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契之美——高端船舶设计艺术中蕴含的美学精神郑刚强;乔柏钧;刘明德【摘要】基于船舶的物质层、学理层、精神层的“融契”特征,对高端船舶设计艺术中的功能与形态、创新与创意、船型与结构、工艺与材料、整体与意韵的“融契之美”进行了美学剖析;提出了高端船舶设计艺术“以美驭形”的美学观——以“融契之美”统领并驾驭船舶造型、功能、工艺、技术等限定因素,并融汇自然、人文、环保理念驱动设计创新;为中国高端船舶设计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期刊名称】《艺术设计研究》【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高端船舶;设计艺术;融契之美;以美驭形;美学【作者】郑刚强;乔柏钧;刘明德【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4纵观历史,中国船舶设计艺术可谓“夫源远者流长”,但现阶段却并没有呈现出“根深者枝茂”的景象,让人感到不胜悲哉①。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即是:近数十年来,国内船舶设计以工程师为主导,强调船舶功能而轻视艺术审美,导致船舶造型与舱室空间在艺术审美、人性化、文化内涵等方面极度缺乏。
②这种情况在油船、集装箱船、滚装船等普通货船设计上的问题尚不突出。
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发展,在面对邮轮、游艇、豪华游船等高端船舶设计时③,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例如,目前国内尚未设计生产出一艘远洋邮轮,这成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一大遗憾!另外,游艇业近年虽然蓬勃发展,但游艇设计多以借鉴国外为主,原创设计极度缺乏。
④正是由于船舶设计与艺术审美的脱节,导致中国在民用高端船舶设计方面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船舶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因此,亟需对设计艺术与船舶工程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研究,探索船舶设计创新的核心,以寻求其创新规律与设计本质,为船舶设计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并产生导向型意义。
普通船舶满足基本功能即可,因此,对设计创新要求不高,船舶造型往往千篇一律。
游艇、邮轮等高端船舶则不同,它需要满足用户的物质功能与精神文化双重需求,艺术审美的船舶美学价值因此而得以显现。
⑤从某种层面上说,艺术美学是船舶设计的灵魂,从审美角度探析高端船舶设计艺术的内核具有必要性。
而美学精神则是船舶设计创新的高阶要求。
对高端船舶设计艺术中蕴含的美学精神进行多维解析,可发现船舶设计具有高度的“交融性”与“契合性”特征,从而形成船舶设计艺术的“融契之美”。
这种“交融”与“契合”可从综合分析与具体解析两方面进行阐述。
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从物质层、学理层、精神层等几个层面对船舶的“融契”特征进行剖析;具体解析则主要对高端船舶设计艺术中的功能与形态、创新与创意、船型与结构、工艺与材料、整体与意韵的“融契之美”进行美学剖析。
从而为提出高端船舶设计艺术美学观奠定基础。
船舶不同于常规产品,高端船舶更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
从物质层、学理层到精神层对高端船舶设计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可以发现船舶的“融契”状态无处不在,贯穿于从物质到精神等多个层面。
从第一层面的物质层分析,船舶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舱室空间呈现出紧密交融、完整契合的状态,二者不可分割。
