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翻译思想简介
卞先生走了,他用他的诗和作品装饰我们 的梦,他将带着微笑俯看人间美梦成真的 亮丽风景。
Thank you !
翻译与创作: 融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古典诗歌与一体,为新 诗的成熟做出贡献。 1.借鉴象征主义诗人的题材,波德莱尔诗歌丑俗 灰暗的情调。《古镇的梦》中写道,小镇的寂寥, 小镇人的麻木,日日夜夜响着两种声音,“白天 的算命锣,夜里是梆子”。 2.注重思想的提炼和凝聚。
3.卞之琳诗歌追求整齐匀称,注重意象的营构, 强调诗歌的节奏感
“全面求信,形神兼备”
---浅谈卞之琳的翻译主张 s
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 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 译家 ,徐志摩的学生 。
卞之琳(1910-2000)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 作。作品语言凝练含蓄,体 现了其诗作朦胧曲隐的艺术 特点。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 , 新文化运动中新月派代表诗 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以诗译诗 卞之琳说“行对行,韵对韵,自我约特莱尔的名句,《音乐》的开头一行, 戴望舒这么译: 音乐时常飘我去, 如在大海中! 卞之琳则译作: 音乐飘我去, 如一片海洋! 去了一个副词:“时常”自然不太忠实于 原作,却更加舒坦自如传神; 译诗,我觉得可以有这种再创作的卷舒自 如之笔。
---《断章》
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 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 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像......
吸收严复: 信 达 雅 提出:信 (内容+形式) 似 (形+神) 译 (直译+意译)
标准:全面求信
形神兼备
关于诗歌的翻译:
“亦步亦趋,刻意求似,以似致信”
经过了一个山头 又,一个路 爬前去,也许再没有 山头来拦路
外国诗歌是不可能翻译的,只能凭译者的理解,去刻意追求 形式的近似,而要达到这种近似,就必须使译者有一种能融 入原诗意境的那种激情。
一位资深英语教授,曾批评卞译“莎剧”,指出多处误译。 他不但没怒,反而乐呵呵地说,他教英语,只知道凭字典、 对语法来看翻译,要知道莎士比亚的台词是诗,而诗是要用 心、用灵感、用激情来表达的。看了“莎剧”不动情的人就 别想去翻译。他只挑我文字上的不对应,而我讲究的是情通 和形似。有些诗如何押韵,光讲对应行不通。
译哈代《倦行人》(《The Weary Walker》)
1 2 3 4 A plain in front of me And there is the road Upon it,wide country And,too the road 我的面前是平原 平原上是路 看,多辽阔的田野 多辽远的路
1 Past,the first ridge another 2 And still the road 3 Creeps on,perhaps no other 4 Ridge for the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