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姓名:林晞
学号: 201039488074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 10级电气一班
指导老师:冀早早
完成时间: 2011/4/10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电气工程系 10级电气一班林晞 24号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以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战略环境、利益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
一方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几大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的进程中,合作的愿望持续增强,合作的领域仍在扩大,但大国之间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矛盾。
另一方面,中国在继续推进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合作同时,竞争和矛盾也在上升,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中国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中美关系将会是矛盾重重的一年,用老话题来讲就是既斗争又合作。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
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
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例如哥本哈根会议,阿富汗动乱,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台湾问题,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组成的C型包围圈,美国国债,中国制造,朝核问题,伊朗问题……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2009年美国放出风声,试图拉拢中国,共管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据。
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
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
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2011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的时期。
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中欧有摩擦,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
而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中国则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
中欧互相
把对方看作战略伙伴,这使得双方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有愿望也有平台进行合作,所以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是全方位的
4、亚洲局势——合作与抵制并存:
中日关系自2010年菅直人执政后,关系良好。
当前的日本国内政局不稳,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它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
日本极力想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欲利用日本牵制中国;日本则企图利用美国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
现在的日本只有联合亚洲经济力量,才能实现经济的再次复苏。
而日本向中国示好也有其国家战略的权宜之计,美国不会放弃对日本的控制,所以中国对日本采取的策略也是既联系又打压。
中印关系总体乐观,但印度仍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摩擦不时出现。
印度不时通过边界小问题及达赖来牵制中国,目的明显:继续利用中国问题来换取美国的支持。
印度正转变为全球性军事强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超过10亿的人口,这一切都使印度成为中国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国家。
5、中巴关系——迅速成长: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交至今,中巴双边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35年,中巴两国在约20年前就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巴关系因此而成为当前南南合作的典范。
在国家性质和政治上,中国、印度和巴西,可能还应该加上南非、尼日利亚和墨西哥等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不会遵循历史上的"争霸规律",要求的是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是合作和"共赢",是和平共处的。
二、我国外交新挑战
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的迅速增大,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不少大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不适应感,“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不断出现。
一些大国更对中国产生明显的战略敌意,这使中国面临更多的麻烦和事端。
美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接连发难,如谷歌事件、美对台军售、西藏问题、贸易纷争和压人民币升值及南海军事问题。
中美关系的紧张,除了美国国内急于摆脱经济困境和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因素外,担心中国实力增强后会挑战美国的霸权是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朝野普遍认为,中国正变得“自大傲慢”,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举措,被美国视为与美争夺亚太主导权,对美国在亚太的利益构成了威胁。
美国国内一些智库的重量级人物甚至公开主张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
中国成长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同样也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增加了中国维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
中国周边
环境复杂,邻国众多,又存在大量历史遗留的领土及边界划分争端。
出现任何纷争,不仅当事国陷入麻烦,也为外部力量介入提供了机会。
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一些维权活动,如中国渔政船在南中国海巡航、护渔、伸张主权,以及中国海军舰队在冲绳附近海域演习等,就引起周边国家的严重焦虑。
一些周边国家为缓解中国实力上升的压力,希望美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平衡者”作用。
菲律宾等国一直希望美国介入南中国海的争端。
一旦外部大国介入,极易造成我周边安全形势的恶化。
近期南海主权争端表面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便是重要原因。
近年我国已经面临日益严峻的领海权益维护的考验。
像南沙群岛,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与越南、日本等国的争端都呈现加剧之势。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关注和重视的增加,对我国的期待也大大上升。
国际舆论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面临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明显加大。
尽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有利于中国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可以增加中国的战略份量。
但是,以中国现有的能力履行过度的国际责任,将影响到我国自身的长期发展。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必须平衡好自己的国家实力与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针对目前的局势,我个人的看法:一、加强内部协调。
在面对内部多元化需求、矛盾和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协调相当重要;二、准备承担国际责任。
与其被动的被赋予责任,不如自己主动承担对本国有利的责任;三、积极化解战略疑虑;四、争取具体利益,将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转化为领导地位和话语权;五、低调但快速地发展军事力量。
当今世界大国关系互动频繁,大国之间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相互交织,多边外交也空前积极活跃。
在这种局势之下,中国的外交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更多,必须要妥善的应对。
不仅需要同大国之间进行战略磋商和加强合作,而且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全面的合作也要更加深入,更加发展。
参考文献:《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