船舶外形与舱室空间的“融契”特征在船艏部、顶部飞桥甲板、舷窗、船艉等部位得以呈现,这些部位的造型与空间相互交织,无法分离。
④且二者与船体需紧密契合方可构成完美的船舶整体。
从第二层面的学理层分析,船舶设计需融汇船舶工程学(如船体、轮机、电气、舾装等)、设计美学、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门学科,且各学科之间应形成契合互补状态,方可能实现成功的船舶设计。
正是缺少了艺术审美的引领与产品创新思维的驱动,才使国内高端船舶设计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船舶附加值的提升。
从第三层面的思维层分析,船舶设计体现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思维贯穿—既体现出艺术创作状态的天马行空、创意涌现的感性体悟⑥;又体现出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审慎求证的理性推导⑦。
该层面对船舶设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需要把感性艺术审美与理性的工程限定完美结合,才可能设计出符合船舶功能与艺术美感双重要求的高端船舶。
从物质层、学理层到精神层对高端船舶设计的“融契”特征进行分析,奠定了高端船舶“融契之美”设计艺术理念研究的基础。
张道一在《艺术学研究与方法》一文中提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研究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研究美以及与美有关的各种问题。
”⑧彭锋也指出:“艺术是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美学是对艺术的哲学研究。
”⑨显然,美学具有“形而上”的特征,且同艺术结合紧密。
而高端船舶作为工业产品之一,并非纯粹意义上的“艺术”。
但若仅把高端船舶作为产品而忽视其“艺术特质”,则丧失了以设计艺术思维驱动船舶创新的意义。
因此,讨论高端船舶设计艺术的美学精神,需要明确其主旨在于强调“艺术性”与“美学观”对于高端船舶设计的统领性作用。
并借此逐步矫正以工程性为主导的船舶设计现状。
基于高端船舶物质层、学理层到精神层的“融契”特征,结合高端船舶的“艺术特质”可提出“融契之美”理念,它是高端船舶设计艺术的核心。
此处之“融”即“交融、融汇”,“契”指“契合、匹配”。
从设计艺术角度分析高端船舶设计“交融与契合”之美,需要密切结合船舶的产品设计特征,尽力把抽象的美学精神融入到具体的设计创新中去。
避免形而上的“为美而美”,而是要把船舶“融契之美”落于实处。
这样方可使抽象的美学精神通过设计创新彰显其活力,实现其本真价值。
具体可从功能与形态、创新与创意、船型与结构,工艺与材料、整体与意韵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1、功能与形态“融契”之美游艇、邮轮、游船等高端船舶往往为满足特定人群的休闲、娱乐、商务等活动而建。
除了满足船舶在水上运行的基本功能与性能以外,其它功能包罗万象,如:餐饮、住宿、交流、娱乐、运动等。
这些功能都需要相关场所与设施得以满足,但船舶的舱室空间受限,因此对设计者提出了很高要求。
例如,中型游艇的使用空间需求一般包括:上层飞桥甲板的驾驶区、冲浪区、休闲区等;主甲板的沙龙区、配餐区、吧台、驾驶舱等;底舱甲板的主卧室、VIP客房、普通客房、船员舱、机舱、油舱、水舱等。
但游艇舱室空间狭小,如何协调船舶功能与形态的矛盾,使有限空间容纳众多功能并满足审美要求成为设计难点之一。
宗白华在《美学与意境》中感叹道:“建筑形体的抽象结构、音乐的节律与和谐、舞蹈的线纹形式,乃最能表现吾人深心的情调与律动。
”⑩同样,作为水上建筑的船舶设计艺术也能表现出打动人心的美学感染力。
这种感染力主要体现在船舶的内外形态方面。
船舶形态包括功能形态、样式形态、色彩形态等三类。
受制于船舶固有结构的形态可称之为功能形态,船舶外部造型与内部舱室特征可归为样式形态,色彩形态也包括外部涂装与内部舱室两部分。
船舶形态并非仅为表现功能,也可表达文化内涵与个性化艺术特质。
叶朗认为“中国美学特别强调艺术表现人的人格性情、生命内核、生命情调、心灵姿式、心灵节奏。
