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廊坊市产业集群研究

廊坊市产业集群研究

廊坊市产业集群研究[摘要]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是廊坊市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廊坊未来经济增长的立足点。

从产业集群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来看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研究了廊坊目前产业集群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在区位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政府职能等方面从发展经济的长远视角来试图探求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位优势;政府职能定位[中图分类号]F27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0)01-0078―04[基金项目]2009年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第一批)的课题“廊坊市产业集群研究”(批准号:2009026044) [作者简介]张元好,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河北廊坊065000)原欣伟,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陕西西安710049)刘凤祥,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河北廊坊065000)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在我国,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群隆起带,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先进产业制造基地。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在我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中已引起更广泛的重视,产业集群优势已经超越低成本而成为吸引外资投向的主导力量。

廊坊正面对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京津冀都市圈正在成为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为地处环渤海以及京津冀都市圈有利区位的廊坊,实现与京津基础设施衔接和产业对接,借势发展,加速崛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廊坊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增强市调控能力,使城市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竞争力明显提高,成为京津冀都市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基地,成为环京津、环渤海地区迅速崛起的代表性城市。

在这种背景之下,研究产业集群理论与方法,分析廊坊市产业集群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提升廊坊市产业集群、保持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波特教授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产业集群一般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具有某个或某几个显著的产业特征作为联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分工,产业集群内部还围绕产业链出现了一些服务性机构和行业组织等。

最常见的是以供应商一客户作为联结模式,如绍兴纺织业的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品关联,围绕该产业链还出现了纺机、染料助剂、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性行业,这些内在紧密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企业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成为IT产业的集聚地,从研发、制造到营销管理,成为世界IT产业的发展的标杆地区。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根据国际经验,就单个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是很难与大企业大集团相抗衡的,但中小企业一旦形成产业集群就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意大利的家具、毛纺、陶瓷等产业集群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台湾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成为台湾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浙江台州“专业村镇”产业集群成为当地经济支撑的龙头。

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廊坊市产业集群有了较快的发展,覆盖了绝大部分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了较大的经济规模,涌现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有些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县一业或一县多业的发展格局,现有木质家具、钢木家具、人造板、摩托车配件、牛养屠宰加工、钣金加工、印刷装订、塑料加工、保温材料等产业集群,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12个,其中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年产值超200亿元。

2005年,全市15个产业集群上缴税金占全市工业税收的26.6%。

省局命名的重点产业集群有4个:霸州钢木家具产业集群、文安县人造板产业集群、大城县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香河家具产业集群。

二、廊坊市产业集群现状分析虽然廊坊市产业集群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留下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含量偏低、竞争力水平低下,使得产业集群的经济功效发挥不足。

同时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在短期来看,是出口下降,融资困难,人工费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在中长期来看,要素成本上升将持续相当长时间,数量扩张空间将缩小。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虽然抗压能力强,但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些行业倒闭了20%的企业。

经过一番调研和实地考察,对廊坊市产业集群现状和问题作如下分析:(一)产业集群内关键企业和龙头企业较弱目前,廊坊市各个产业集群内仅有少数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力量,产业集群还处在较低的层次,总体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起点低,自身组织能力弱,国内外市场拓展能力不强,产品多数档次不高,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主导产业配套能力弱,产业链不完善,造成大多数的企业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或附近的地方产业联系较少,集群的规模效应和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主要依赖国内外低档市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多数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基础上,无法带动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行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亟待提高与增强。

(二)产业集群发展与创新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可持续发展受阻产业集群发展层次很低,轻而易举的模仿已经成了企业生存的习惯,致使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集群内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导致企业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各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只能以成本竞争为主,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差,致使产业集群内的员工工资维持较低的水平,严重地阻碍了廊坊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产业集群中个体占相当大的比重,比如,人造板产业集群以左各庄为中心,辐射滩里、大柳河等周边乡镇,许多家庭作坊式企业,一般投资几十万元就可以办厂,工艺设备普遍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整个人造板产业集群多年来仍然维持在产业链的低端水平,已被广东顺德等地区在规模上和技术水平上所超越。

(三)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水平低,融资困难,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的认识存在误区廊坊市的一些集群内企业之间也建立了分工协作的体系,但从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产业集群仍只是同类企业在地域空间上的简单聚集,没有形成良性的产业市场协作联系,各县域之间主导产业重叠,可能会造成相互恶性竞争,还要时时面临反倾销的压力,低成本战略受到挑战。

政府已经意识到应该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但对产业集群治理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没有深刻把握,政府“缺位”与“越位”现象并存,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比如,热衷于引进大项目却忽视了对特色产业集群的扶持,对产业集群的风险防范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策略重视和提升廊坊市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使之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策略。

(一)发挥区位优势随着京津大都市连绵带的雏形逐步形成,加快与京津的经济融合,实现与京津基础设施衔接和产业对接,借势发展,是廊坊发展产业集群的首要优势。

南方省份大量北上的资本看重的正是廊坊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廊坊成为承接发达地区资本北上的理想基地,廊坊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化经济优势。

从长远来看,廊坊应强调更加主动地借势京津,把廊坊的崛起融合于京津两个直辖市的发展之中,建设环京津科技产业带,着力打造主导产业链条,为此,需要决策者不断优化发展思路。

随着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产业升级及生产的各类成本上升,相继出现工业化的趋势,廊坊正好利用良好区位优势,可以使这些产业在廊坊的园区平台得到再发展。

不仅来自北京的京东方、清华大学、中科院等机构在这里建设产业化基地,而且像华为、富士康、中兴通信等一批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廊坊进行规模化投资,必将加速廊坊的产业集群进程。

借势发展需要廊坊打破区域封锁,顺从市场规律,促进生产要素的无阻力流动,实现与京津一体化无缝对接,把握京津市场的需求和商机,主动求变,为京津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就需要认真研究京津的政策,积极发展面向京津的配套产业基地。

廊坊产业规划包括了6大主导产业和6大新兴产业,明确了廊坊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方向。

廊坊立足现有基础,围绕培育电子信息、金属制品、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着眼于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主导产业带,吸纳京津资源,增强高科技发展的关联度,两条环带已涉及全市所有县市、区、乡镇,布局15个重要节点。

目前,作为创业带龙头的环京津科技创业基地集科技孵化、科技服务、科技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基地已经成立,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研发、实验、试制、产业化的链条前移,加快科技成果在廊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同步发展。

(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在于扎根本土,由本土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与当地民众生活联系紧密,市场基础雄厚,适应市场能力强。

因此,特色产业集群更能促进产业集群的永续发展,比引进的大项目更能长远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壮大,而且集群内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对于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具有深远意义。

江苏镇江市重点发展的眼镜、五金工具、工程电器等9大产业集群已聚集各类企业近3000家,吸纳就业人员35万人。

廊坊市特色产业集群基本都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一般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发展势头良好,规模正在扩大,廊坊市应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扶持政策和发展规划,在税收、用地、人才引进、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以价值链为纽带的专业化协作网络。

要充分根据本地经济的特点、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社会文化背景等不同,培育和壮大已有的特色产业集群,由此提升廊坊市特色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地方政府对集群的引导和规划要突出特色,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制定一系列搞活产业集群的政策、法规,来培育具有本地特色和本地优势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中介机构,积极引导和推动集群企业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商会、企业家协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