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共19题: 第2章:9 第3章:4 第5章:6第二章 单层厂房1.某单层单跨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跨度18m ,柱距6m ,厂房内设有1台吊车,吊车的最大轮压标准值为P max,k =110kN,最小轮压标准值为P min,k =30kN,大车轮距为4.5m 。
试画出吊车梁支座反力影响线,并计算作用在排架柱上的吊车竖向荷载设计值D max 、D min 。
(提示:4.1=Q γ) (2011-01第38题、2章P46-47)2.某单层单跨厂房排架结构及其风载体型系数如题39图所示,跨度18m ,柱距6m ,h 1=2500mm,h 2=1200mm 。
已知基本风压w 0=0.3kN/m 2,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标准值q 1k 及W k 。
(提示:①w k =0s z w μμ;②风压高度系数z μ按内插法取值,离室外地面10m 高时,z μ=1.0;离室外地面15m 高时,z μ=1.14;③柱顶以下按水平均布风载考虑,风压高度系数可按柱顶标高取值。
柱顶以上按水平集中风载考虑,风压高度系数可按檐口标高取值。
)(2012-10第39题、2章P49-50)题39图(尺寸mm ,标高m )3.某单层单跨厂房排架结构如题39图所示。
A 柱与B 柱尺寸相同,在牛腿顶面上分别作用有M max =104kN·m 及M min =58kN·m 的力矩,吊车横向水平刹车力为T=30kN 。
试用剪力分配法计算各柱的柱顶剪力。
(提示:柱顶不动铰支座反力R =HMC 3+T C 5,C 3=1.30,C 5=0.70)(2011-10第39题、2章P54-57)4.两跨等高排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
排架总高13.1m ,上柱高3.9m ,q 1=1.5kN/m ,q 2=0.75kN/m ,A 、B 、C 三柱抗侧刚度之比为1∶1.7∶1。
试用剪力分配法求A 柱的上柱下端截面的弯矩值。
(提示:柱顶不动铰支座反力R =C 11qH ,C 11=0.34) (2010-10第39题、2章P54-57)5.钢筋混凝土牛腿如题38图所示,牛腿宽度为400mm ,采用C30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为2.01N/mm 2),作用于牛腿顶部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150kN ,水平荷载标准值为70kN ,裂缝控制系数取0.65。
试验算牛腿截面是否满足斜裂缝控制条件。
(2009-10第38题、2章P71)(提示:05050140h a .bh f F F .F ,mm a tk vk hkvk s +⎪⎪⎭⎫ ⎝⎛-≤=β)38解:由题意知:650.=β,mm b 400=,kN F Vk 150=,kN F hk 70=,2012mm /N .f tk =, mm a 200=,mm a s 40=,mm h 500=mm a h h s 460405000=-=-= (2分)kNF kN .....h a .bh f F F .vk tk vkhk150219746020050460400012150705016505050100=≥=+⨯⨯⨯⎪⎭⎫ ⎝⎛⨯-⨯=+⎪⎪⎭⎫ ⎝⎛-β (3分)故牛腿截面满足斜裂缝控制条件。
(1分)6.某牛腿尺寸及承受的设计荷载如题40图所示。
已知作用在牛腿顶部的竖向力设计值为640kN ,水平拉力设计值为100kN ,采用HRB400级钢(f y =360N/mm 2),a s =50mm 。
试计算牛腿顶部所需配置的纵向受拉钢筋面积A s 。
(提示:当a <0.3h 0时,取a =0.3h 0;A s =yh0y v 2.185.0f Fh f a F +)(2011-01第40题、2章P73)(未注明单位:mm)题40图7.单层厂房柱下独立柱基如题37图所示。
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标准值N k =650kN ,弯矩标准值M k =450kNm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150kN/m 2,埋深d =1.5m 。
设基础及其上部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为m γ=20kN/m 3,基础底面尺寸b ×l =3.0×2.0m 。
试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提示:当e ≤b /6时,,max ,min bk k bkk k N G M P p bl W+=±; 当e >b /6时,,max 2()3bk k k N G P al+=)(2012-10第37题、2章P76) 题37图(mm)8.偏心受压柱扩展基础如题36图所示,基础边缘处最大地基净反力p j =150kN /m 2,基础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1.1N /mm 2。
试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的混凝土受冲切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提示:a s =40mm ,F l =p j ·A l ,F l ≤0.7βkp f t a m h 0,βkp =1.0,a m =21(a t +a b ))(2010-10第36题、2章P77-78)9.某轴心受压柱下扩展基础如题图40所示。
地基净反力p j =180kN/m 2,采用HPB235级钢筋,f y =210N/mm 2,a s =70mm 。
试计算底板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提示:090h f .MA y s )(2011-10第40题、2章P79)第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1.某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各杆线刚度的比值均为1,q=3kN/m,l =6m 。
试用分层法计算并画出顶层AB 梁的弯矩图。
(提示:梁的固端弯矩为2ql 121)(2006-01第39题、3章P100)39解:(1)固端弯矩m kN ql M AB ⋅-=⨯⨯-=-=96312112122 m kN ql M BA ⋅=⨯⨯==96312112122(2)分配系数 因非底层柱的相对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则5209011..AB -=+-=μ (3)顶层AB 梁的A 端的弯矩()()m kN ..M ⋅-=-⨯-+-=32405299(4)顶层AB 梁的弯矩图如下:2.某三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8图所示。