”⑪而高端船舶作为现代产品,其设计美学往往体现出设计者与用户审美观的共振。
因船舶的多功能特征与其复合性形态相交织,必须使其达到交融契合的和谐统一状态方可实现其“美感”。
因此,不仅要满足船舶形态的外在美,更要使形态符合船舶的相关功能特征。
例如,把邮轮上层甲板的烟囱、顶盖、遮阳棚等功能设施与船体廊柱、侧窗、扶栏造型联为一体化造型,并通过设计手法强化视觉造型特征,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赋予其艺术美感,从而实现功能与形态的“融契”之美(图1)。
⑫2、创新与创意“融契”之美创新以突破性设计理念为先导,并往往依附于功能、形式、构造、材料、工艺等内容而存在。
创意往往体现为好的念头或想法,它不同于创新,但优秀的创意却是创新的源泉。
创意往往可以引发创新。
例如,在船舶上引入新的功能创意往往可以直接带动船体结构设计创新,并进而推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此外,由于船舶空间受限,也可采用功能套叠的方式进行设计创新。
具体包括:空间功能套叠(多功能复合空间)、设施功能套叠(一物多用)、审美功能套叠(形态与色彩的复合)等方式。
这种功能的“融契”与“和合共生”不仅使船舶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更是集节约性、便利性、耐用性于一体。
⑬“创意”是一种具有艺术气质和浪漫气息的狂思、畅想,可以无拘无束,无所限定。
但若要形成真正的“创新”,则需把天马行空的意念与脚踏实地的实际相契合,使之满足高端船舶功能或构造的需要,并且能够通过工程手段实现。
这样方可实现创新与创意的“融契”之美。
图2为已投产的108英尺商务型游艇设计,笔者在造型设计创意时,重点针对该艇的主甲板侧窗、船体舷窗、顶盖、船艏舷、艏部日光浴区、走廊侧舷、艉部沿边等关键部位进行了特征化、艺术化创新。
并使之符合玻璃钢工艺特点,把创意落实为可实施的创新。
完全满足生产需要,获得了企业与用户的一致好评(图2)。
3、船型与结构“融契”之美不同的船型具有相应的不同结构特征,如:双体船、三体船、多体船等分别具有两个或更多的船体,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方式进行衔接,从而在舱室面积、快速性、抗风浪等方面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
这一点在游艇上体现的较为明显,例如:内湖游艇对抗风浪性要求不高,但往往需要较大的舱室空间,因此较适宜于选用双体船型。
此外,对船舶“艏型”的选择也可直接体现出船舶的造型艺术风格。
如尖艏型、斧艏型、倒斧艏型的游艇就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且让人产生完全不同的审美心理。
艏部前倾的尖艏型游艇具有乘风破浪的速度感;斧艏型游艇则显得较为典雅稳重;倒斧艏型游艇具有前卫的时尚感,且艏部形态同船体造型更容易衔接,从而实现较佳的艺术美感。
另外,船舶结构尺度与船型也需要准确配合,从而符合相应尺度船舶的审美特征。
例如,大型游艇的侧面上部轮廓往往遵循抛物线的特征,该特征可烘托出大型游艇的不凡气度,具有明确的产品语义特征。
总之,船型与结构的合理“匹配”与“融契”是船舶整体和谐的根本前提。
只有船型与结构相“融契”,才可更好地实现船舶功能与审美需求。
图3为五体型概念游艇设计,除了中部的主船体外,在左右及后侧设置了四个辅助船体,使船型与结构完美契合。
不但提高了适航性,更具有独特的美感(图3)。
4、工艺与材料“融契”之美设计以人为本,其目标是“使生活更加美好”。
⑭为满足船舶设计的人性化目标,选择正确的材料与工艺,并使之与设计匹配显得十分重要。
船舶的船体材料有钢制、铝制、玻璃钢复合材料、“钢铝”混合、“钢玻”混合等多种类型,其工艺标准也各不相同。
玻璃钢复合材料受到材料强度影响,多用于生产中小型游艇,采用玻璃钢翻模工艺制造,适合于表现具有艺术美感的复杂形态。
而大型游艇、邮轮多采用钢制或钢、铝混合结构,往往通过金属切割、焊接、打磨进行结构连接与形态塑造,造型难度较大。
因此,在进行金属船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材料与工艺的限定性要求,避免采用过于负责的形态。