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吉他及关于电影《醉乡民谣》观后感一、古典吉他简介吉他在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蓝调、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视为主要乐器。
而在古典音乐的领域里,吉他常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当然,在室内乐和管弦乐中,吉他亦扮演着相当程度的陪衬角色。
其中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弦琴,因定型于古典主义时期而得名。
与竖琴、鲁特琴同属西洋弹拨乐器(古典式弦琴)。
古典吉他此名称并不表示其仅限于演奏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古典音乐、弗拉明戈、爵士乐等皆能以古典吉他演奏。
古典吉他也是吉他家族成员,也应当同钢琴、小提琴并列在世界三大乐器之中。
和竖琴、鲁特琴等同属古典式弦琴大类。
在指板上由弦枕到琴柄与琴箱结合处是12品格,指板较宽,使用尼龙弦,音质纯厚,音色丰富,没有防护板。
主要用于演奏古典乐曲,从演奏姿势到手指触弦都有严格要求,技巧精深,是吉他家族中艺术性最高,最具代表意义,适应面最广,最有深度,最受艺术界肯定的一类。
古典吉他以独奏为主、兼顾一定量的重奏、协奏等;手指直接弹奏并结合各种特殊演奏技巧;从音乐的表现来讲:古典吉他以演奏古典乐为主,兼顾一定量的现代经典乐曲。
细腻而多变的音色,丰富的多声部和声演奏能力,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诠释自如。
对于古典吉他,在琴弦上使用的是用于独奏和表现音乐较适合的尼龙弦,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琴弦达达里奥、萨瓦列斯、奥古斯丁就是针对古典吉他的;古典吉他主要可以从事以下演奏方式:吉他独奏、合奏、协奏和伴奏;古典吉他代表的是音乐艺术的延续发展,作为世界三大乐器的古典吉他更是继承和发扬音乐艺术的化身,他的表现力甚至是超过其他所有乐器,贝多芬、布罗威尔都对古典吉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所以古典吉他代表的是更高一层次的艺术,同样要求欣赏人的音乐素质也要很高二、古典吉他大师(一)弗朗西斯科·塔雷加-伊克西亚(Francisco Tarrega-Eixea)1852年11月21日出生于西班牙比利亚雷亚尔,1909年12月15日逝世于西班牙。
是一名杰出的吉他演奏家、作曲家。
被誉为“近代吉他音乐之父”,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吉他音乐复兴者。
在演奏技法上,尤其在弹弦法上塔雷加别开生面。
他还使泛音奏法尤其是八度的泛音奏法成为吉他常用的一种演奏技法而丰富了吉他在音色方面的表现性能。
作为一个作曲家,他的作品有明显的浪漫派风格,因此,他被后人称为“吉它史上的肖邦”。
不少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吉他名家都出自他的门下。
(二)费尔南多·索尔1778年2月14日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古典乐派作曲家、吉它演奏家。
费尔南多·索尔作品主要为吉它奏鸣曲、变奏曲、练习曲等。
作品风格属于典型的古典乐派,旋律优美,和声丰富,为吉它艺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后人曾称赞他为“吉它史上的贝多芬”。
索尔对音乐贡献最大的时期是在我们所谓的“退休”之后,他在1827年左右决定停止在世界各地的访问和表演,在巴黎渡过余生。
就在这一时期,他写出了97首不同的练习曲以及“莫扎特魔笛主题与变奏”等后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
吉他原本只是一件和古典音乐毫不相干的酒吧乐器。
在十九世纪早期,索尔就开始投身于把吉他的地位提高到最高的音乐层次的努力之中。
索尔是近200年来最多产的古典吉他作曲家和倡导者之一。
安德烈斯·塞戈维亚正是沿着索尔以及其他象索尔一样的音乐家开辟的道路,最终使吉他成为了像今天这样有极高声望并且受人尊敬的乐器。
(三)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意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
帕格尼尼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后来的钢琴作品。
他还将吉它的技巧运用于小提琴的演奏中,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由于技巧保密,他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
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柏辽兹称帕格尼尼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法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
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帕格尼尼是吉它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留下了几首堪称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对吉它艺术苦心扶植,为吉它艺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古典吉他音乐赏析1.《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本曲作于1896年,阿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的一座南部名城—格拉纳达城之内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但其由于饱受西班牙内战战火的洗劫,格拉纳达城与阿罕布拉宫已难现昔日的辉煌。
作者借本曲抒发了自己对这座昔日的宫殿的无限感慨,仿佛一位经历沧桑的老人,望着这座宫殿万千思绪,浮想联翩由于全曲采用轮指技巧长达3、4分钟,给人以“珠落玉盘”的感觉,所以也有人称之为珍珠曲。
