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实验室安全内务管理制度培训材料
实验室安全内务管理制度培训材料
实验完毕,清洁 瓷砖台面
用过的器材进行整理,污染细菌的 器材需经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
用毕,再开紫外灯 消毒 40-60min
换下的隔离衣、帽等 进行高压消毒,拖鞋 放回原处
微生物室物品经传递窗传出 后,经高温灭菌后废液、废 物倒入废液桶处理
无菌室和缓冲间每周大扫除一 次,保持整洁。
每月进行一次紫外线对空气消毒 效果测定,如灯管发黑,超过使 用期限,及时更换紫外灯管。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 器皿盛装食物,也 不要用茶杯、食具 盛装药品,更不要 用烧杯等当茶具使 用。亦勿将水杯、 食物等带入实验室
室内应保持良 好的环境,不 得乱扔果皮纸 屑、随地吐痰 等,严禁吸烟 、饮食东西
浓酸、烧碱具强烈腐蚀性,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使用时, 应在通风厨或在通风下操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 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纳溶液(酸腐蚀时采用)或5% 硼酸溶液(碱腐蚀时采用)冲洗,最后用水冲洗
按要求严格控制微生物室药品 及培养基的采购、验收、制 备、贮藏等质量控制管理。
05
恒温恒湿室管理
依据相关标准要求,设置环境温度和湿度。 当温湿度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展试验,做好温湿度等记录。 为保持温湿度稳定,工作人员进出次数不宜过多,室内最多 不超过四人。 在关闭缓冲门后,才允许开启另一扇门。 非检测中心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室内保持整齐、清洁,不得堆放杂物,及时清理废物。 做好防火、防盗、防爆等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 仪器管理 药品管理 微生物室管理 恒温恒湿室管理
更衣室管理 废弃物管理
管理 要求
样品管理 档案资料管理 卫生及其他管理
01
安全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麻痹大意,不学习安全基 本知识,不按实验安全规 则操作, 是实验室检测工 作之大敌。
L0GO
基本要求
设安全员, 负责安全工 作 对实验员必 须进行安全 教育和培 训,熟悉后 方上岗 积极宣传、 普及一般急 救知识和技 能 定期进行安 全检查,形 成制度, 实 施奖惩 发生安全事 故时,采取 积极有效的 应急措施, 及时处理 在承揽实验 任务时,应 明确安全责 任
实验室管理制度
主要文件
4 1 3
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作业指导书 操作规程等
法律法规文件
计量法 质量法 标准化法等
标准规范文件
2
GB/T 27476:安全要求 GB/T 31880:诚信要求 GB 19489:生物安全要求
认证认可文件
CMA: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评审准则等 CNAS:CL01、CL10、RL01等
制定相应的 安全管理办 法和操作规 程,并应悬 挂公示
1
2
3
4
5
6
7
企业的SOLOGEN
一 查
查仪器设备
四 防
防火 防盗 防破坏 防灾害
四 关
关门 关窗 关水 关气
仪器设备、材料、工具等物品摆放整齐,布局合理。应及时清理 废旧物品,不堆放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物品,保证安全通道畅通 。
衣物、鞋子等所有物品需放入更衣柜内,不得摆放在外 衣柜内请勿摆放贵重物品及大额钱款,遗失责任自负 不得私自移动、调整、调换更衣柜,不得私自更换衣柜及锁, 不得相互转用或另做他用 衣柜破损需于当日上报办公室,以便修理,修理费用若自然损 坏由公司负责,若是使用人自己损坏则自己承担 因工作需要有权要求打开更衣柜接受检查,检验员要积极配合
03
药品管理
依据本室检测任务,制定各种药品、试剂采购计划,写清品名、 单位、数量、纯度、包装规格等。
采购员组织验收药品,填写验收记录,对技术或质量要求较高的 药品的验收,使用部门应制定验收作业指导书。验收合格的,由 采购员办理入库,不合格的退回采购供应部门办理退货。
使用人员依据检测需求,领取所需的药品,填写领用单应本着节约 精神,严格控制使用量,不得随意浪费,任何人无权私自出借或馈 送药品试剂,本公司或外单位互借时需经部门负责人签字。
尽量减少人体接受 外部辐射的剂量
不得擅离现场,要严格按相关 操作规程,落实相应的劳动保 护措施 对放射性废物要储存 在专用污物筒中并定 期按规定处理 尽量减少放射性物 质扩散造成的危害
02
仪器管理
전
1.잠재 고객
략
பைடு நூலகம்
仪器设备性能要求,提供安装使用场所,安放合理,做好水、电供应, 落实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震、防磁、防腐蚀等措施。 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 贵重仪器由专人保管。黏贴仪器设备状态标识。 制定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人员 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仪器设备安全工作要责任到人,设仪器设备管理员,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应向领导与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解决。 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与器材,工作人员应掌握必要的防火常识,提高事 故防范能力。定期检查并保管消防器材,发现损坏和丢失须及时报告。
要注意大型仪器设备 的停水停电保护,防 止因电压波动或突然 停电、停水造成仪器 设备损坏。
易被潮湿空气、酸液 或碱液等侵蚀而生锈 的仪器,用后应及时 擦洗干净,放通风干 燥处保存。
易老化变粘的橡胶制品 应防止受热、光照或与 有机溶剂接触,用后应 洗净置于带盖容器或塑 料袋中存放。
