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在哪里?
(1)参照坐标:马恩设想的科学社会主义与 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 (2)从运行方式来说,它是充分体现了中国 国情与中国文化的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
(3)从发展水平来说,它是一种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剥削现象、收入差距 等)。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上,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来自“左”右两种截然相反的 错误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已经背离了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试 图把中国社会主义拉回到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 义;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 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既要 看它的表现形式——中国特色,更要看他的本质 内容——社会主义价值观。
3、怎样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坚 持普遍原理与保持本国特色的关系?
谢谢大家参与 敬请批评指正
下一讲:强化党内权力制约与监督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要不要加强权力 监督与制约? 2、加强党的权力监督与制约会不会影响党 的执政地位、执政效率和党内团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恩设想的科 学社会主义的差异 第一,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马恩主 张单一的公有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 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复 合公有制;
第二,在财富分配方式上马恩主张按劳 分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是以按劳 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
思考讨论题
1、怎样看待邓小平关于“不要争论姓‘资’ 姓‘社’”的思想? 2、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有制经济在 国民经济总流量中比重的不断下降会不会影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与方向的改变? 3、怎样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坚 持普遍原理与保持本国特色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 1、历史背景 国际背景: 20世纪中叶,正是世界新一轮科技 革命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时期,周边国家和地区迅 速崛起;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的弊端逐渐暴露。 国内背景:中国却置身于世界潮流之外,关起门 来倾其全力进行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政治斗争 ,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政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与 世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 理想之所寓,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之所在, 是中国社会各族人民政治共识之所立,是国 家和人民前途命运之所系。只有坚定不移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推动中 国的发展与进步。
思考讨论题
1、怎样看待邓小平关于“不要争论姓‘资’ 姓‘社’”的思想? 2、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有制经济在 国民经济总流量中比重的不断下降会不会影响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性质与方向的改变?
4、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第一,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实践;
第二,要牢牢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与 改革的领导权; 第三,要切实遵循实事求是,理论联系 实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2)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突出 中国特色的关系; 第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加快政治体 制改革的关系; 第三,广泛吸收当代世界文明的一切优 秀成果与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和平演 变的关系。
民主社会主义既吸收和修正了传统资本 主义,也吸收和修正了传统社会主义(包括 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里面既有资 本主义的因素,也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但资 本主义因素是主体。
因此,可以说,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 传统资本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当代文明+ 本国国情=当代新型资本主义,它是一种改 良过的混合资本主义。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 还改革开放得不够彻底,应将中国社会主义 完全改成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之路究竟应该往何处去? 这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 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严峻的现实问题。
(1)中国不能回到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经过70余年的实践,充 分说明,它虽然没有完全脱离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 义,但也没有很好地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一 次不太成功的艰难探索与尝试,其高度僵化和过度集 权的弊端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前东欧 、柬埔寨、朝鲜)
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形式上搞社 会主义,实际上搞资本主义; 也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政治上搞 社会主义,经济上搞资本主义; 甚至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羞羞答答 的资本主义,地地道道的封建主义。
内容提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属性与特征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恩设想的社 会主义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马恩提出 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价值取向 第一,在经济上坚持了公有制,绝不搞 私有化;
第二,在政治上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 领导,绝不搞多党制; 第三,在思想文化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理论为指导,绝不搞多元化; 第四,在奋斗目标上坚持了社会主义基 本价值观: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人的全面 自由发展。
2、历史进程 初步探索(1956~1976):毛泽东的一些 可贵的思想火花; 基本形成(1976~1997):邓小平理论;
进一步发展(1989~现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等。
3、历史作用
第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发展中国家未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示 范;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理论宝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
郭文亮教授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引
言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 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 理论体系。”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能简单回到苏联模 式的传统社会主义,但也不应与之完全对立起来,而 应该对它进行扬弃与改革。
(2)中国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 民主社会主义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 从经济上看,他们放弃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的根本原则,主张在现有的生产关系上进行局部的改 良;
从政治上看,他们放弃了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地 位,主张多党制; 从思想文化领域看,他们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地位,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属性与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 践,一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 了社会主义无穷的生命力与活力,但另一方面,由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道路,探 索过程中难免产生各种新的矛盾与新的问题,因而备 受一些人的质疑与争议,甚至 认为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背离了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 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与马恩设想的科学社会 主义存在一些差异,但恰恰是这些差异,丰富和 发展了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填补 了经济社会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空 白。 因此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马 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 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三,在经济运行模式上马恩主张计划 经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等等。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差异并 不是社会主义性质上的差异,而只是社会主 义建设的具体方式或程度上的差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与马恩创立的 科学社会主义存在这些差异?这既与中国的 国情有关,也与马恩当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的时代条件与国际背景有关。
其次,中国目前还没有条件走民主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民主自由;福利政策)。 中国目前虽然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发展 道路,但民主社会主义毕竟不同于传统资本 主义,其中蕴含着不少社会主义因素,社会 主义没有理由拒绝借鉴与利用这些因素。
(3)中国也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 路(亚洲四小龙;菲律宾、印度)。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 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历史与现实) 。因此,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 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