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文档控制/Document Control 文档属性模板修改记录文档修改记录审阅记录分发目录第一章传统BPM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1.1IT需要支撑业务在频繁的调整和优化 (3)1.2传统BPM严重割裂业务 (3)1.3对于复杂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有效支撑 (3)1.4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的挑战 (4)1.5移动端的挑战 (4)第二章LBPM解决之道 (4)2.1提出非常6+1接口规范来规约业务系统(去业务化解决方案) (4)2.2不干预任何业务以避免割裂业务 (5)2.3长期关注复杂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 (5)2.4从底层架构就支持业务流程的高可扩展和高性能 (5)2.5充分支持跨浏览器 (6)第三章为何要使用LBPM? (6)3.1快速应对市场和业务的频繁变化和调整 (6)3.2业界性价比最高的BPM (7)3.3多种手段提升业务系统与LBPM之间高效通讯 (7)3.4完善的监控机制来保障快速跟踪和分析问题 (8)第四章LBPM产品核心架构概述 (9)4.1LBPM流程虚拟机 (10)4.2LBPM流程引擎 (10)4.3LBPM流程应用 (10)4.4LBPM流程扩展服务 (10)4.5LBPM集成引擎 (11)第五章LBPM产品功能概述 (11)5.1流程建模平台 (11)5.1.1对接业务系统全局配置 (12)5.1.2创建流程模板 (12)5.1.3节点绑定业务表单 (13)5.1.4业务字段映射配置 (13)5.1.5节点的事件监听器配置业务逻辑 (14)5.2流程运行平台 (15)第六章LBPM流程分析平台 (16)附录A 非常6+1参考 (17)附录B BPM思想流派参考 (17)第一章传统BPM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传统BPM都是一味的强调PDCA(著名的戴明环)方法论,强调如何事前仿真,遵循什么业界标准,迭代演进等等高大上的理论和包装。
实际上,真正把BPM实施好,在企业中发挥预期的效果,几乎没有一例。
在当前全民互联网和云时代,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和快速地调整和优化流程以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1.1 IT需要支撑业务在频繁的调整和优化在互联网模式和云时代的冲击下,任何企业都面临大量未知的竞争,如何能快速应对前所未有快速变化的市场。
在现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若没有强有力的IT支撑系统,几乎可以是等死的状态。
当前企业需要大量依赖IT支撑时,就必然要求IT支撑系统能快速应对任何业务变化而导致的业务流程过程的变化,否则再好的经营理念和思路都无法得到执行。
1.2 传统BPM严重割裂业务当前企业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必然要依赖不同专业的IT供应商提供各自专业的IT支撑。
传统BPM号称有强大的表单引擎,就尝试想把各自专业系统的数据纳入到传统BPM中进行过程管理,但不曾想到破坏了“术业有专攻”的原则,导致传统BPM也去“复制”集成的业务系统的部分业务,从而导致业务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被传统BPM严重割裂。
传统BPM又不是纷繁复杂业务的业务专家,结果变得企业管理变得更加混乱。
1.3 对于复杂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有效支撑在企业运转中,存在诸多人为原因导致很多的遗漏和错误,这就要求IT支撑系统能应对各种复杂的临时变更的情形,称其为敏捷管理。
传统的必须严格遵从流程建模的模式就变得捉襟见肘。
比如:合同审批流程,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发现合同的一些规约有笔误,应该可以立即驳回到申请人去修改,若此时只是简单的笔误,审批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申请人修改后立即返回到当前审批处,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业务流程过程的环节,提升企业运作效率。
1.4 高可扩展性和高性能的挑战随着企业的敏捷管理越来越深化,系统的扩展能力、性能等平台性综合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敏捷管理模式,任何一种BPM都很难穷尽形形色色的管理模式,只有平台型的BPM才能快速和更好的应对之。
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业务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都呈现“大”的趋势。
好的BPM平台必须要天生就要支撑快速膨胀的数据压力,性能不能随之降低。
1.5 移动端的挑战在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的当下,移动审批和多终端使用等都变得愈发的普遍。
好的BPM 平台需要支持可视化业务流程能跨浏览器和跨终端。
第二章LBPM解决之道经过超过15 年多的业务流程实践,LBPM(蓝凌业务流程平台)使得完全去业务化的流程服务变成现实。
只有去业务化,才能不割裂业务,做到“术业有专攻”。
专注流程服务,才能把业务流程做得更极致和专业。
只有去业务化,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业务,从而更好支撑企业能快速应对业务频繁的调整和优化。
当然,LBPM也完全继承了蓝凌创始以来一直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传统,是业界唯一一款能让业务部门直接使用的业务流程平台。
