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要点研究

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要点研究

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要点研究摘要: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面临着危机,现代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和周边城市化的环境建设又出现一些矛盾,怎样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它们能够相得益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师或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的基本要求,然后针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周边环境;研究
1、引言
城市的开发与建设,对历史建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历史文化遗产不断受到损失,使它们的保护与修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近年来,人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对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恢复,从某一个历史建筑,到某一片文化街区,再到某个历史小镇,或是修复,或是对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范围越来越广,层次也越来越深。

2、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的基本要求
文章中提到的“历史文化建筑”,是现今还保存在城市中的城墙遗址等等,它们伴随城市历史的变迁,使整座城市拥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成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起到了特殊的作
用。

因此,对城市中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修复的要求有四点:
(1)整体性: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复应该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建筑景观相统一。

(2)原真性: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复应该还原它真实的历史风貌。

(3)可读性: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复应该可以拥有观赏的价值,从中能够解读到城市的历史。

(4)可持续性: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修复在满足短期效益的同时,应该更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3、历史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要点
(1)充分利用原有周边环境的特点,着眼于统一城市整体风貌,烘托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风格特色。

①对历史文化建筑周围环境原先的环境风貌应给予保护并科学地利用,保持历史文化建筑与邻近社会生活环境的整体性。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行动正进行地热火朝天,然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整体城市景观却没有能够完整地保持,只是对某一个或某一片历史文化建筑单一地给予维护,没有注意到历史文化建筑周围的历史环境特点,就造成只保住了点,而没有保住统一的整体,使城市历史文化建筑给人们的感觉十分孤立,缺乏整体的效果。

所以,充分理解和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所涉及的范围,让其和周围环境自然地过渡,是构成城市整体历史文化景观的
要素。

②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处理影响到整个城市的风貌。

市的历史文化建筑承载着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它与城市整个整体密不可分,如果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更加地紧密,所以,如果只是就历史文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而论历史文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处理,忽视了城市风貌这个整体,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同时,历史建筑保护区域往往就位于城市的中心,原先的城市构成和氛围难免受到城市现代建设的影响,比如可能会造成交通,功能等方面的破坏,这种影响存在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所以,怎样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整地保存历史文化风貌和个性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维护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区域周边的自然环境,坚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①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突出历史文化建筑周边的地域个性与环境氛围。

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只有和周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才能够形成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与其周边的自然风貌密不可分。

比如苏州园林的那种模拟自然风光,创造的“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又林泉之致”的理想空间,为现代城市留下了一片安宁,恬静,绿荫从从的生态空间。

②遵循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充分利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的积极要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

目前,对于国际上来说,生态环保是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式,尽量保护和修复那些历史的传统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相对简单。

例如,建设路面时不要统统使用水泥材料,也可以适当在街道铺些石板路,它的透气性能好,十分有利于城市的水循环;另外可以积极推广使用天然制品。

绿化方面,除了加强种植各个种类的植物,同时,要注意对古木古树重点保护,特别是一些历史建筑旁的参天大树,高大的古树不仅与历史景观彼此呼应,成为一体,使历史建筑意韵更加深厚,而且浓密的树荫也能够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生态效果不容忽视。

(3)确立以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完整性,突出景观品牌效应为目标的主从关系。

①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完整性和历史原貌是处理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基本要求和责任。

11l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历史留下的城市古老印记,是一种亲切的历史文脉的延续,它是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文化信息的物质载体,使居于城市中的人们有强烈的文化和精神归属感觉,正因为此,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存在形式和状态在人们心目中早已经有了认同
感和根深蒂固的意向概念,在处理城市历史文化景观与周边环境关系的问题上的首要原则就是应该尽量保持历史文化景观的“原真
性”状态。

②景观品牌是靠历史文化景观打造出来的,必须明确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和周边环境的主从关系。

正处在文化的自我调试,恢复时期的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日益受到民众和政府的重视,人们纷纷对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周边环境进行或改造,或扩建的活动来增强区域的景观文化辐射强度,扩大景观影响范围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发展旅游。

但是由于在认识上的欠缺或受某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在改造或建设历史文化景观周边环境的过程中,有时做出实际上对历史文化景观品牌起破坏作用的错误行为。

国内比较典型的有两种情况。

a.意识制造假古董。

在没有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历史做深入研究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在周边环境大兴土木,建造质量粗糙的假古董。

b.喧宾夺主。

人们为发展旅游而增加历史文化景观周边的文化和旅游设施时,对历史文化景观于周边环境的主次关系,新旧关系颠倒的建设行为屡见不鲜。

(4)强化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内涵特征,营造城市地区性民俗文化氛围的延续特性。

①深刻全面地了解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并使隐形的文化内涵得到显性的物化表现。

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迅速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动辄就要在历史文化景观的周围建造某某古城,某某仿古接到的大型微缩景观。

其实这种对景观的肤浅理解方式和处理手段,也许可以在兴建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一些游客量,但终究会因为缺乏真实的,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内涵而很快地被人们所遗忘。

景观真正内在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独特性。

抓住特色,强化特色,并使隐形的文化内涵得到显性的物化表现,才能取得在文化和经济的双赢效用。

②对于历史文化建筑与周边文化地域个性的内在联系,挖掘地更进一步,更深一层,保持和延续地方民俗特色文化。

展现且延续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就是当地历史文化建筑。

因此,延续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理当成为城市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

因为有了人们的行为活动,城市历史文化建筑才拥有了生命力。

现在,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对城市历史景区的游览,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之时,还能够见识到特别的地方民俗特色文化活动,还可以参与其中,感受那份特别的乐趣。

4、结束语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欣欣向荣,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与周边建筑景观不免有不一致的地方,如何能够让两者相互呼应,彼此协调,抓住以上四项要点,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原则,可以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和周边环境相融合,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当然,城市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也随着变迁,因此,对历史文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没有静态的完美,处理他们的关系也需要
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