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1)“珍爱亲情,远离传销” 主题班会教案

六(1)“珍爱亲情,远离传销” 主题班会教案

宁龙希望小学六(1)班“珍爱亲情远离传销”主题班会教案时间:2019年6月4日一、什么是传销?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二、传销的特征及构成要件(1)组织要件:以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为加入条件,传销组织者承诺,只要参加者交钱加入后,再发展他人加入,就可获得高额的“回报”或“报酬”。

这就是俗称的“发展下线”;下线还可以再发展下线,以此组成上下线的人际网络,形成传销的“人员链”。

(2)计酬要件: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承诺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和间接发展的下线人数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即以直接和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计提报酬;另一种是承诺以参加者本人直接发展和间接发展的下线的销售业绩(即销售额)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形成传销的“金钱链”。

三、传销惯用的手法和步骤1、传销组织者编造诱骗他人参加传销的借口,通常利用介绍工作、洽谈生意、理财投资、市场营销等幌子,胡吹乱侃谎称什么“加盟连锁”、“网络销售”、“电子商务”、“远程投资”,极力鼓吹能使人迅速发财致富。

2、大肆寻找“邀约”对象,通常会“杀熟”,利用亲情、友情、乡情、同学情之间的信任关系把善良的人们骗往人地生疏的异地,先是诱骗他人交钱入伙,许诺从中提取报酬。

竭力扩大团队,逼迫参加者发展下线。

被骗者变成骗人者,形成了恶性循环。

加入者交纳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入门费”或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商品后,到头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极少数上线头目从下线人员身上获取大量血汗钱,绝大多数下线人员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3、传销组织将一旦入伙者或参加传销人员的身份证、钱物,禁止他们读报、看电视、听广播,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只允许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写信,而且打电话时旁边有人监督,信的内容也经“把关”后才能发出。

稍有反抗,就采用恐吓、威逼、控制人身自由等手法手段,迫其就范。

有关生人和部门要想进入租住的房子要凭暗号,生人一般不开门或不准进入。

4、传销组织以上课、培训、开会、小利诱惑等名义,租用民宅对新加入者进行隐蔽集中封闭强制“洗脑”,实施思想和精神控制,传授种种骗人牟财方法。

四、传销的危害传销的危害十分巨大。

第一是给参与者造成财产的严重损失。

传销的实质就是诈骗,是极少数人敛财的把戏,绝大多数参与者都会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

第二,助长和膨胀了一些人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心态。

传销组织通过编造谎言,让不少急于求富的人萌生幻想,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落入传销陷阱难以自拔。

第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有些传销参与者被骗后走投无路,对社会产生怨恨情绪,聚众闹事,甚至引发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

第四,冲击社会诚信伦理道德体系。

传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杀熟”,参与者为骗钱不惜将朋友,甚至父母、配偶、亲戚都拉入传销“泥潭”,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信任度严重下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诚信道德体系。

五、如何防范传销近年来,在工商、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公开宣传自己是传销活动的已基本消失。

传销组织或转入地下,或改头换面,在现实中或网络上,以政府支持、投资项目为名,打着“资本运作”、“连锁销售”、“西部大开发”等旗号继续从事传销活动,并编造了整套的歪理邪说和谎言,诱骗群众参与。

但还是有很多人像着了魔一样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传销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组织者打着各种旗号,谎称国家“暗中支持”,甚至伪造公文,诱惑群众参与传销。

二是传销组织者对参与者实现精神控制。

频繁给下线们“上课洗脑”,找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讲自己的“发家致富”心得,让不明真相的参与者羡慕不已,并且努力效仿。

三是参与者都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急于发财。

成天生活在谎言和自己的幻想中,都想象着自己能拉多少人赚多少钱,认为做富翁的梦很快能实现。

四是参与者都缴纳了一定的“入门费”,即便识破了骗局,但因为有了“投入”却没有回报,为了捞回本钱,他们开始揣着明白装糊涂,去骗更多的人,走向一条执迷不悟的“不归路”。

(1)加强学习,了解《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树立勤劳致富、传销违法、拒绝传销防范意识。

(2)在发现自己被骗参与传销活动后,要注意收集、保存汇款帐号、汇款凭证、交费收据、介绍人及更高级上线人员的姓名、电话、互联网帐号密码等相关证据线索,及时提供给执法机关,以便于及时、准确地打击违法犯罪,保障自身的权益。

