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校本:五子棋教学计划

最新校本:五子棋教学计划

五子棋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五子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
本学年五年级共有学生248人。

由于学生年龄小,班级人数多,五子棋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五子棋课。

二、指导思想:
五子棋是我国民间熟知的古老棋种,它简单易学,老少皆易,趣味性极高。

它起源于我国并得以盛传,现今已形成一种国际间的比赛项目,被亚欧许多国家学习并发扬广大。

五子棋不仅是一种国粹,是一种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中国人民喜欢它,全世界人民也喜爱它;而且,五子棋也是一种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智力活动。

所以开设五子棋课程,既可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又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三、实施过程:
1、教学思路
五子棋入门容易,趣味性强。

教学中,分两部分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先讲解五子棋入门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历史渊源,基本下法,比赛规则及决杀棋点等,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即教师讲述十分钟,学生练习三十分钟,
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部分采用习题与解答的形式进行综合训练,并进行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等方式来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体会下棋的乐趣,要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深刻体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辨证道理。

2、教学目标
①学生掌握五子棋的历史渊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良好的棋德意识,如比赛中要有胜不娇,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

②通过下五子棋,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愿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为学生的良好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③通过讲解与练习,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逻辑思维,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想办法给予奖励,使其更加积极地学习。

3、教学特点
五子棋简单易学,老少皆宜,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爱。

下棋过程比其它棋类要快,连续性强,使学生有较强的取胜心理,容易获得满足感。

由于不吃子,棋子也不能移动,少了棋盘上的争杀,类似默默的和平竞争。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项活动积极促进了学生的品行、智力、审美及身心等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广大。

四、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第一课时了解五子棋的发展概况以及五子棋的简易规则
第二周第二课时五子棋单一棋形形态的认识
第三周第三课时了解并掌握“活二”的形式
第四周第四课时了解并掌握“活三”的形式
第五周第五课时巩固对五子棋单一形态的认识(一)
第六周第六课时两人简单对决练习
第七周第七课时巩固对五子棋单一形态的认识(二)
第八周第八课时两人简单对决练习
第九周第九课时讲解单一棋形的防守(一)
第十周第十课时讲解单一棋形的防守(二)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时两人简单对决练习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时巩固单一棋形的防守方法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时认禁手、捉禁手、解禁手
第十四周第十三课时考核比赛
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
先生姓谢,名然之,是我初二的语文老师。

五十多岁,头发却只剩下周边,中间秃了,同学们戏称为“地中海”。

灰色旧西装,不扣扣子,露出浅色衬衫,这是他的经典形象。

印象中他好像一直是这样的造型,只是夏天把外套脱了,冬天加了毛衣罢了。

第一次和谢老师接触并不光彩,我和几个同学因没写作业而被他用尺子在手心上打了三下。

后来在一次语文课上,谢老师宣读学生写的优秀作文,我被点名,他看到我,微张嘴巴,露出惊喜:“是你!”话音未落,两人相视而笑。

而后他表扬我行文流畅,情感丰富,说时带着欣赏和欣慰的表情,可见此公作为师者对学生的爱憎分明,奖罚有度。

然而先生用戒尺罚学生早已淘汰,甚至在鲁迅那个年代也已不普遍化。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长大上学,有一次鲁迅和朋友说起:“听说那个先生(指海婴的老师)是要打手心的!怎么现在还有这样的事吗?”小时候被私塾先生打过手心的鲁迅深知戒尺的厉害,对海婴有可能也被打手心感到担忧和心疼。

而从鲁迅惊讶的语气可以推断当时用戒尺打手心已开始渐渐摒弃。

但是我们的谢老师,竟然时隔近百年之后仍保留着此传统,亦可见其老派的一面,而我估计他小时候也被他的老师用戒尺打过。

不过这也本无可厚非,但其传统而严厉的性格也给他招惹过麻烦。

那天谢老师给我们上《送东阳马生序》,他在正式上课前反复强调这篇课文的重要性,说很多人读了《送东阳马生序》之后开始用功读书等等。

我是早已听多了这种话,觉得厌倦了,只等着他讲正
文,而从他饱含深情,掷地有声的讲话也足见其对这篇课文的重视。

可就在谢老师这样苦口婆心的状态下,后排有学生却一直在聊天,完全没有注意到谢老师的警告,于是谢老师就火了,扔下书本,冲下讲台,把吵得最响的学生“教训”了,边“教训”边说着:“你为什么要打扰我上课!你为什么要打扰我上课!”那个学生当时也没还手,但下课后告诉了校长。

后来校长就把谢老师叫去了。

下一节语文课,谢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上节课我打了××同学,是我的不对,校长也说了,不应该体罚学生,我向××同学道歉。

”于是这件事也就随着谢老师说完而结束了。

只是我想,也许在谢老师的心里,他会感到郁闷和无奈,觉得自己所持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已经不合时代,一个先生用戒尺打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时代无可挽留的坠落,只留在了他的记忆里,而眼前,是不能体罚,老师需要向学生道歉的新时代。

但是在我看来,谢老师严厉,他的方式可能不合时宜,但他的本意还是好的。

总比那些虽然不体罚,表面上和学生相处很融洽,实际对学生毫不负责的老师要好。

其实也正是谢老师这种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人格让我对其增了敬意。

谢老师还是全校唯一一个出过书的老师。

他编了一本类似于歇后语辞典的书,他说为了编好这本书,十几年来每个假期,拒绝了几乎所有游玩的邀请。

又因为谢老师并非名人,他出书需要自费出版,他说他把这些年来不抽烟不喝酒省下来的钱全都花在出书上了。

其决心之大可见一斑,而我又佩服他的坚持。

清风吹过枫林,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还是那件灰色旧西装,还是那个瘦瘦高高的身影,裤脚出门前也忘了整理而保持了一天的长短不一。

一个五十多岁的语文老师夹着备课本,走在学校新铺的石板路上,索寞的存在于这个狂飙突进的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