梁内埋管到楼道本层墙面出口;第二种做法是从墙面插座向下垂直埋管到横梁,然后在横梁内埋管到楼道下层墙面出口。
(3)垂直子系统:是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负责连接管理间子系统到设备间子系统。
两端分别连接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的配线架上。
它由设备间子系统与管理间子系统的引入之间的布线组成。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要点如下:1、垂直子系统一般选用光缆,以提高传输速率;2、垂直子系统应为星形拓扑结构‘3、垂直子系统干线光缆的拐弯处不要用直角拐弯,而应该有相当的弧度,以避免光缆受损,干线电缆和光缆布线的交接不应该超过两次,从楼层配线到建筑群配线架间只应有一个配线架。
4、线路不允许有转接点。
5、为了防止语音传输对数据传输的干扰,语音主电缆和数据主电缆应分开。
6、垂直主干线电缆要防遭破坏,确定每层楼的干线要求和防雷电设施。
7、满足整幢大楼的干线要求和防雷击设施。
确定干线线缆类型及线对:垂直子系统线缆主要有铜缆和光缆两种类型。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干线缆可以选用4对双绞线电缆或25对大对数电缆或光缆;电话语音系统的主干线电缆可以选用3类大对数双绞线电缆,有线电视系统的主干电缆一般采用75欧同轴电缆。
建筑物内有两大类型的通道:封闭型、开放型。
封闭型通道是指一连串上下对齐的空间,每层楼都有一间。
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端接,也可采用分支递减端接。
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
垂直子系统垂直通道穿过楼板时宜采用电缆竖井方式,也可采用电缆孔、管槽的方式、电缆竖井的位置应上、下对齐。
在竖井中敷设垂直干线一般有两种方式:向下垂放电缆和向上牵引电缆,相比而言,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
(4)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了也称为电信间或者配线间,一般设置在每个楼层的中间位置。
它由交连、互连和I/O组成。
它是连接垂直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干线系统的设备。
管理间子系统中以配线架为主要设备,配线设备可直接安装在者机柜上。
设计原则:1、管理间数量的确定每个楼层一般宜至少设置1个管理间。
管理间数量的设置宜按照以下原则:如果该层信息点数量不大于400个,水平缆线长度在90m范围以内,宜设置一个管理间,当超出这个范围时宜设两个或多个管理间。
2、管理间面积GB50311-2007中规定管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平方米。
管理间安装落地式机柜时,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方便施工和维修。
安装壁挂式机柜时,一般在楼道安装高度不小于1.8m. 3、管理间电源要求管理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
4、管理间门要求管理间应采用外开丙级防火门,门宽大于0.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