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专题训练常考题型:一、微粒半径的比较。
二、元素非金属性或金属性的比较。
三、图像问题。
1.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C )A.K、Na、LiB.N、O、FC.Ca2+、K+、Cl-D.Ba2+、Ca2+、Mg2+【解析】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A是错误;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B错误;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C正确;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大小为:,D 错误;正确选项C。
2.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D )A.锂B.钠C.钾D.铷【解析】锂、钠、钾、铷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ⅠA族元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最大的是铷,故选D。
3.关于氟、氯、溴、碘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C.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D.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减弱【解析】A.氟、氯、溴、碘的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半径依次增大,故A错误;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故B正确;C.四种元素均为第Ⅶ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C正确;D.随着原子电子层数增多,其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依次减小,故D 正确;故答案为A。
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A.原子半径:A>B>D>C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D.单质的还原性:A>B>D>C【解析】四种元素的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详解】A. A和B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比C和D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多一层,所以A和B的原子半径比C和D的原子半径大。
A和B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B的核电荷数比A小,所以原子半径B比A大,同理,C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所以原子半径:B>A>C>D,故A不选;B. 从这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原子序数:a>b>d>c,故B不选;C. 这四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离子半径只取决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C>D>B>A,故C选;D. 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所以B为Na,A为Mg,C为N,D为F。
钠的还原性强于镁,F2没有还原性,故D不选。
故选C。
5.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的有( B )项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④HCl的溶解度比H2S大,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生成FeS,⑥HCl的酸性比H2S强。
A.2项B.3项C.4项D.5项【解析】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①正确;②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氧化性强弱来比较,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HClO 不是最高价含氧酸,②错误;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氯元素大于硫元素,③正确;④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与氢化物溶解性没有关系,④错误;⑤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S,则非金属性Cl大于S,⑤正确;⑥比较非金属性的强弱不能根据氢化物的酸性强弱,⑥错误;答案选B。
6.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 )A.HFB.NH3C.HClD.H2O【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
在F、N、O、Cl四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元素,所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HF,故合理选项是A。
7.下列几种酸中,酸性最弱的是(D)A.HClO4B.H2SO4C.H3PO4D.H2CO3【解析】P、S、Cl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高氯酸、硫酸、磷酸的酸性依次减弱,磷酸是中强酸,碳酸是弱酸,则酸性最弱的是碳酸,故选D。
8.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D)A.LiB.MgC.AlD.Na【解析】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金属性最强的是Na,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如图表示碱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变化关系,下列各性质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D)A.金属性B.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C.原子半径D.阳离子的氧化性【解析】A.碱金属元素中,随着碱金属的核电荷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A正确,不选;B.碱金属元素中,随着碱金属的核电荷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大,B正确,不选;C.碱金属元素中,随着碱金属的核电荷数的增大,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C正确,不选;D.碱金属元素中,随着碱金属的核电荷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Si、P、S、Cl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HF、HCl、HBr、HI稳定性依次减弱C.C、N、O、F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D.NaOH、Mg(OH)2、Al(OH)3碱性依次增强【解析】A、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Si、P、S、Cl均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A错误;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F、Cl、Br、I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故B正确;C、同周期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但是O、F没有最高正价,故C错误;D、Na、Mg、Al 均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B )A.热稳定性:HF>H2O>NH3B.原子半径:Cl>S>PC.碱性:KOH>NaOH>LiOHD.金属性:K>Na>Li【解析】A、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的强弱:F>O>N,因此氢化物的稳定性是HF>H2O>NH3,故A正确;B、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原子半径P>S>Cl,故B错误;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反之也成立,故C正确;D、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K>Na>Li,故D正确。
答案选B。
1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D )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属性:Cl>BrC.碱性:Ca(OH)2>Mg(OH)2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解析】A.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错误;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错误;C.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错误;D. 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正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11~17号的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解析】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A正确;B. F、Cl、Br、I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而还原性均依次增强,B错误;C. 第三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选项中没有说最高价,C错误;D.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D错误。
答案选A。
14.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错误的是( A )A.沸点:H2O<H2S<H2SeB.半径:F->Na+>Mg2+>Al3+C.酸性:HClO4>H2SO4>H3PO4D.熔点:SiO2>NaCl>CO2【解析】A.氢化物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且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较高,水中含有氢键,熔沸点最高,所以沸点H2S<H2Se<H2O,故A错误;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从F到Al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离子半径F−>Na+>Mg2+>Al3+,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所以酸性:HClO4>H2SO4>H3PO4,故C正确;D.一般来说,晶体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氯化钠是离子晶体、二氧化碳是分子晶体,所以熔点:SiO2>NaCl>CO2,故D正确;答案选A。
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L、M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M的单质反应更剧烈B.M与T形成的化合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且产物不同C.Q、T两元素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比较:Q>TD.L与R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解析】【详解】由表中化合价,可确定L、M、Q、R、T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2、3、6、7、2,由原子半径,可确定L、M、Q、R为同周期元素,且都为第三周期元素,T为第二周期元素,从而确定L、M、Q、R、T分别为Mg、Al、S、Cl、O元素。
A. Mg、Al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Mg的单质反应更剧烈,A错误;B. Al与O形成的化合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前者生成Al3+等,后者生成AlO2-等,B正确;C. S、O两元素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比较,S的氢化物小于O的氢化物,C错误;D. Mg与Cl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gCl2中,只含有离子键,D错误;故选B。
16.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不超过10.这四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常温常压下,上述元素的单质都呈气态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C.Y、Z的气态氢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D.由R、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解析】【分析】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不超过10,由化合物的结构可知,R、Z只形成1个共价键,且可形成R+、Z-离子,X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Y最外层有5个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R 为H、X为B、Y为N、Z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