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生物统计 试题

高级生物统计 试题

高级生物统计试题(1)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小麦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以期获得小麦在不同氮、磷、钾施用量下产量变化趋势。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氮肥,kg/亩)Z2(P2O5,kg/亩)Z3(K2O,kg/亩)上水平Z2j下水平Z1j 151016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342.5 , 312.0 , 251.0 , 220.5 , 300.0 , 258.5 , 262.5 , 235.0 , 250.0 , 200.0 , 306.0 , 265.0 , 296.0 , 264.5 , 300.0 , 313.0 , 325.0 , 275.0 , 299.0 , 330.0 , 301.0 , 310.0 , 317.5 (斤/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1)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2分);(2)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2分);(3)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20分);(4)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5)剔除F <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25分);(6)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以对试验结果按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6分)(注意:已算得B0= 6534,B1 =154 . 1 ,B2 = 312.962, B3=182.983 , B12= 122, B13= - 8,B23= 14, B1′ = - 426.596, B2′= - 84.408 ,B3′= -114.102,SSy= 29965.3261;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2)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2002年1月8日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碩2001级㈠小麦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以期获得小麦在不同氮、磷、钾施用量下产量变化趋势。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氮肥,kg/亩)Z2(P2O5,kg/亩)Z3(K2O,kg/亩)上水平Z2j下水平Z1j 151016采用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342.5 , 312.0 , 251.0 , 220.5 , 300.0 , 258.5 , 262.5 , 235.0 , 250.0 , 200.0 , 306.0 , 265.0 , 296.0 , 264.5 , 300.0 , 313.0 , 325.0 , 275.0 , 299.0 , 330.0 , 301.0 , 310.0 , 317.5 (斤/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7)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8)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9)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5分);(10)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11)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12)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按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或者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5分)(注意:已算得B0 = 6534,B1 = 154 . 1 ,B2 =312.962, B3= 182.983 , B12= 122, B13=-8,B23= 14, B11=3455.05, B22=3797.359 , B33=3767.6545,SSy= 29965.3261;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3)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2003.7.1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2002(2)某小麦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以期获得小麦在不同氮、磷、钾施用量下产量变化趋势。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氮肥,kg/亩)Z2(P2O5,kg/亩)Z3(K2O,kg/亩)上水平Z2j下水平Z1j 151016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342.5 , 312.0 , 251.0 , 220.5 , 300.0 , 258.5 , 262.5 , 235.0 , 250.0 , 200.0 , 306.0 , 265.0 , 296.0 , 264.5 , 300.0 , 313.0 , 325.0 , 275.0 , 299.0 , 330.0 (斤/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13)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14)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15)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0分);(16)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17)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18)若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结构矩阵与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有何异同?(仅文字叙述,不要求列表;10分)注意:1、已算得B0= 5605.5,B1 = 154.1,B2 =312.962, B3=182.983, B12 =122, B13= - 8,B23 = 14, B11= 3454.6, B22=3796.788, B33 = 3767.094; SSy=27600.7375;2、除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结果计算表直接选用合适的表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外,其于计算的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

(4)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一水稻施肥试验,研究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N:尿素,kg/亩) Z2(P:过磷酸鈣,kg/亩)Z3(K:KCL,kg/亩)上水平Z2j 下水平Z1j 2058024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437.5, 425.0, 450.0, 452.5, 462.5, 455.0, 455.0, 460.0, 415.0, 430.0, 457.5, 435.0, 447.5, 450.0, 457.5, 467.5, 447.5, 470.0, 458.5, 422.5(kg /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19)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20)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21)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0分);(22)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23)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24)若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结构矩阵与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有何异同?(10分)(注意:已算得B0 = 8956,B1 = -92.73 ,B2 =0.3450, B3= 8.2950 , B12= -42.5, B13=7.5,B23 = 27.5, B11=5987.16, B22=6121.49 ,B33 = 6135.63,SSy=4506.7;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5)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适用专业年级:2003(1)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时间:2003年12月30日一水稻施肥试验,研究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N:尿素,kg/亩) Z2(P:过磷酸鈣,kg/亩)Z3(K:KCL,kg/亩)上水平Z2j 下水平Z1j 2058024采用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437.5, 425.0, 450.0, 452.5, 462.5, 455.0, 455.0, 460.0, 415.0, 430.0, 457.5, 435.0, 447.5, 450.0, 457.5, 467.5, 447.5, 470.0, 458.5, 422.5,436.5 , 442.5, 450.5 (kg /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25)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0分);(26)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0分);(27)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10分);(28)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29)剔除︱t︱<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30)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按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或者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10分)注意:1、已算得B0= 10285.5 ,B1 = - 92.73 ,B2 = 0.3450 , B3 = 8.2950 ,B12 = - 42.5 , B13= 7.5, B23= 27.5,B11 = 5987.16, B22= 6121.49 ,B33 = 6135.63, SSy= 4661.3696 ;2、γ、γ2保留3位小数;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

(6)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课程名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考试时间:主考教师:明道绪考试年级:一水稻施肥试验,研究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

三因素的上、下水平如下:Z1 (N:尿素,kg/亩)Z2(P:过磷酸鈣,kg/亩)Z3(K:KCL,kg/亩)上水平下水平2058024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试验结果依次为:437.5, 425.0, 450.0, 452.5, 462.5, 455.0, 455.0, 460.0, 415.0, 430.0, 457.5,435.0, 447.5, 450.0, 457.5, 467.5, 447.5, 470.0, 458.5, 422.5,436.5, 442.5, 450.5 (kg /亩)。

请按下述要求进行二次回归分析:(31)列出因素水平编码表(普通尺度)(12分);(32)列出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案(12分);(33)列出试验设计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计算表(20分);(34)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25分);(35)剔除 F <1不显著的项后建立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计算此方程的相关指数,并将编码因素还原为实际因素,求出y 与Z1, Z2, Z3的二次回归方程(35分);(6)应对结构矩阵与试验结果表作何变动就可以对试验结果按三因素二次回归几乎正交或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来进行分析?(6分)(注意:已算得B0 = 10285.5 ,B1 = -92.73 ,B2=0.3450 , B3=8.2950 , B12= -42.5 , B13= 7.5, B23= 27.5, B11= -1812.4270, B22=-1773.0970,B33 = -1768.9570 ,SSy=4661.3696;计算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均保留4位小数)高级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试题(7)为了研究优良玉米新杂交种的高产栽培模式,考查了播种期、种植密度、KCL施用量三个因素,其上、下水平如下:Z1 (播种期, 日/月) Z2(种植密度,株/公顷)Z3(KCL施用量,千克/公顷)上水平下水平16/413/3 5304042960252.30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