跨号内为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
试用反弯点法计算梁AB 的B 端弯矩。
(2011-10第38题、3章P102-105)3.某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
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7。
试用D值法计算柱AB的B端弯矩。
(提示:底层反弯点高度比为0.65) (2011-01第39题、3章P105-111)题39图4.三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40图所示。
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m,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0.7。
试计算该框架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顶点侧移值。
(2010-10第40题、3章P111)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单层结构体系如题36图所示。
当柱顶作用F=lkN的水平力时,柱顶侧向位移δ=0.05mm;已知集中于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2500kN,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α=0.16,特征周期T g=0.40s。
试计算该体系的底部剪力。
(提示:0.9max,2πgT mTT kαα⎛⎫==⎪⎝⎭)(2012-10第36题、5章P246)题36图2.三跨单层排架如题37图所示。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4000kN ,结构基本白自周期为0.4s ,场地特征周期为0.25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αmax =0.16;排架A 柱、B 柱、C 柱和D 柱的侧移刚度的比值为2∶3∶3∶2。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C 柱的弯矩,并面出弯矩图。
(提示:max 9.0αα⎪⎪⎭⎫ ⎝⎛=TT g )(2010-10第37题、5章P246)3.某两跨五层框架如题37图所示,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G 1=G 2=G 3=G 4=l500kN ,G 5=1000kN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4s ,场地特征周期为0.25s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max α=0.16;框架底层A 柱、B 柱和C 柱的侧移刚度的比值为3∶4∶3,底层A 柱反弯点高度比y h =0.55。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底层A 柱的上端弯矩。
(提示:max 9.01g 1)T T (α=α)(2009-10第37题、5章P253-255)37解:1)105016040250909011....TT .max .g=⨯⎪⎭⎫ ⎝⎛=⎪⎪⎭⎫ ⎝⎛=αα (2分)2)()kN ...G F eq Ek 7562410001500485010501=+⨯⨯⨯==α (2分)3)kN ..V A 4251873433756241=++⨯= (1分)4)()m .kN ...M A 365337550144251871=-⨯⨯= (1分)4.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6图所示。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800kN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0.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0.05。
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该框架第2层层间地震剪力的标准值。
(提示:F i =)1(1n EK nk kk ii F HG H G δ-∑=)(2011-01第36题、5章P253-255)题36图5.如题40图所示框架结构,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1440kN(i=1,2,…,6),各层边柱D 值均为1.2×104kN /m ,各层中柱D 值均为2.4×104kN /m 。
试按能量法计算其自振周期。
(提示:6.0,u G u G 2T T ii 2i i T1=ψ∑∑ψ=)(2009-10第40题、5章P257)40.(1)各层层间侧移刚度m kN ...Di44410272104221021⨯=⨯⨯+⨯⨯=∑ (1分)(2)各层层间剪力 ∑==ni i i G V 1则:kN V 14406=;kN V 28805=;kN V 43204=kN V 57603=;kN V 72002=;kN V 86401= (1分)(3)各层层间侧移∑=∆iii D V u 则:m .u 1201=∆;m .u 1002=∆;m .u 0803=∆m .u 0604=∆;m .u 0405=∆;m .u 0206=∆ (1分)(4)各层质点i 处的侧移∑=∆=ni i i u u 1则:m .u 1201=;m .u 2202=;m .u 3003=m .u 3604=;m .u 4005=;m .u 4206= (1分)(5)自振周期()()()分270005831060242040036030022012014404204003603002201201440602222222221s................u G u G T ii i i T=⨯⨯=+++++⨯+++++⨯⨯⨯=∑∑=ψ6.如题37图所示框架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 1=G 2=……=G 5=1500kN ,各层边柱D 值均为1.5×104kN/m ,各层中柱D 值均为2.0×104kN/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