一切仪器设备未经部门主管 同意,不得外借,使用的按 登记本内容进行登记。 各种仪器设备(冰箱、 温箱除外),使用完毕 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 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 查后方可离开。 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操 作规程进行,对违反操作 规程和因保管不善致使仪 器、器械损坏或丢失,要 追究当事人责任。 仪器设备应保持清洁,一般应 有仪器套罩。
本实验室无法处理的三废,定期 送至环卫局等统一处理。存储容 器应有明显“警示”标识
样品消化、萃取等过程会产生有 毒有害气体,应在通风柜中
做好相关处理记录
容器应随时盖紧,置阴凉、远离火 源和热源的位置 倒入容器的主要有毒有害成分写明 中文全称或化学式,不可简称或缩写 倒入废弃物前,应确认倒入后不会 发生异常反应 剧毒废弃物应尽量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法进行的暂存单独容器,按实验 室剧毒试剂管理规定保管
对于有毒、有害、易燃、腐蚀的物品和废 弃物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两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然 后用水冲洗
工作服应经常清洗,保持整洁,必要时高压消毒
04
微生物室管理
进入无菌室前应肥皂洗手,然后用75% 酒精将手消毒;在一级缓冲室换实验 服、帽子、鞋后,进入风淋室,风淋后 进入二级缓冲室准备实验
实验操作前须带上无菌手套和 口罩
微生物室由微生物检验员管理 及使用,其他人员须经技术负责 人批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须设置生物安全责任人,负责微 生物室安全等检查
物料放置于传递窗后,开启紫 外30min,同时打开微生物室 内净化系统、紫外灯
紫外开启30min后,关闭紫外, 将物品转移于实验操作台上
物料进入微生物室前,脱去外包装 用酒精棉球擦拭后,置于传递窗
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 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 下,以免溅出伤人
气罐应固定,开启高压气 瓶时应缓慢,并不得将出 口对人
将玻璃棒、温度计等插入 或拔出胶塞、胶布时应垫 棉布,两手靠近塞子或用 甘油、水,均可将其轻松 插入或拔出,切不可强行 操作,以免折断刺伤
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时 实验室在涉及压力容器、电工 、焊接、振动、噪声、高温、 高压、辐射、强光闪烁及放射 性物质的操作和实验时 应避免放射性物质进 入体内和污染身体
进入无菌间必须穿的专用工作服、帽及拖 鞋、口罩,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 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实验前用0.2%过氧乙酸擦净台面及 四周,放好需用的实验器材及各种 溶液,开紫外灯消毒40-60min
使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 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 开包装未使用的器皿,不 能放置再用,消毒用器皿 放置不得超过一周
装过强腐蚀性、可燃性、有毒或 易爆物品的器皿,应由操作者亲 手洗净。空试剂瓶要统一处理, 不可乱扔,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 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 的药品,以免发生反应引起爆炸等
e-Business Transformation
移动、开启大瓶液体药品 时,不能将瓶直接放在水泥 地板上,最好用橡皮布或草 垫垫好,若为石膏包封的可 用水泡软后开启,严禁用锤 砸、打,以防破裂
06
更衣室管理
不得在更衣室中抽烟、娱乐,应爱护 更衣室设施,不得在室内乱写乱画, 张贴等,有上述违章行为将予罚款 更衣时不得随意吐 痰,乱丢纸屑、杂物 及其他物品,保持更 衣室的清洁,保持工 不得将易燃易爆物 品、化验药品、仪器 等带入更衣室内 作服整洁
更衣室由检验员每 天清扫,保持更衣 室内清洁卫生 更衣室指定人负责,室内 要注意安全防火,配备消 防器材
各药品应建立账目,专人管理,定期做消耗表,并清点剩余药品。
对怕挤、怕压的,应限制叠放层数
对贮存有温度、湿度要求的, 应建立对贮存环境的监控手段 并规定环境记录的要求
有害的,应实施安全隔离
采购的药品按照保存要求进行妥善保存
药品试剂应分类陈列整齐,放置有 序、避光、防潮、通风干燥,标签 完整,剧毒药品加锁存放,易燃、 易挥发、腐蚀品种单独贮存。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 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 部位及试管或平皿边
接种样品必须在酒精灯前 操作,接种样品时,吸管 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 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严禁用口直接吸取药品和 菌液,按无菌操作时,如 菌液等溅出,应立即用有 效消毒剂彻底消毒,安全 处理后方可离开现场
实验者在实验后用肥皂清洗双手或将双 手浸泡于0.2%过氧乙酸溶液中3分钟, 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清洗双手
废旧的固体和液体试剂在原试剂瓶 中暂存,并注明是废弃试剂,暂存 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个月 对于可燃或易燃性物质的废液,应 防止泄漏,并尽快处理 处理易爆废弃物,应注意人身安全 ,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具和屏蔽。容 器应妥加包扎,外垫防震垫料,运 输途中应防剧烈震撞或滚动,避免 在酷暑高温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