在中国38%的100强企业中长期合作中,更加深谙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此已经融入到蓝凌产品的DNA中。
2.1 提出非常6+1接口规范来规约业务系统(去业务化解决方案)业务流程平台提供的最基本功能是与纷繁复杂的业务系统集成,以此实现端对端的业务流程管理。
要集成业务系统,业务方和流程方都要提供相应的接口,才能实现业务和流程的互联互通。
通常业务方的接口是由业务方提供,此方案会导致业务变化,业务方提供的接口有可能发生改变。
企业的业务快速变化,传统BPM集成模式自然受到极大的挑战,这也是传统BPM失败最根本原因。
LBPM提出非常6+1接口规范,是强制规约需与LBPM集成的所有业务系统必须实现的接口规范,此接口规范与具体技术实现无关、与业务无关。
只需要实现其规约的接口规范,就能与LBPM进行有效的互联互通。
业务快速变化,也只涉及到业务系统的调整和优化,节省了传统BPM需做调整,以及与业务系统重复联调等大量重复的工作。
2.2 不干预任何业务以避免割裂业务LBPM提出的非常6+1接口规范由于与业务无关,从而建立完全与业务无关的流程服务变成可能。
在业务流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不直接干预任何业务,都是最终交还给业务系统自己来处理自己的业务,以此保障业务整个生命周期都是在业务系统控制范围内。
2.3 长期关注复杂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LBPM在严格遵循BPMN2国际标准下,不断丰富和完善功能,以更好的支持复杂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
✧支持矩阵式组织架构管理模式:企业除了标准的组织架构外,也有很多其他形式的组织架构,比如:财务线,行政线,项目线。
LBPM通过角色线可以动态配置和管理任何复合模式的和虚拟的组织架构。
✧支持灵活多变的流程模式:多级驳回(处理后返回驳回点),多级沟通,转办,撤回(下个环节没审批前可反悔),追加意见,驳回出并行分支外等。
✧支持灵活多变的人工分派策略:起草人可设置当前流程所有人工决策分支,通用岗位(自动计算上一级领导等),可设置当前环节的意见是否允许保密隐藏,沟通是否是内部沟通(非沟通人不能参与和查阅相关内容)等。
2.4 从底层架构就支持业务流程的高可扩展和高性能LBPM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搭建一个流程相关所有要素都能被拆解和扩展的业务流程平台,即提供一个高可扩展和高可靠的业务流程平台。
✧流程节点可任意扩展:可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扩展一个全新的业务节点来满足个性化的业务需求。
比如:美的集团期望集团总部能部分管控分子公司的流程,又不管控分子公司的整个流程,故提出节点模板概念,由总部维护和管理,分子公司只能使用不能修改,项目团队基于LBPM平台自行扩展一全新类型节点---代理节点,此节点需从集团总部的节点模板库中选择,根据集团总部配置的节点,自动“变成”完全一样的节点,同时不提供修改。
✧流程节点属性可扩展:期望能提供一些细节方面的企业管控需求,就可通过此扩展来迅速满足。
比如:某些环节参与的人太多,期望能根据一些业务特征来自动决策是否要邮件通知还是短信通知,此时就只需要很简单的扩展出通知方式的控制选项以及触发条件。
✧操作可扩展:业务流程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操作来驱动流程,可以是人工操作,也可以是后台自动操作,也可以是系统操作等等。
✧操作事件可扩展:扩展的操作可配套提供相应的操作事件,以提供给业务部门任意配置和使用。
比如:驳回操作事件,就是在当前处理人执行驳回操作才会被触发。
✧事件监听器可扩展:期望某个事件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的扩展,同时也允许可自定义扩展监听器相应的可视化参数配置界面。
比如:当前环节在超过多少天或小时没处理就催办当前处理人,超过多少天或小时就催办当前处理人的上级领导,此配置页面就可以扩展之,提供给业务部门使用和配置。
LBPM从诞生之初就定位为企业业务流程中心平台,必然会面临大量的业务系统与之集成,大量的业务数据在其中流通。
由于业务流程中心地位,必然要支撑私有云部署模式,也要支撑并行计算等高并发,高可用的架构模式。
LBPM天生支持私有云模式,流程服务群里任何一台机器宕机都无影响,在并发量过大时,也允许动态追加服务器来增加并行计算能力。
2.5 充分支持跨浏览器LBPM提供的流程建模是纯浏览器无控件方式,支持业界所有主流浏览器,故可以任何移动端跟踪和监控流程过程。
第三章为何要使用LBPM?3.1 快速应对市场和业务的频繁变化和调整通过去业务化、敏捷管理模型等思想植入到LBPM的架构体系中,使其天生支持业务的频繁变化和调整,让企业能更快速的应对市场变化。
✧通过去业务化,让企业里所有相关业务不会因为某一业务变更发生连锁调整,从而导致灾难性的投入。
✧根据敏捷管理模型,使企业能在流程运行时也能快速敏捷的应对实际情况的变化和调整,而不是需要完整的一个迭代周期后才能调整的窘况。
3.2 业界性价比最高的BPMLBPM彻底的去业务化,使其不会因为业务的不断变化和调整而重复投资。
由LBPM 提供业务系统对接LBPM的接口规范,此接口规范也一定与具体业务无关,故业务系统无需调整业务来适配此规范,遵循此接口规范的代价也是极低。
3.3 多种手段提升业务系统与LBPM之间高效通讯LBPM通过接入方式与接口分离架构,并行计算,生产消费模型等大数据和云相关技术,提供卓越的业务流程处理能力,可以满足各种高并发要求的生产环境。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配置不同的接入方式。
比如:流程运行时要频繁获取业务数据,此时可配置为DbLink或MQ的接入方式;流程建模配置绑定业务表单时,此时调用频率低,此时可配置为WebService的接入方式。
LBPM私有云架构,使其拥有无限的扩展和高并发的能力。
3.4 完善的监控机制来保障快速跟踪和分析问题LBPM提供完善的监控机制,来监控和跟踪业务方和流程方提供的所有接口调用情况,细节到传递的参数值、是否调用成功、以及执行效率,以此实时跟踪和监控各个业务系统与LBPM通信是否高效,是否存在性能问题等运行时异常复杂的集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