乐曲的副标题为《祈祷》。
一个徐娘半老的西班牙妓女在悠然述说她曾经美丽丰饶的旧日时光。
幻想着蒙着面纱的神秘女王在绿色的原野上自由徜徉,仿佛听到了和风吹过绿色丘陵的声音,听到年华老去的女人怀念旧时光,听到阿拉伯风情跟西班牙文明融合的旋律,仿佛听到阿尔罕布拉宫废弃之后留下的传说。
给人一种夕阳西下怀念故国,但故国以不堪回首的苍凉感。
2.《魔笛变奏曲》西班牙著名吉他演奏家、作曲家索尔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根据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著名歌剧《魔笛》第一幕快结束时的一个主题编成的。
这个主题在这部歌剧里并不是重要的曲调,也不是主要演员的唱段。
它只是“光明之国”的主宰萨拉斯托宫中管事、摩尔人摩诺斯塔托斯和两个奴隶的一段重唱。
索尔很喜欢这个曲调。
他发现给它改编一下,很适合用吉他来演奏。
于他对这个主题进行了精心的加工和发展,成为一支由序奏、主题、五个变奏和尾声这八个部分组成的《魔笛主题变奏曲》。
3.《月光》这是西班牙作曲家索尔为吉他爱好者所做的一首B小调练习曲,因浮动在分散和音中的美丽曲调而得名,此曲虽为小品,但内容精湛而高深。
在这首曲中,可窥见伟大艺术家索尔才能之一斑。
此曲细细聆听会想象出一幅田野、河流、村庄在朦胧的月光下,万籁俱寂、大地一片银色的美妙画面,它与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们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四、《醉乡民谣》简介及观后感《醉乡民谣》是由伊桑·科恩、乔尔·科恩联合执导,奥斯卡·伊萨克、凯瑞·穆丽根、约翰·古德曼、加内特·赫德兰、F·莫里·亚伯拉罕、贾斯汀·汀布莱克主演的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歌手勒维恩·戴维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谣盛行时期不懈奋斗的故事。
1961年的格林威治小镇,民谣歌手勒维恩·戴维斯(奥斯卡·伊萨克饰)四处游荡,穿梭在各色街道之间。
勒维恩·戴维斯与别人组建过民谣乐队,由于他玩的音乐没办法赚钱,勒维恩·戴维斯接受着一些朋友和音乐人的赞助过活,吉姆(贾斯汀·汀布莱克饰)也是其中之一。
勒维恩·戴维斯在纽约和芝加哥受到各种冷遇,最后他又回到了家乡的小酒馆,唱起心爱的歌曲。
看完整部电影,其实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部很丧的电影,尤其是电影开头和结尾主人公遭遇到一样的事情,同样的场景,传递出来的就是从一无所有再次回到一无所有的时候。
尽管在这期间,勒维恩饱受生活压迫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音乐理想,等到他实在觉得要向生活投降时,命运的安排也没有让他如愿,一无所获的他回到了格林尼治村,继续回到曾经兼职的小酒馆打工。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音乐,熟悉的氛围,勒维恩经历了许多,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最终还是回到了最初的起,在歌声中结束故事。
虽然这并不是一部励志电影,但其中展现出来对梦想的执着让人动容,现在的生活中,谁不是一边丧一边燃呢?即使兜兜转转只剩自己,也不辜负梦想。
主人公代表的是有才华的loser永远是loser,电影也未走向人们印象中的圆满结局,而是很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现状。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一首首民谣,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离家五百里》当在小酒馆,由吉姆吉恩等三人演唱起来时,非常的有代入感,民谣就是一种从来没有新过,但也永远不会老的音乐;再比如主人公曾一度想要回到商船上去,他去见自己的父亲,对着父亲演奏那首自己八岁录的歌《大群的鲱鱼》,场面一度十分感人,这是音乐的魅力,这个时候最能体现出音乐的纯碎和人们在人生之路上的困惑,迷茫。
配乐和背景镜头是这部影片很吸引人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在电影里没有推动情节,而是放慢了情节,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聆听奥斯卡·伊萨克醇厚的男中音,而是为了让人领悟人生与民谣歌曲何其相似。
无论我们最终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所做的,问心无愧一生无悔。
勒维恩教会我们的不仅是面对生活的等流心,更是无数文艺青年向往的自由放荡与不羁人生,只不过我们无法承受的失去,勒维恩都替我们承受了,有人说,看到最后才发现勒维恩是个loser,导演要讲的其实是一个民谣歌手的loser人生,那就大错特错了,科恩兄弟作为好莱坞特立独行的风格化导演,本身在追求艺术的路上就必定遇到质疑和否定,于是勒维恩很大程度上,承载的也是导演渴望不羁的人生追求。
当有一天,物质轻的像尘埃一样,被我们看轻,忘记,那一刻,灵魂就真的飘起来了,它飞到空中,肆意张扬,它对地上的自己说,你对得起自己,你对得起你的一生。
虽然最终的结局主人公依旧只能拿起自己的吉他,但在这过程中我能感受到梦想得到了质朴的升华,《醉乡民谣》只是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民谣歌手戴维斯在1961年的一段人生旅途,那困惑、迷茫、无奈的情绪透过音乐的渲染,却变得越发真挚为人共鸣,光影与音乐的完美缔结,使电影在最终的结局处得以触人心房。
参考文献1.马方方.音乐——电影《醉乡民谣》的灵魂所在[J].作家,20152.饶军.电影《醉乡民谣》的音乐人形象及片型浅析[J].电影评介,20153. 包明德, 陶涛. 试析《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特点与演奏特点[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7(2).5.徐悦.《醉乡民谣》属于科恩兄弟的电影[J].东方电影,20136.刘琳. 索尔《魔笛主题变奏曲》的音乐学分析[D]. 山东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