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翻译理论 的历史和现状
● 中国翻译理论简史
发生期 发展期 成熟期 转型期(沉寂期)
● 中国翻译理论现状分析
Ⅰ.发生期 Ⅱ.发展期
Ⅳ.转型期(沉寂期)
Ⅲ.成熟期
Ⅰ.发生期
所谓中国翻译理论的 “发生期”是指传统译 论从无到有的时期,它 以支谦224年的《法句 经序》为肇始,而以 988年的《宋高僧传.译 经篇》为结束。
中国翻译理论现状分析
原因
02
内因:1、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复杂性 2、引进理论与我国传统文论缺少结合 3、翻译和翻译研究的脱节
外因:1、我国翻译地位低下 2、翻译界存在功利主义 3、忽视翻译人才培养
中国翻译理论现状分析
内因
1、翻译和翻译研究的复杂性
03
1.1 翻译理论存在着太多的争论。 如直译和意译,科学和艺术翻译的原则
中国翻译理论现状分析 01
Template
WINTER
现状:刘宓庆先生在《翻译理论研究展望》一 文中提到中国译坛目前进人了一个相对的静寂 期,中国翻译理论到了90代后期进入了一个低 潮。虽然也有人提出中国翻译的第四次高潮已 经到来,然而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果大多是前 期著作的再版,理论上并没有新的突破。实际 上,我国翻译理论并没有走出沉寂期。
1.多为自然科学与社会 科学的书籍。 2.中外翻译家的合作
Ⅲ.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传统翻译理 论的完善时期,具体表 现在:翻译思想日臻充 实完善,表达方法日益 精密得当。成熟期所对 应的乃是西学翻译与 “五四”新文学翻译。
1.翻译理论倾向的文学性 质、团体论争的精彩纷呈
2.胡适、刘办农等对于严 复、林纾的批评等、大量 大翻译家及文学家的出现
2012-12-10
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 Ⅳ.转型期(沉寂期) 国内开始摆脱翻译理论研 究的这种传统,并开始了 历时三十年的西方当代语 言学翻译理论的பைடு நூலகம்绍与研 究。
转型期是指传统译论的 核心问题开始转移的时 期,主要对应于新中国 的成立至语言学翻译研 究期间的翻译理论。
2.步入九十年代后期,国 内翻译家开始提及西方当 代翻译理论体系中有关 “多元系统说”、“解构 主义”与“女性主义”等 理论字眼,算是对于西方 当代翻译理论自觉研究的 肇始。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第二阶段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 始,翻译由私译转为官译 支谦:“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第三阶段在唐朝 玄奘:“五不翻”。
2012-12-10
发展期是指传统翻译理论由简 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 化过程。这一时间中,译论家 开始思考翻译的社会功能,其 分别以1604年徐光启对译书目 的的论述,及1894年马建忠的 《拟设翻译书院议》为起止时 间。
中国翻译理论现状分析
3、翻译和翻译研究领域的脱节
05
3.1 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一方面,搞 理论的往往不从事翻译实践,而搞实践的 又鄙视理论。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成果 不能很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3.2 创作与翻译的脱节:当前的翻译 往往很忠实于原作却缺乏文学性——“学 者式翻译”。
中国翻译理论现状分析 06
外因:
WINTER
Template
1、翻译的地位低下 2、翻译界存在功利主义
3、忽视翻译人才培养
小组成员: 李帆 胡娜 曾燕 夏双 秦颖
卓林韵
Thank you !
1.2 翻译实践中涉及的语种繁多, 学科交错,甚至在具体环节中还要考虑到 作者与读者。
中国翻译理论现状分析
04
2、引进理论和我国传统译论缺少结合 传统译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神似”、“神韵”的翻译 境界; “化境说” 引进理论:研究重心转向了语言学角 度---语言本质、语言规律、双语对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