(3)如果被骗到外地,到达当地后朋友绝口不谈工作、生意,而是带你游山玩水、熟悉环境,所谓放松;要看你的身份证、借打你的手机,发现情况不对时,一定要机智、冷静应对,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脱离,如果发现该组织从事传销活动的证据后,应设法与当地公安、工商机关取得联系,及时举报。

(4)如有亲戚、朋友被骗往异地从事传销,首先应积极做好亲戚、朋友的思想教育工作,劝说其尽快脱离传销组织;若劝说无效,应设法弄清所在详细地址,并及时向当地公安、工商机关举报。

(5)如果您发现了传销行为,或您是传销活动的受害者,应积极收集有关线索信息,包括传销活动的详细地点、传销人员尤其是骨干人员的住所、传销方式、宣传材料等,并尽快举报。

(6)如果您是学生,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该及时向所在学校反映情况,防止传销活动进校园。

六、传销的法律责任《禁止传销条例》1、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 50 万元以上 200 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 1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上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 2000 元以下的罚款。

2、第二十六条规定:为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 5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的罚款。

3、第十条规定: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投,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况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七、宣传标语1、拒绝传销,从我做起,禁止传销,人人有责。

2、珍爱亲情,远离传销;3、珍爱家庭,拒绝传销。

4、求职需谨慎,传销是陷阱。

5、传销致富路不通,竹篮打水一场空;指望传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致富还需勤中求索,莫信传销暴富神话;传销骗人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

6、传销是牢笼,入门人变虫;传销发财是场梦,一旦陷入家财空。

7、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行为,依法规范直销。

8、传销活动害人害己害家庭;认清传销危害,切勿上当受骗。

9、保持高压态势,铲除传销毒瘤。

10、禁传销,反欺诈,共建和谐社会。

11、禁止传销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八、传销典型案例案例一:网络传销,循环返利蛊惑人王某购买香港白云公司总计2.8万元的产品,在互联网上注册成为香港白云公司网上加盟连锁店,随后推荐崔某、赵某等人参加以香港白云公司“循环奖励”为名的网上传销活动。

至案发时,王某介绍他人购买香港白云公司产品9.5万元,获得公司奖金2.3万元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北京时代唯美商务有限公司采取“网络购物消费利”的办法进行经营活动。

几个月的时间里,发展人员306名,购买商品2200余单,营业额达250余万元,区域涉及重庆、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区。

点评:利用网络进行传销,方式更加隐蔽。

都是以其他加入的会员为条件提取报酬,用后加入者的资金为先加入者支付报酬,返利返物,建立循环链,反复获利,显现出了巨大的诱惑力。

此违法行为属于《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三款所指的传销行为,即“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属于三大类传销行为之一案例之二:说卖产品,其实不见实物,只拉人头工商部门在某商业培训中心和某舞厅检查时,发现145人正在听课。

经查证,这是一些来自山东济宁、菏泽、潍坊等地的人员打着销售“兰望得”化妆品的幌子从事传销活动。

“入门费”每人2900元,靠发展下线人员来获取非法利润。

其中山东某大学21名在校大学生被诱骗加入。

在华钜商城,工商部门查获三个传销窝点。

参与者主要来自重庆、湖北、广东、河南等地,该组织以推销广州浩迪精细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息斯敏黄金精品”套装系列产品为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亲朋好友入会,以发展人员多少抽取提成。

点评:在对这两起案件查处中,均没有发现任何宣传的产品,组织者打着销售某产品的幌子,其实目的是拉亲戚朋友入会,是典型的“拉人头”传销。

此违法行为属于《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一款所指的传销行为,即“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属于三大类传销行为之一案例之三:讲课开店,目标都是骗取巨额利润赵某、张某以8万元加盟大连康融博尔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授权赵某开设康融博尔虫草专卖店。

在营业执照尚未核准登记的情况下,两人共发展人员320余人,经营额245.24万元。

陈某在县城一居民家中利用开座谈会、讲课等形式发展下线,共发展下线30余人,累计营业额10万元以上。

张某开设永健保健品专卖店,经营中采取复式计酬方式,截至查处时,发展人员4人,从中获得返利。

刘某经魏某介绍,加入联球贸易(宁波)有限公司的非法传销网络,并设立一级加盟店。

其以消费返利为诱饵在各区县发展下一代加盟商,截至案发,共发展加盟商32户,非法经营额8981.44万元,刘某个人非法所得187.9万元。

点评:当事人介绍他人以认购产品取得加入传销组织的资格,然后采用两级计酬、分红消费、重复消费,以下线的购买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销售产品,牟取非法利益。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属于《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二款所指的传销行为,即“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属于三大类传销行为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