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无效纠纷上诉状.docx

合同无效纠纷上诉状.docx

合同无效纠纷上诉状

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

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可以确认合同无效,那么,下面是xx

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合同无效纠纷上诉状,供大家阅读参

考。

合同无效纠纷上诉状 1 上诉人 ( 原审原告 ) 李某某,女,汉族,xx 年 X 月 29 日出生, xx 省 xx 县人。住 xx 县 xx 镇畜牧局家属房。联系电话: xx

被上诉人 ( 原审被告 )xx 县某某电影放映有限责任公司。

住所地: xx 省 xx 县 xx 镇新民街。

法定代表人:徐某某,该公司经理。电话:xx

上诉人李某某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不服xx 省 xx 县人民法院 (xx) 正民初字第617 号民事判决,现依法提起上诉。

上诉请求

1、撤销 xx 省 xx 县人民法院 (xx) 正民初字第617 号民事

判决书中“第四项、第五项”判决内容;

2、依法改判被上诉人赔偿上诉人因合同无效给原告造成

的损失共计25xx 元 ( 其中:游乐设备购置费225000 元、店铺

购货费 26995 元、宣传广告费25355 元 ) 。

3、本案的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

上诉理由

一、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1、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对米奇尔儿童游乐园购置的相

关设备部份,未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被上诉人不同意利

用,由上诉人拆除”的事实错误。根据本案上诉人提交的第8组证据《购销合同》第一条“甲方向乙方购买产品如下:这效

果图是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地的CAD图纸来规划设计的。所

有设备都是根据甲方提供现场图量身定做,甲方确认之后,乙

方根据效果图来生产,不得更改。”可知,上诉人购买的该批

儿童游乐设备 (22.5 万元 ) ,该批儿童游乐设备的设计、造型

和制作标准完全依赖于租赁房屋的框架构造情况而定,该批设

备组装完成后即成为租赁房屋的一部份,如强行分离即失去本

身价值,且该批设备只能一次性安装,不能重复组装利用。因此,原审法院认定游乐设备未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因而判

决由原告拆除,属明显的事实认定错误。

2、原审法院驳回上诉人宣传广告费25355 元错误。根据附合原理,室内外广告装潢在房屋墙体后,即成为该租赁房屋

一部份,属不能返还物件范畴, 原审法院忽略了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及提交的相关证据材料,同时也未对不予认可的费用一一

进行说明并阐述理由,而是笼统的驳回其他诉讼请求,这对上

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原审判决未将宣传广告费认定为

上诉人损失范围,其明显依据不足。

同时需要指出,上诉人在提交的第 7 组证据 ( 店铺购货清单

付款收据 ) 中的窗帘定做费 (xx 元 ) 、平开门 (2×450 元 ) 、儿童游乐设备 ( 淘气堡 ) 运输费 (15000 元 ) 以及人工安装

费(9100 元 ) ,以上费用均是上诉人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实际损

失费用 ( 合计 26995 元 ) ,原审法院既然对该部分费用的三性均

予以了确认,却在判决时,未将该部分费用纳入上诉人损失

范围,有失公正。因此,原审法院未将该部分费用认定为上诉

人损失范围错误,与事实严重不符。

二、原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

1、司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不确定的法律关系明确化,法

律的目的在于定纷止争,并且根据法律的公平原则要兼顾各方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尽最大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本

案中,上诉人因被上诉人隐瞒租赁房屋主体未经验收合格这个

客观事实,从而导致上诉人无法正常经营,投资失败,损失达

60余万元,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责任就是被上诉人,且原审

法院认定了被上诉人在该合同纠纷中承担80%的责任,但原审

判决却认定被上诉人仅承担80%的装饰装修费用,对上诉人实

属不公,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

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不能

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

赔偿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

的责任”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

件司法解释》第九条“已形成附合的装饰装修物,出租人同意

利用的,可折价归出租人所有,不同意利用的,由双方各自按

照合同无效的过错分担现价损失”之规定,可见一审法院在认

定损失范围时有偏袒被上诉人的行为,不能叫人心服。

2、上诉人在原审开庭过程中提交了11 组书面证据印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原审法院也确认了除第10 组证据中的物管费收据外,其余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但原审判决

仅认定被上诉人承担装饰装修费用的部份损失,驳回上诉人其

他诉讼请求,却没有对驳回上诉人诉讼请求逐一进行说明事实

依据及适用的法律。因此原审法院的这一作法显然是无法律依

据的。

(function()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