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办公室工作感悟.

办公室工作感悟.

办公室工作感悟
做好办公室工作,离不开一个“勤”字:要深挖洞、广积粮,好记性、烂笔头,学中干、干中学,今日事、今日毕,事必复、事毕复,能吃苦、巧吃苦,讲大局、多补台。

在办公室工作,对能力、习惯、态度、作风等诸多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

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勤”字。

结合自身日常工作感悟,谈几点体会。

一是深挖洞,广积粮。

办公室工作少不了与文字打交道,不管是通知、报告、请示,还是感谢信、讲话稿、工作总结,每个人都会经常与其“相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急用时想有粮可用,平时就少不了积累。

积累贵在一个“有心”,看到好的
文稿、素材,无论是一个简练清晰的半页通知,还是一个顺畅自然的讲话框架,芝麻或是西瓜都先收到自己的篮子里;贵在一个“坚持”,细水长流,不贪图一口吃个胖子,而是把积累素材化作行为的“惯性”,像时刻准备捕食的鹰一般,有股“贪婪”的劲头;贵在一个“温习”,经常拿出几篇类似的文章作作对比,还要注意分类,使素材渐成“系统”。

二是好记性,烂笔头。

当好参谋助手需要好记性,并不是每一样工作都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急事难事当前,领导需要准确的
信息、可靠的资料,“一问三不知”就会耽误工作;“能说会道”需要好记性,写作的过程还可以广泛查阅材料,而即兴发言等往往没有多少准备时间,考验肚子里的“真功夫”,非日常博闻强识不可得。

要想有“好记性”就得有“烂笔头”。

遇到好的提法、好的做法,不妨赶紧记下来,经常翻看;领导有何指示,更要详细记下来,以免大意疏漏,不能贯彻到底;日常工作中灵光一闪的感悟,需要马上捕捉下来,哪怕先记下一个关键词,等静下来便可以形成一篇文章、一个经验,这也是积累素材、总结进步的方法。

三是学中干,干中学。

工作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从战争学习战争”,正所谓“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工作中遇到
的问题纷繁复杂,很多情况并不能够事先预见,很多问题都是第一次遇到,这个时候不能说“我没有干过”,而必须迎难而上、边学边干。

“干中学”首先要“干中思”,多思考领导和同事的处理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要善于归
纳总结,工作完成了,长出一口气,觉得浑身轻松的同时,还要记得想一想,今天的工作哪里还可以改进,哪些经验值得总结。

做到了“学中干、干中学”,才能够实现“边工作、边成长”,而不是知识能力都不断退化。

四是今日事,今日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心中常念这首诗,益处太多。

手头需要处理的工作,既有长期性的,也有阶段性的,还有临时性的。

不管是哪
种类型的工作,凡是今日能够完成、需要完成的,都不应有任何拖延。

不拖延的好处有很多,首先是事不过夜心中安。

怀着侥幸心理拖延了一件本该当日完成的事项,即使下班回家以后,也无法做到心中清净,反倒被事所累。

其次是勇于面对方法多。

有时拖延其实是因为遇到了困难,例如文稿起草没有思路,如坐针毡,能拖一天是一天。

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该面对的还是需要面对。

不如一鼓作气,对自己“狠”一点,有了这种“非做不可”的勇气,方法才会应运而出。

再次是尽早完成有余暇。

非要把事情拖到最后关头,就失去了发现问题、更正错误的机会。

比如篇稿件的起草,头一天完成了,第二天就有充分的时间再进行讨论、校对。

否则慌慌张张交稿,很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五是事必复,事毕复。

“事必复”,一件事情交到手里之后,不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了,等到领导问起来的时候才想起回复。

要有主动回复、及时回复的意识,做到“有来有往”。

“事毕复”这个“毕”,并不仅仅指工作全部做完,而是涵盖了工作的整个过程,完成一个节点,就做到适时反馈、阶段性反馈。

做到了“事必复、事毕复”,工作的方向可以得到校准,工作中的错误可以及时纠正,遇到了困难可以及时得到支持,可以说,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六是能吃苦,巧吃苦。

办公室工作需要吃苦,加班加点、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是平常事。

能吃苦是敬业的精神,巧吃苦则是乐业的智慧。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
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人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

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

”每每读来,深受教益。

近日看央视特约评论员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奋斗是一种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深有同感。

七是讲大局,多补台。

机关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办公室更是如此。

讲大局、多补台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种胸怀格局。

首先是有利于工作。

每个人都为大局着想,为他人补台,工作中就能避免失误,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

其次是有利于团结。

工作中互帮互助,每个人都心情愉悦,能带来正能量的传播,营造出团结活泼、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健康的机关文化。

再次是有利于个人。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每名干部的成长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

给他人补台,他人也为你补台,长远来看,正能量终将反馈到每个人身上,有助于每个人的成长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