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董事对股东的责任及股东直接诉讼
董事对股东的责任及股东直接诉讼
应责任,在理论上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议 利益的救济需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只对 美法系抑或大陆法系,董事仅对公司承担法
题。传统理论认为,作为公司机关的董事的 公司负有义务,意味着其职责就是追求公司 律责任的原则不断受到批评,不少国家的法
意志就是公司的意志,因而公司承担董事意 利润的最大化,而在传统公司法上,公司利 律和判例已经出现了关于董事对股东直接承
偿之责”。此处的他人应包括股东、债权人。 到即使没有过错也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利益 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而仅依新公司法规定
在判例法上,董事对公司股东或债权人 与责任的分配仍然公平。从这个角度来看, 对此区分不明,造成了司法适用的难点。
负有信义义务多出现在闭锁公司、公司破产 董事对股东直接承担责任仍然需要以过错为
BUSINESS REVIEW 商业经济评论
董事对股东的责任及股东直接诉讼
文 | 翟宝红
【关键词】 董事,责任,股东直接诉讼
我国新公司法第 153 条,从股东直接诉 讼的角度规定了董事对股东的责任,这是对 我国民法通则和旧公司法的重大突破。虽然 仅有这么一条,但它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在现代公司法中 , 经历了由股东会中心 主义到公司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变迁,董事的 权力正在日益扩张,如仍依传统的做法,难 以形成对公司董事的有效制约,因此必要对 董事对股东承担责任作出规定。
行了修正,修正后第 23 条第 2 款规定 :“公司 益与责任的分配是公平。当我们把这种逻辑 与股东派生诉讼永远是分不开的话题,根源
负责人对于公司业务之执行,如有违反法令 分析适用到董事对股东利益的损害直接承担 于它们本身的紧密联系。但是此两种诉讼在
致他人受有损害时,对他人应与公司负连带赔 责任时,就会发现,董事的地位并没有优势 诉讼当事人、诉讼担保、胜诉后的利益归属
定 :“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赔偿代表董事及其他 否需要有过错。无过错归责原则的基本思想 策是非常不利的。
代表者就执行其职务给第三人造成的损害责 不在于对反社会性的行为进行制裁,而在于
由此,虽然董事应该对股东直接负有信
任。”但其在第 429 条第一款仍规定“公司负 对不幸损害的合理分担。如果我们把问题简 义义务,但是这种义务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
经济与法
责任性质
为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而我国《公 将难以顾及股东利益,或者顾及了股东利益 司法》没有对董事的主观状态作出规定,因 又难于照顾公司利益,董事将处于两难境地,
大陆法系中,日本《公司法》第 350 条规 此我们需要分析董事对股东直接承担责任是 这对经营者在瞬息万变的商战中及时灵活决
两者的区别在于第 152 条规定的股东派
的场合。如 1981 年美国新泽西州最高法院著 前提。
生诉讼起因于公司利益受损,而第 153 条规
名的判例——“恶 定的股东直接诉讼则直接针对的是股东利益
1986 年澳大利亚的“金西拉诉罗素金西拉公 意和重大过失)的前提下对违反法律、行政 受到损害,似乎区分两种诉讼的标准很明确。
第三,152 条之规定与股东直接诉讼界
条第 1 款规定 :“董事因恶意或重大过失懈怠 殊,即受害人是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适用 线模糊。
其任务时,对第三人承担连带损害赔偿责 无过错原则,大多数的受害人无从获得救济,
新公司法第 152 条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
任。”2006 年,我国台湾地区对“公司法”进 而此种原则下对于侵权人和受害人来说,利 153 条规定了股东直接诉讼,股东直接诉讼
董事对股东承担责任的 理论基础
意志。可以说,这正是董事对公司及公司外 第三人负有责任的事实根源。
但是,传统的这种看法已经不能适应现
通过股东代位诉讼制度获得救济。由此可见, 独立于公司利益之外的股东个人利益,特别 是少数股东的个人利益,应当得到充分的保
董事是否直接向股东履行义务并承担相 实中很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直接侵害股东 护和关注。也正是基于此种原因,无论是英
实上公司本身没有主观上的善和恶,公司的 股东滥权压低股价,使少数股东的股票以不 小股东的侵害掠夺行为。
这些善和恶都是人的善和恶,公司这层面纱 合理之低价售出等等,由于此种侵害是股东 只是所遮掩的表面形式,背后是董事的主观 个人受害,与公司整体利益无关,因此无法
国内外立法例的比较及
48 经济导刊 2011 / 01
责人等就执行其职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时, 单化,可以发现在适用无过错原则的情况下, 围内,法律应该对此种特殊情形进行明确规
该公司负责人等,承担赔偿责任由此给第三 侵权人与受害人在身份地位、知识、能力等 定,均衡分配董事和股东的责任及利益。
人造成损害的责任。”《韩国商法典》第 401 与侵权行为及结果联系最密切的方面相差悬
司案”,均属于董事因违反信义义务而对第三 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 但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虽并不存在包含关系,
灵魂。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承认在理论上的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义务也就是对 承认,董事是公司大股东的代理人“控制权
公司意志,事实上就是人的意志,二者具有 股东的义务,只不过股东作为一个整体而承 在那些由于使用大量的股金而能够自己担任
同一性,或者说二者构成“共同的意思联络”。 担义务,而不是对个别股东或者某一类股东 或任命其他人担任经理或董事的人手中。”他
志行为的一切后果的主张,忽略了作为公司 益最大化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又是一致的。公 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机关担当人的董事的个人意志的事实上的存 司只不过是股东的一种投资工具,并希望利
董事对公司股东承担责任,首先有利于
在并且正是这一意志,左右着公司的意志和 用公司这种投资工具获取投资回报。因此,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实务中我们必须
尤其是在公司侵权的场合,我们可以“揭开 承担义务。但是,股东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 们时刻都在看护着大股东的利益。有时甚至
公司的面纱”,直索有过错的董事的责任,或 时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完全重合,例如不让 是大股东侵害或掠夺小股东的工具。强化董
者要求他们与公司一起负连带责任。因为事 股东行使表决权、查阅权,持有多数股票的 事对股东的责任,有利于间接制约大股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