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取样管理规程,规范取样管理。
范围: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工艺用水
职责:质量部经理、QA、检验室主任。
规程:
1 取样量的确定
1.1 对于原辅料和成品,原则上取样量为检验用量和法定留样量之和。
若检验失败需增加样品时,可通过增补取样的方式获得。
1.2 法定留样不得少于项目全检量的三倍(一般不包括微生物检验所需样品量)。
1.3 稳定性考察的取样量,则应根据稳定性考察的项目、每次试验的用量、考察期的长短等因素来决定,考察期往往超过有效期。
此样品量由药品研发部门人员及QA商定。
1.4 对于内包装材料及中间产品,取样量见附表一。
1.5 取样件数:一般原辅料总件数n≤3时,每件取样;n为4~300时,取样量为n+1;n≥300时,取样量为n/2+1。
中间产品、成品及特殊要求的物料等按具体情况另行规定。
2 取样指令
2.1 质量部接到生产部发出的请检单后,开出取样指令(发取样证给取样员)。
2.2 取样员根据请检单所记录的样品数量,准备取样标签、清洁干燥的取样工具、容器,
到达到取样地点后,即可着手取样。
2.3 对于中间产品的取样,由相关班组填写中间产品请检单,交质量保证室现场检查员确认后,将取样证交车间现场检查员。
车间现场检查员根据“中间产品请检单”上内容,并准备合适的取样容器和标签,到取样地点取样。
2.4 对于增补取样,由检验室会同生产部决定,由生产部填写请检单,在备注栏内注明“增补取样”,质量部开出取样指令,在备注栏内注明“增补取样”,由取样员到现场增补取样。
3 取样方法
3.1 取样时填写取样记录,内容有取样日期、品名、编号、规格、批号、取样人签名等。
3.2 取样时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如非均一的物料(如悬浮物)在取样前应使其均一,如不可能这样做或不了解物料是否均一,则应注意从物料不同部位取样;如取样不能达到物料的所有部位时,则应随机地在左右、上下到达的部位取样;物料表面与物料的主体可能会存在差异时,抽样不应只从表面抽取样品。
3.3 取样由质量部根据相应的规定取样,由取样员进行取样,取样员必须经过适当培训和考核,以避免差错,保证抽样的代表性。
3.4 某一时间只取一个样品时,盛装的样品容器在取样前即应贴上事先准备好的取样标签,以免发生差错。
3.5 样品容器等要贴上取样标签。
3.6 已被取样的包装要重新密封,防止包装内的材料受到污染或在运输或处理过程中散落并造成污染,每件贴上取样证,在重新打开包装时易被观察到。
已被取样的包装物要放回原货位。
4 送样
取样结束后,应把样品交到分样员处,并由分样员做好台账后把样品分发到检验室相应各组,微生物样品和检验记录送至微生物检验组;化学样品和检验记录送化学检验组;留样样品送入留样室,并由留样员做好台账,贴上留样标签后入库。
附表一取样量
附表一
稳定性考察留样:检验量的7倍
附注:稳定性考察留样,每年每个品种第一批生产产品定为该品种第一次稳定性考察留样;该品种生产第11批定为第二次稳定性考察留样;该品种生产第26批定为第三次稳定性考察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